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代的庸医

如果父辈是医生,对于子女会有怎样的期望和嘱咐?

在古代,出于亲身体会,或许父亲会对想学医生的儿子给出忠告:“先学游泳”。

《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笑话,一个庸医,由于诊断不准,乱开药方,结果把人治死了。病人家把他绑了要交到衙门去治罪,走到半道上,庸医趁着天黑,便跳进河里浮水逃走。他逃回家后,见儿子正在灯下苦读医书脉诀,便凑到儿子跟前说:“儿子啊,你先别忙读这些医书了,还是先学会游泳要紧哪!。”

漫谈古代的庸医

虽然是笑话,可也部分的反映了现实情况,医生胡乱治疗,可是要吃官司的;而且,医者无小事,业务不精,本领没有学到家,就不是救人的医生,而是害人的杀手。

听着是老生常谈,可庸医不但给病人家属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对于被误诊而去世的文化名人,是文坛的极大损失,更让人惋惜。

漫谈古代的庸医

略举一二,都会让人仿佛看到一颗颗耀眼明星坠落。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死因:肾病血尿。西医把他健康的肾摘除了,而另一个不健康的留下了,导致无法挽救。

梁启超的血尿越来越重。而且,虽然知道被切错了肾脏,可梁启超却在当年6月2日晨报的副刊上发表了题为《我的病与协和医院》的文章,为医院和医生辩解。文中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该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后来回想,或者他‘罪不该死’,或者‘罚不当其罪’也未可知,当时是否可以‘刀下留人’,除了专门家,很难知道。但是右肾有毛病,大概无可疑,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 ……虽然经过很重大的手术,因为医生的技术精良,我的体质本来强壮,割治后10天,精神已经如常,现在越发健实了……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

漫谈古代的庸医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63岁,死因:高血压引发心脏病,外加吃了霉变蚕豆食物中毒,找了几位西医名医,均认为无法可治。

引起胃病复发,潘兰珍延请好几位医生医治无效。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久治不愈的高血压引起突发性心脏病而停止了呼吸,终年63岁。

漫谈古代的庸医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55岁,死因:肺泡破裂导致的气胸,因为日本军医须藤误诊肺结核导致死亡,鲁迅确实有肺结核,不过远没到晚期,不至于病死,抢救的方式也完全不对。

须藤先生在诊治鲁迅长达1年半的时间里,始终是按慢性支气管炎、胃病消化不良进行治疗的,从没有提到鲁迅的主要病症是肺结核,甚至连怀疑、诊断化验也“疏忽”了!

漫谈古代的庸医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辞书学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死于医院供氧设备的故障

1987年11月3日,父亲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当时,小量地输氧已经不够。父亲窒息,最后扯开小氧气罩,大叫:“我要死了!”“我就这样死了!”此时,医生终于同意给予大量输氧,却发现床头墙上大量输氧的气源不能用,于是索性拔下小量输氧的管子换床。就在这完全中断输氧的5分钟里,父亲死了。父亲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支持他到心脏停止,他留下的最后五句绝笔之一是:“我还需更多的氧。”

漫谈古代的庸医

看到这几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是否恨不得把那些“罪魁祸首”打个半死。

这些被误诊的名人,英年早逝,不但是文化界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

不仅仅是只有文化名人被误诊过,被误诊的知名人士还有很多。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59岁,死因:肝癌,后来从协和拿出了英文病例,最后证明是胆囊癌胰腺癌的肝转移。

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其实他并非因肝癌去世,而是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原主任马家润找到1925年1月26日孙先生的病案(13页的英文病例记录,编号为9954,上面的名字是“孙逸仙",其中有几张器官标本的照片),证明原发病确是胆管腺癌。直至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孙中山事迹时,协和医院医生展示了这份报告才揭示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真相。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理学教授Rolf F. Barth于2016年中到访广州,参观了中山纪念堂的孙中山生平事蹟展,有一份展品吸引了他的目光——一份由英文写成的孙中山验尸报告副本(英文原文见参考资料2)。在此引用的中译版本,取自北京协和医院时任副院长宗淑杰,1999年1月在台北「第二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所发表的论文〈孙中山先生与北京协和医院〉。该验尸报告的「解剖诊断」(anatomical diagnosis)一栏如此写道:

胆囊腺癌伴有胆囊管梗阻;肿瘤直接侵犯肝脏及横膈;广泛播散至双肺、腹膜、空肠及结肠肠壁,并导致结肠多处狭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全身动脉中度粥样硬化;双肾弥漫性轻度疤痕形成;左肾囊肿;肺陈旧性钙化性结核;心脏轻度萎缩;肺气肿;腹水;肺水肿;蛔虫病

漫谈古代的庸医


被庸医误诊,历来是病患畏惧家属痛苦的事情,但难以避免,也没有很好的方法。

如果病家有足够的知识来评估医家的能力,则有一套择医的方法,其步骤是:

在请医之前,先打听此医生的师承来历与学术根底,如有名师传授,熟读医书,便延请施治。请来之后,不可瞒他病情,先与他细细说明,等他诊过脉息,再问其病名及其原由。又次问古人以何方主治与此病当何等方药。最后,再问方药吃下去,是如何样子。如确有主见,对答如流,便可延请。

但一般人仍然很难分辨医生技艺高低。

虽然清朝海宁人严缓专门编写了《医医集》两卷,收集了历代医案,希望能够避免庸医出现错误,但了解的人也不是很多。

对庸医,朝廷并非放任不管。各个朝代均制定了专门的律法规定,对于医生误治病人的给予严格的惩处,对医生治病行为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在旧时,限于诊断手段的不足,社会并无判定治病正误的统一认识。所以,虽然不能接受误诊的结果,病人家属也只能遵从律法,把庸医送官。

说一千,道一万,即使是庸医,即便充满怨气与怒火,每个人的生命也不能任意被剥夺,何况是众人认可的良医。


〈参考〉

梁文蔷:我的父亲梁实秋

死于护士失误的梁启超——死于医学事件的名人

搞錯了幾十年:孫中山的真正死因

生日书-双鱼座-3.12

门槛与制约:清代医生的从业规制



漫谈古代的庸医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庸医   协和医院   鲁迅   方药   胆管   医书   腺癌   肺结核   英文   肝癌   死因   心脏病   儿子   父亲   古代   医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