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一这件事,应该向古人学智慧,“拖下去”对统一危害有多大?

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大分裂的时期,比如在三国、南北朝以及南宋这些时期,在出现分裂的时候,总有一些主战派他们力争收复失地,认为国家的统一不能等,因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威胁太大了。在阻碍统一的众多因素中,为什么很多人主张不能拖下去,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关于统一这件事,应该向古人学智慧,“拖下去”对统一危害有多大?

在南北宋时期,国力比较弱,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尤其北宋被灭亡以后,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经常面临着金朝以及后来蒙古的威胁,因此当时就有很多的主战派,他们都主张一定要坚持北伐。历史上著名的词人辛弃疾,还有诗人陆游,他们为何坚持必须立即北伐,这件事不能等下去呢?其实有一个很深层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在唐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司空曙的诗人,他的一首诗里面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他这首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汉人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意思是他到河西走廊河湟一带,发现这个地方被异族统治时间长了,那些汉人都给异族效力,而且还不认为自己是汉人,反而用胡语去骂汉人,连基本的民族认同感都没有了。

关于统一这件事,应该向古人学智慧,“拖下去”对统一危害有多大?

对于统一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敌人有多强大,而是被分离地区的人们民族认同感的缺失,如果不能产生强大的民族认同感,统一的难度就会变得很大。辛弃疾在他一首著名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有这样一句话叫:“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北魏的太武帝叫拓跋焘,他战胜了当时南朝的宋,而且他带着军队打到了如今南京的瓜步洲一带,深入到了南朝的覆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关于统一这件事,应该向古人学智慧,“拖下去”对统一危害有多大?

之后还在那个地方建了一个祠堂,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走了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就把这个祠里的拓跋焘当成了神明去供奉,而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对中原地区汉民族这个政权构成威胁的一个人物。所以他们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就已经开始变得模糊,辛弃疾因此认为这是统一的最大的阻力。而陆游的诗里面也经常会提:“移民泪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个问题,被统治地区的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会逐渐的被别人给淡化掉。

关于统一这件事,应该向古人学智慧,“拖下去”对统一危害有多大?

在当年东北沦陷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当时的铁岭开原地区,九一八事变爆发,然后整个铁岭地区也都跟着沦陷了,当天有老师就进教室跟学生们说:日本人来了,我们就要成亡国奴了,当时屋里的孩子哭声一片。14年过去了,日本人被打跑了,还是一个老师兴冲冲的跑到教室,对孩子们说:日本人被打跑了,我们胜利了。但是教室里的孩子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说明这14年的奴化教育,已经把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给淡化了。所以说: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才是统一最大的阻力,而奴化教育、淡化民族认同感的教育,同样是我们统一的最大威胁,这也是古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关于统一这件事,应该向古人学智慧,“拖下去”对统一危害有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开原   铁岭   主战派   北魏   南朝   汉人   异族   南宋   日本人   认同感   强大   时期   智慧   民族   地区   国家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