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从吐鲁番乘坐一夜火车,早上到达库车,乘公交辗转到长途汽车站,迎面走过来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在火车站已经见过我们,问我们是不是想来旅游,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觉得这位师傅比较实在,于是决定包他的车前往大峡谷,游览之后返回长途汽车站乘车前往拜城,一天往返三百元(我和这位刘姓师傅算是有缘分,几天之后在克孜尔千佛洞又偶遇到,后来每次到库车都坐他的车)。从库车县城出来经过雅丹地貌,盐水沟,继续沿着217国道驱车一个多小时,刘师傅把我们送到景区门口。一碗泡面解决午饭后,我们买票进门,开始探访神秘的天山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走进大峡谷,游客并不太多,里面显得很清静。左右两边都是陡峭的岩壁,山坡上的石头好像随时能掉下来 。高耸竖立的岩壁中间一条时宽时窄的峡谷曲折延伸。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在巨大的岩壁下,人走在峡谷显得很渺小

库车大峡谷也称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4公里处,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峰2048米。峡谷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一缕阳光投射到峡谷中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偶尔遇到几个游客

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风雨剥蚀红褐色岩石,在这里造就出无数奇峰异石,峡谷曲径通幽,山体千姿百态,峰峦直插云天,沟中有沟,谷中有谷。如一线天、月牙谷、玉女泉、悬心石等。最神奇的要数开在悬崖之上的唐代千佛洞,石窟中保留的汉文化完整丰富,在古西域地区数百座石窟中绝无仅有,堪与同时代的敦煌莫高窟相媲美。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1999年3月28日,库车县维族农民阿不来提·买买提在县城以北的一个峡谷岩壁上采药,突然遭遇暴雨。他在避雨时,无意中闯进一座石窟,惊奇的发现里面全部是壁画。这座石窟后来被命名为阿艾石窟。而它所在的大峡谷也从此引起人们的关注,谓之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直立的岩石呈现斜向的纹理

大峡谷两侧的红色山体陡峭险峻,谷内蜿蜒曲折、幽静深邃。2004年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而蜚声海内外。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景区给不好走的地方搭上了木板或铁梯

大约距今7000万年到300万年间,库车到阿克苏是一个东西向的大湖,面积达50000平方千米,其中约在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期,还与西部窄长的“特提斯海”相通,经过2000多万年的漫长沉积,积聚了厚达几百米的岩盐、石膏和泥岩层形成了古近系的含盐构造,从而蕴藏了巨大的岩盐矿产。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在大峡谷里,设有安全岛,上面有一个小平台,平台上有一根粗绳挂下来。原来以为这也是景点,后来看到有不少同样的安全岛,才想到这是安全设施,万一下暴雨或来洪水,游客来不及逃离大峡谷,就可以抓着绳子爬上安全岛。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峡谷深处很幽暗,有泉眼,地面有水流过,很湿,趟水不可避免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峭壁上的石头很有棱角

到距今2500-3000万年的新近系时,地壳缓慢抬升,库车盆地与海隔绝,变成内陆湖泊,由于水体不深,保持氧化沉积环境,2000多万年间沉积了厚达3000多米的红色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当时天山不高,降水丰沛,受雨季和干旱季节的频繁变化,沉积岩石形成单层很薄的条带构造层,远远看去由条带状岩层形成的山体,由如薄纸垒叠一般。上新世时湖盆变浅,沉积了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砂岩、泥岩和砾岩层。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前边的地貌像一座宫殿

当进入第四纪初期,距今约200万年时,南疆产生强烈的造山运动,天山急剧上升,库车盆地结束了湖泊演变历史,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红色和黄褐色岩层,被地壳运动挤压、褶皱成山。形成许多束状的背斜和向斜,局部受断裂切割,形成单斜,方向变化不定,倾角从中等到近于直立,从而形成近代地貌雏形。 在第四纪时红色岩层经挤压、褶皱、断裂、位移而出露地表后,因结构疏松,极易风化,经过年复一年的风化、侵蚀、冲刷和重力崩塌等综合地质作用,便形成今日的深谷、峰林、缓坡、峭壁相映成趣。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山体上有很多泉眼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有着苏州园林般的曲径通幽,谷体亦似天然的陶艺品,延着一弯双曲线旋转直上。时而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如宝鼎沟峡谷,有城堡、清真大寺、宝顶、千军万马、石柱、迷宫、一枝独秀、红山崖等胜景。宝鼎沟峡谷开阔平坦。既有陡立为墙的岩层——灰色陡壁,又有岩层缓倾重叠组成的孤山,也有峰丛簇拥的群山——红山石柱,一般山体的相对高100—300米。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峡谷时而宽阔平坦,时而突然收窄。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由于岩层软硬不一,岩性变化频繁,产状较陡,其形态变化无穷,有的陡壁兀立,似蛟龙腾海,有的像红绸飘舞——红白单斜山,有的似银针插地,馒头堆垒——馒头山,有的孤峰屹立——孤峰,有的为城墙突出——城墙岩,有的似叠纸重山,有的为塔笋朝天,有的似海狗上岸、仙人对话、古堡残垣,古朴凝重,各具特色,奇幽异景,引人入胜。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月牙谷

峡谷地貌库车大峡谷是中国罕见的旱地自然名胜风景区。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维吾尔语称“克孜利亚”(红色的山崖),实为亿万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大峡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开口处稍弯向东南,末端微向东北弯曲,由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峡谷深一般150米到200米,谷底最宽53米,最窄处0.4米,呈典型的地缝式隘谷,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据资料分析,大峡谷内沉积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引起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过程对地表岩石的作用。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是搬运作用在沉积过程中一层一层沉积下来的,先沉积的物质在下面,后沉积的物质在上面。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等性质不同。大峡谷的沉积岩层中的组成物质主要有石英、白云母、黏土岩、砂石等。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和混入杂质的颜色。大峡谷中岩石的颜色为褐红色,主要原因是这种岩石含有较多的铁矿质。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一帆风顺

大峡谷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后经天山山脉断裂和地壳运动作用,岩层发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在峡谷侧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褶曲和断裂线。从大峡谷的褶皱特征来看,大峡谷的褶皱都有两个以上的褶曲组台,褶皱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褶曲形成的力学背景和构造条件。根据大峡谷中的地貌形态,岩层可以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等,其中以倾斜褶曲最多见。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走着走着一块大石头拦住去路,走到近前从石头中间的缝隙有路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神蛇谷、幽灵谷,都是一条条岔道,越走越窄

峡谷里有很多岔道,有的地方设有提醒标志,有的没有,切记不能随便乱走,否则很容易迷路被困发生危险。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散步,走到了悬心石,这是一个倒三角形的大石头,嵌在两侧石崖之间。石头下边距离地面不到一米的距离,只能一个人蹲着或者爬着通过。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再向前路越来越窄,要爬到两边坡上,很难通行,于是原路返回

刚过悬心石不远,突然听见背后地上有沙沙的响声,回头一看,一条一米多长的小白蛇正贴着石壁边缘地上爬行,边爬边吐着信子,爱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生灵吓了一跳,赶紧逃命似的往前跑。我定了定神又看了几眼,小白蛇还是自顾自地爬,似乎并没有在乎站在一旁的我们,前进的方向依然是贴着石壁,没有朝向我们,于是稍稍松了口气,转身在后面追着爱人走,一会儿就走出很远了。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走几步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观,一来一回,走过的是同样的路,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走过相对宽阔的地方,岩石呈现倾斜的纹理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库车大峡谷大峡谷的形成大约发生在距今两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该地区的地壳反复上升或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沉积旋回和岩相变化。大峡谷内的岩相变化中,有些岩层厚实,有些岩层较薄,平面解理比较明显,这也充分反映了岩石形成过程中外界环境(主要是外力作用)对岩层形成的作用和表现。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典型的峡谷景观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遇到对面走来的游客,警告他们小心蛇!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我一路喊慢点走,但爱人似乎惊魂未定,脚步依然很快,拍照也是匆匆忙忙照完就走。这样一路小跑,两个半小时走进来的路程只用了半小时就走出去了。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走到峡谷出口,爬上旁边的山坡俯瞰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走出峡谷出口,终于有时间慢慢拍照了,谷口两边的石头造型各异,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可惜出来的时候已经变为阴天,没有了阳光的配合。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到了峡谷口,喘几口大气,定了定神,才终于放下心来。神奇壮美的大峡谷,岩石优美的纹理线条,不逊于著名的羚羊峡谷,若是赶上角度恰当的光线配合,会有更神奇的景观。

天山大峡谷历险记

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奇观之余,从神蛇谷走出的神蛇让神秘的大峡谷更显神奇。这次意外的遭遇成就了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于是,天山大峡谷之行更添了几分神话色彩,成了一次传奇般的历险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天山   天山山脉   库车   大峡谷   泥岩   沉积岩   岩层   岩壁   地壳   山体   褶皱   石窟   地貌   历险记   岩石   峡谷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