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引言

历史上有很多的名城,有的像洛阳、长安这样的多朝古都;有的像扬州这样,是经济中心;也有一些城市,它们的标签非常霸气——"兵家必争之地"。这篇文章,我就从《三国志14》入手,和大伙探讨一下三个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它们凭什么可以称的上这个称号?关于这三个地方,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志14

合肥

说到合肥,大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两个人,张辽和孙十万,阿不,是张辽和孙权。三国时期,江南的孙氏政权曾经六次出兵攻打合肥,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有一次张文远威震逍遥津,吓的"东吴小儿不敢夜啼",孙权还差点被俘虏了去。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张辽雕像

孙权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的原因为何,合肥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吗?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守江必守淮",长江之险,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长江可以说是南北划江对峙的过程中,南朝的最好防线。但是长江足以保全江南,为什么又说"守江必守淮"呢?

我从《三国志14》中截了一张合肥周边孙曹对峙的地图。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江淮对峙


这张图片可以看出(不要在意画的比较歪),而作为南方大本营,太湖平原的核心城市建业城,就在长江岸边。长江纵然是天堑,可以有效地抵御北方人南下,但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北方人过了长江,建业就直接暴露在了敌人的面前。说白了就是只靠长江据守,缺乏战略纵深。守住长江则万事大吉,失守则连溜之大吉的机会都没有。

而图中浅黄色标出的淮水,则可以有效缓解长江的防守压力,把战场前移,远离南方的战备区,给太湖平原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只有国力强盛,才有机会和北方阵营对峙,甚至吞并北方。而说到吞并北方,淮河的支流颖水,也就是上图中向西北方流过去的那一道分支,可以直接通到许昌和陈留,许昌是什么城市?许昌是曹操在中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汉献帝被"挟"的地方。

是有人有过沿江北上这个想法的,那就是孙权的哥哥,小霸王孙策。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孙策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密治兵,部署诸将。"——《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

如果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孙策南方的基业已经稳固,没有小人暗杀的话,顺着淮水而上直抵许昌,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计划。(但其实可能性也不是很高)

说过了淮水的重要性,再说说合肥。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合肥


这是一张合肥的大图,图中红圈就是合肥的所在。合肥城东西都是山峦,更有巢湖这个大湖在合肥边上。结合上之前的那张大地图,合肥对北方来说,是大门,后方还有寿春和汝南二城,为北方的核心地区作缓冲;而对于孙吴,合肥则是一颗肉中刺,隔着巢湖长江就可以抵达缺乏纵深度的建业。

可以说合肥不破,北方核心地区的冀、青、兖、豫、徐五个州安稳地发展经济,直接可以拉开南北阵营的经济差距,江东再富有,也敌不过中原的经济水平。国力差距一旦拉开,曹魏吞吴就是摧枯拉朽了。所以孙吴政权才没有办法,从孙权开始,到诸葛恪时期多次攻打合肥。

汉中

刚才说合肥,大家想到的是孙十万和张辽,那么说起汉中,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出祁山的大本营就在汉中,那么,汉中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地势


这是我用上篇文章的《三国志14》地图改成的汉中一带地图,上次我们的关注点在子午谷,而这次,重点在于汉中城。

从陆路角度来说,汉中地区夹在了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向北直抵关中,而往南则是四川盆地,由于山脉的交错,导致汉中南北方向的路都很狭窄,两相往来,都要经过汉中;

而从水路角度来讲,汉水流淌在汉中旁边,汉中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汉水东西绵长,西边到陇右一带,而东边则最远可达南阳盆地,到了南阳,北上可夺中原,南下则取荆襄。

可见汉中的地形,要比合肥复杂得多。

刚才我们分析了汉中是南北向的交通要道,但是人们称汉中是"秦巴咽喉,襟陇带蜀",为什么不说它是关中的咽喉呢?原因在于秦岭要比大巴山险峻的多。穿过汉中向北进军,有四条道路,无一不是狭窄难行,又有溪涧穿过。而从汉中往南,直取巴蜀则地形要好走很多,这一段是向四川平原的过渡,道路相对而言比较平坦。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

南方得汉中,则凭借汉中北方的险路为防线。汉中又是正处在秦岭黄河线以南,是庄稼一年两熟的地方,粮草辎重充足。配合北方的险途,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而后方还有白水关和剑阁共同组成的第二道屏障,使得南方具有不错的战略纵深,和北方相抗衡。

但是如果北方占领汉中,则汉中平原就成了伐蜀的大本营,同时西边占住阳平关,控制陇右之地。则川蜀之地要时刻提防北方人走米仓道南下,同时也要注意陇上也有可能会发动攻击。整个战争的主动权都会掌握在北方的手里,破蜀只需等待时机就可以了。

那么蜀汉前期牢牢占据着汉中,为什么后来会被灭呢?

蜀汉后期,诸葛亮死后,北伐的事业交到了姜维的手里。姜维一方面贯彻诸葛亮出祁山先取陇西的思路,加强运营武都阴平;而另一方面,在汉中的防御上,却放弃了魏延"错守诸围之法"的防守思路,将士兵从秦岭各路撤回汉中,采取"敛兵聚谷之法",等着对方钻进来,请君入瓮。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姜维墓

这两种策略的区别在于,魏延的思路是将防线布置在汉中外围,分兵固守在几条秦岭险路之中,互为犄角之势,魏军无法轻易攻破。后来王平守汉中也是沿用此法,魏军也是无计可施。然而姜维守汉中,把上文中说的北方第一道屏障秦岭完全放弃,"诱敌深入"。但是,连年北伐,蜀国早已国库空虚,人才凋零。加上阳平关守将直接开关投降,再加上内臣黄皓和姜维不和睦,将魏国来犯的消息隐匿不报。导致钟会的大军直接兵临汉中,而此时,由于黄浩从中作梗,无粮可用的姜维还正在武都屯田,导致汉中失守。

汉中失守之后,蜀国的最大屏障消失,姜维只能和钟会剑阁对峙,却又被邓艾偷袭了阴平,致使蜀国灭亡。

上文中说了汉中是秦巴咽喉,北方得了汉中就等于是得了蜀地,那么怎么还有曹操得陇望蜀一说呢?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得陇望蜀

其实得陇望蜀这个词,最早不是形容曹操,曹操当时说"得陇望蜀"是借了光武帝刘秀的话,但其实所表达的意思则截然相反。

刘秀得陇望蜀,是在刘秀平蜀(公孙述)的过程中,打到了陇西,包围了西域,为了劝当时的陇西土皇帝隗嚣投降,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汉书·岑彭传》

指的是自己占领了陇地,便可以直接攻下川蜀的意思。

而曹操的得陇望蜀,则是曹操击败了汉中张鲁之后,曹操复述了刘秀的话,表示我现在得到了陇地,不能太贪心,而撤军。实际上,法正对此事的评估则是: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

由于在合肥方面,孙权与张辽的战争结果曹操并不知道,害怕后方有失。再加上陇地的士族尚未认可曹操,要知道当时的士族实力是可以影响一个州的命运的,所以曹操才在权衡之下做出了撤军的计划。

相反后来刘备倾全国之力攻下汉中,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稳定地盘,继而称汉中王,和曹操对峙。

纵观以上四点,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实至名归。

襄阳

襄阳也被称为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前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后有岳飞击败伪齐部队,收复襄阳,以抵挡金兵。

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还是先看《三国志14》的地图。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地势


一面背靠山,三面长江环绕,这就是襄阳的地形。无论是东西向沿长江行军,还是南北向跨长江作战,襄阳都是绕不开的一道关卡。对方势力占据襄阳,另一方就如鲠在喉,怎么走都不通顺。

襄阳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占领襄阳的君主都会加固襄阳的城防。加上西边的山路不好走,另外三面长江的环绕,使得襄阳只要城门一关,就如同在铁桶之中,极难被攻破。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平面看襄阳


放大来看,襄阳北面的江岸上怪石嶙峋。关于这一点,我上篇文章说过,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的河流,南岸被侵蚀得要比北岸厉害的多。所以南方占领了襄阳城借着北岸的长江进行防守,守城的优势很大。

襄阳对于北方来说,也是一个前哨站,襄阳失守,长江北岸的平坦地势暴露无遗,南方善水的部队可以轻易跨江北上。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若关羽北上


关羽如果水淹七军之后直接北上,地处南阳盆地的宛城很容易就被关羽乘势攻克。而宛城东边就是曹操的基地许昌,西边则是洛阳的最后一道屏障武关,这不是正应了诸葛亮的《隆中对》: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而当时汉中已经是刘备掌握,如果襄阳有失,诸葛亮的预言或许真的能成为现实。当然,最后吕蒙白衣渡江背刺关羽,北边曹仁和满宠死守,一直挺到了徐晃南下守住了襄阳。

可见襄阳对于北方的曹魏势力的重要性。

公元279年,晋武帝率领六路大军南下,当时东吴在兵力上并不输给这支南征军。然而杜预一路从襄阳出发,佯装围攻江陵,实则在襄阳强大的后援补给之下,清扫沿江小城,后来乔装到吴军队伍中,直接活捉吴军都督孙歆,一举拿下荆州。之后顺流而下,击败吴国。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灭蜀灭吴二人组

可见作为长江的上游,以襄阳为跳板占领荆州,对于东方的孙吴来说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结语

合肥、汉中、襄阳,这三座城市都是三国群雄们争夺的关键城池。我也通过《三国志14》的地缘系统,对这三座"兵家必争之地"讲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各位看官,对小编的看法有哪些补充或者不同的观点,以及还有哪些游戏可以反映历史,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上文链接: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长江天险、子午谷奇谋、诸葛北伐

下期从游戏中看历史,我还会以《三国志14》为背景,再给大家分析一下,从游戏身上能反映出哪些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从游戏中看历史:《三国志14》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

我是大的偶尔,喜欢分享游戏的快乐、探讨游戏的故事、发掘游戏的乐趣(特别是暴露年龄的老游戏...)。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兵家必争之地   陇西   秦岭   东吴   襄阳   游戏   汉中   许昌   荆州   祁山   得陇望蜀   秦巴   蜀国   合肥   长江   中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