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哲学!《缥缈论》否认了唯物唯心主义的存在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写一篇真正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奇迹,有人说,哲学已死,我不同意,我希望写出最简单的哲学,不仅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特殊与完备的哲学。总之,这本书不会散发着阳光,但他会让存于黑暗的人看见黑暗的虚无,让存在于光明的人见识到光明的可怖。

最新的哲学!《缥缈论》否认了唯物唯心主义的存在

首先就要思考第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又该思考的是什么?这一切或许需要从头开始叙述。

学问,首先是需要让世人理解的,即使现在不能理解,也需未来去理解,我想要读懂这个世界。了解自己存在于此的意义。我承认,我不敢直面所谓的现实,我承认我逃避了,因为我已经看不懂这个世界了,它给了我巨大的风暴……

我们从最初开始说吧,我之前很想弄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后来我发现我弄不懂。再伟大的人和理论都无法使我信服。在学到原子的时候,我猜测这个世界是有层次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就像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电子像是地球,在电子上同样也是一个小星球,同样也有比地球更大的星球,这是我世界思想的萌芽。大与小层层包裹,无穷无尽。后来,相对的思想在我心里扎了根。我接触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大部分人眼里这就是哲学的全部。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唯物主义的外面还可以有唯心主义吗?再往外推,唯物主义的外面可以有唯心主义吗?这时的我不知道所谓的两点论,也不知道相对主义,我自身处于一种完全纯洁的哲学状态下。这是我认为学问最宝贵的一点,从头开始,显然科学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不能越过前人的结论去研究。但哲学可以,我从马克思和其他伟大哲学家哪里学来的不过是几个名词,我大部分哲学思想的构建都是由自己完成的,最初很幼稚,但后来也慢慢成了型。我开始建立一个与他们完全不同的体系,这个体系与庄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否决,我将其称为“缥缈论”。

有人问我信仰什么,我告诉他我什么都不信,他笑着摇摇头,不可能,你不信唯物主义就只能信唯心主义,不信唯心主义就只能信唯物主义。我这样回答他,现在我知道我信什么了,我的信仰就是反对你刚刚说的话,唯物和唯心并不是两军对垒。在没有细细的思考两者之前我是这么认识的,在细细的思考了两者之后我也是这么认识的,我也曾经狂热的信仰唯物主义,当时我想:神来创造世界,这不就是睁着眼说瞎话吗?这个世界除了客观还有第二种可能吗?这也许就是一个唯物主义的信仰者最初的想法。但当我细细的去思考,这个问题重新变得复杂起来,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一切都充满着巧合和和谐,这是客观的力量能够达到的吗?又凭什么会产生人类这一具体的东西呢?还有,如果你摒弃了一切主观的想法,唯心主义是可能的吗?是能解释的通的吗?显然是可以的,于是一切问题又扑朔迷离起来。

最新的哲学!《缥缈论》否认了唯物唯心主义的存在

而后我的思想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同样是我的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在我的错误认识中,推翻唯物唯心主义的是被我称为外部矛盾的事物。我最初的逻辑思想是这样的:如果这个客观世界是意识创立或者衍生的,那么神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能凭空诞生意识,为什么凭空产生的不是一个客观世界呢?唯物主义也是同理。但这是一个误区,就是引入人类的惯性思维去思考世界,在人们普遍看来,凡是事物必有一个起源,所以就有了以物质为本源的唯物主义和以意识为本源的唯心主义。但是这是人类的普遍逻辑,是由人类观察客观事物得来的,但是客观事物是否有超出这一逻辑的变化呢?我们无从而知。(就如同量子纠缠已经完全违背了人类的正常认识,但是它就是一定错误的吗?显然不是。这是人类惯性认识与客观的冲突,客观一定大于人类的惯性认识。)这个世界一定有本源吗?不一定!在我们看来,没有因哪里有果?没有基础哪里有衍生?但是这一观点真的能够带入对世界的研究吗?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给出肯定的答案。人类终究不能将自己建立的逻辑完全运用于客观世界的研究之中。

从外部看来相对主义是完美的,对人来说是人梦蝶,对蝶来说是蝶梦人。没有绝对客观的存在,在任何一个相对的层面都没有能力去否决存在于整体的相对主义。(例如可以认为人只属于相对世界中一个相对的层面,没有能力去否决相对主义)我一度认为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但外部的完美必然是有代价的,无法驳倒也并不意味着正确。相对主义实质上在自我否决,每一层的相对重叠起来组成的世界是什么?没错,是虚无,是什么都不存在。这是我经过无数思考得出的答案。没有绝对的客观,也就不存在束缚,那么存在于这个体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消失的。这样的世界只能是虚无,没有实体。但是同样这是由人类的逻辑得来的。

最开始我认为我否决了世界本源所有的可能形式,但后来我发现我实际上什么都没成功否决,因为这些哲学都建立在人类已有逻辑的基础上,单本源,多本源,无本源。探究本源真的有意义吗?我不知道。好在思考这些问题并非毫无意义,它们让我感受到真理的变化性,我发现历代哲学家对于相对主义的否定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只是运用了自己的理论去否认相对主义,却没有站在一个相对主义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否决。相对主义存在诡辩论,这并不是偶然的,他否认了外部被驳倒的可能性,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学术的无赖。这一耍无赖的行为能够成立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大部分学术和名称是由人类自己定义的,不属于客观。如果相对主义抓着我只认绝对客观这点不放,除非你不用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去反驳他,否则是无法将其驳倒的

这时候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相对主义在内部自我否决自己”算不算是外界的攻击呢?不管我是否说出这句外部攻击的话,相对主义仿佛都从内部将自己否决了。那这是否证明相对主义可以从外部被否决呢?显然这就是一个矛盾的开始,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这一矛盾来自于人类的逻辑(下文详细叙说)。这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录,刀在外部插不进去,但其实在内部已经斩断了一切。这一点可以说是打开人类思想历程的重大钥匙!

后来,我认识到了人类的偏移,什么是偏移呢?就是人类思想相对于起始的变化。我们的思想是如何的呢?我们的先天又是怎样的呢?

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最初相对没有偏移,如人类对颜色产生一种不同性的区分,这种区分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这一种思维不能够称为思想,它只产生了最基础的区分,在思想中也只有他们的不同,而没有他们的具体名称。

最新的哲学!《缥缈论》否认了唯物唯心主义的存在

而人类的思想就是联系的相对,用黑白两种色彩去定义这两种被区分的色彩,这就是联系,这就是思维。一个事物可以有无数种性质,因为不同他们才显现出来,故而存在。如果所有的事物从一开始就是黑色的,人类不会认识到还有颜色这种性质,如果你没有认真去想,你可能觉得匪夷所思,难道全是黑色我就看不出来了吗?这就是思维偏移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只能看到黑色,在没有外界去告知他,他是不会认识到颜色这种性质的。这一点类似于佛教的无善即无恶,相对是大部分人能够认知到的,如果没有黑暗的衬托,自然就不存在光明的出现。但是大部分人没有往下想,因为大部分人的思维已经偏移了,缺失了向这方面思考的意识。

我认为真正的哲学不是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去指引人类的方向,而是让人类想到他们能想到而没有去想的事物。有无数人曾经问过我,你学哲学是为了什么。我无从回答,最后我思考了一个给出他们一个答案,超于相对。超于相对就是个美化的名词,它的意思就是,借着哲学把自己的身份和灵魂拔高,以此来夸耀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不超于相对的人,这个世界完完全全的全是相对,人的一生在做的只有一件事超于相对,或者在某一个相对中攀爬,即使是隐居山林的隐士,他也希望借无争来拔高自己。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认为我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那我们可以从头开始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有人想要享受荣华,升官发财,有人想要名垂千古。然后可以继续问:然后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个问题已经结束了。我有我的理想,我要去实现它,还有什么然后呢?你的理想从哪里来?也许每个人的理想都有个故事,但是你真的确定你的理想来源于自己吗?或者你认为你就是完全的自我吗?这些问题可能出现在一群自怨自艾的人的口里,也可能是你们认为在故弄玄虚的人的口里。但这是否可能是人们在真理的边缘跳动呢?

其实有个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思维已经发生了偏移,这方法实在太简单了,你认为尊老爱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几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肯定回答是的,但这就表明你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偏移。偏移并非是错误,但并不属于客观。

这里可以正式开始说偏移论了,不过这个可以先插一嘴,一件最近发生的新闻引人注明,一位中国的教授号称用哲学推翻了相对论,大部分人认为这是贻笑大方,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虽然我没有时间去拜读,但是我大致能够想到这个教授和我是同一类人。不止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人,我们想了很多全无意义,貌似发现了真理却不被人理解。哲学的相对主义和相对论一点无关吗?实际上并不是,但是这个教授如果直接不加修饰的表述自己的思想,我相信没人会去接受他。下文我们可以展开说:

以下是我的认识,你们可以先听,再去选择你们认为对的部分。首先思想和行为分为客观与非客观两部分,客观部分可能取决于基因等一系列事物,但是这其中并不存在主观的部分,像是人类的反射等。而非客观部分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可以认为最初是什么都没有的,然后产生第一重相对,就是区分。人类眼睛去观察世界并不是简单的反映,再通过神经传递。而是产生不同性的划分,但是这个过程是很快的,如果眼前全是黑暗,那自然没有不同性的划分,人类的所有感觉和感官都可以产生这种划分。这就是人类的认识的开始。(人类并没有产生他们不同样的认识,只是因不同产生区分)。第二重相对就是相对之间的交错,就如同人类的语言,用黑色去确定一个固定的颜色,再用白色命名另一个。矛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什么会存在矛盾呢?因为这些些联系的产生不属于客观实际,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名称就是人类自己定义的,客观只负责产生不同。人类依靠不断建立复杂的联系从而产生了整个文明体系,体系也越来越复杂。矛盾就从这里产生,联系违背了客观是一定会产生矛盾的,这些矛盾是固有的,无法改变的。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说谎者悖论吧,我现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这句话是真是假呢?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人类的整个逻辑体系全部攻破了。或许有人想要去打破或者解释这种悖论,但你在解释的同时难道不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吗?再说数字,有些人认为数字是天然存在的,是人类后天发现的,这就是意识偏移的典型表现,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会存在二进制和十进制的区分了。受到偏移的人会感到很奇怪,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然后三个苹果,这不就是正常的数数吗?世界上也有很多是成三个的事物啊?但是如果只有1+1,1+2,而没有三呢?你可能感觉他们是相同的,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同的。换句话说,数字并不属于客观!三的存在是无法证明的!所以建立在数学体系上的三分之一的矛盾也是固有的。所谓的0.99999……等于1也是无稽之谈。语言也是工具,数学也是工具,并不属于客观。

有一句话叫做衍思不足以返本,意思就是衍生的思想不能去回推本源,人类观察到的是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并不能将客观现实完全表现出来。人类可以了解这个世界和世界的规律吗?我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仅止于此,人类根本无法用语言完全的描绘客观的规律。人类的语言本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怎么能够反而用它去完全的描绘客观世界呢,当然,也不是一点不能描绘,而是描绘有矛盾而已。

现在可以说本书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了,还是与相对主义的矛盾有关,这是我一直没有想通的部分。我没有想通,我认为这个世界也没有人能够想通。但是这是我不得不提出的疑问。我猜前人也有不少人能够想到这个问题,但其本身的巨大矛盾促使他们放弃。

这是一个循环, 首先一点就是思维是有矛盾的,我认为人类思想是有矛盾的,人类语言也是有矛盾的。但是我恰恰正在用人类的语言去发表这番见解,这就像我坐在树上在砍树的根。依照常理这是一件无厘头,甚至危险的事情。我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进一个错误的思想中,但是现在我想通了,如果没人去提出那么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被解决!如果我认为人类的文明不过是在虚无架构的,或者我认为人类的思想是存在偏移的,我又怎么证明我就是正确的呢?这就是死循环,就好似人类怎么证明自己是活着的?你如何证明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同一个你一样。是无解并且荒诞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另一个方面入手,就是人类存活在世界上不得不相信的理论,相对绝对论,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会下意识的将主观转化为客观,也许你并认为这是对的,但是你已经在这么做了。严格说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东西都是没有证明的,更是无法证明的。你现在默认你活着,这是别人告诉你的或者你自己想到的,没错,他们都是主观的,并没有客观的部分,但你就这样接受了,我想认为自己现在死了的人都会被人为精神有点问题吧。再多问一句,死了和活了是什么?是人类的定义,那么死活又有什么意义呢?相对主义的思想给予我对这个问题的唯一解释,我的理解同样是一把刀,但是是一把空刀,因为这把刀想要去斩断自己的刀把,没了刀把自然就没有了刀刃。但在内部同样存在一把刀,那才是真的的刀把人类思想的客观性斩断。

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但并不表明我认为他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没法脱离人类的语言去建立我的哲学,先前的推理也不过是我的臆想,最终我想到了唯一的完美,那就是缥缈论(下文详细叙说)。

我们仿佛陷入了逻辑定式,这就是思维的偏移。人一定要活着吗?显然不是,你的思想被这个社会钳制住了,所以你会珍惜生命,你想活下去,但是除了人类自带有的本能,这个世界上还有客观的部分是要求你活下去的吗?显然没有。有人问为什么人类的本能是生存,这个问题更简单,人偏生而故生,人类偏向了存活的部分,所以人类存在。我为何要活着,这个世界既然已经给予我打击我为何要存在于此呢?我没有想明白。人们在世界上只能去被动的相信,看不到的事物不再重要,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当我们陷入人类构建的社会中这一观念就无限淡化了,好多人信仰或者不信唯心主义只是为了糊弄这个世界,糊弄自己。唯物和唯心在他心里不过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也是一种自己或者的依靠。他们信仰一个主义,他们就能在世界中感受到他们自身的真实。但实际上呢?现在的普遍认为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并非如此,所谓的两级对立难道不是空谈吗?哲学不同于科学,哲学是最终论,即仅依照人类的思想去模糊的猜测与反映客观规则。但哲学怎么能说清楚本源呢?你可以说唯物是本源,也可以说唯心是本源。这是一种猜测,其中蕴含着矛盾,矛盾为何产生,因为人类思想较客观发生了偏移,把偏移过的东西组合溯源难道能够去推求这个世界的本源吗?

现在我可以重新问这个问题,这个世界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缥缈,我认为他不属于唯物唯心的任何一个,即本源不可深究,不论是唯物本源或者唯心本源,亦或是人类不知道的本源,在亦或是根本就没有本源,在这个世界固有已成。这可能与某些人的想法有点相似,但实际上大相径庭,一种是没有去推导,受到世界偏移认为这个没有意义而放弃了推导的人。另一种是推导后没有结果,把思想寄托于虚无中的人。

之前提出的最根本问题实际上还没有解决,但我们先继续向下说。世界上的理是共同的,对于人类来说,无非就是更好的叙述罢了,哲学带来的是一种意境。所谓的阴阳就与相对有关,他们都是躲在事物背后的通理。是科学短时间内无法接触的范畴。至于科学的最后是神学,这句话只能说是半对半错,因为哲学是最终论,而科学是起始论。所谓神学目前的阶段靠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精度上,对客观的解释程度上哲学远弱于科学。科学的最后是能完全把哲学包裹进去的。

相对具有非客观无定性的特点,即相对的建立并非是依托客观世界的不同而产生,其必然会存在矛盾。无定性并非否决了不依托客观世界就不能产生相对的可能,不依托客观世界而建立的类似于联系或者凭空产生的相对称为相对纠缠(例如黑与白,若仅仅将其区分而认识到存在属于客观相对,若将黑与白两个汉字去具体的定义,建立联系产生新的相对属于非客观相对,具有无定性),人类正是通过这种无定性的相对,才得以产生语言文字文化,从而得以发展。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的多元化的相对体系,这一相对体系就是完整的人类思想,随着这一体系的复杂化,体系内相对的极性开始逐渐淡化,自体系中产生的某些事物难以找到与其在思想中对立的部分,(即人类的各个文字本应都有与之完全对立的部分,但对自然的描述因为世界偏移已经到达一定复杂程度,很难找到与其完全对应的物质,如:天和地并非是完全对立的部分,但在自然界产生开始就有的雌和雄极性则极大,对于人类语言来说也是同样的,大与小,善和恶都是完全对立的,但游戏就很难找到与它完全对应的词了,越是处于基础的思想他的对立性往往越大),人类语言的一大功用就是反映客观世界至于客观规则如牛顿第二定律等显然不可能找到与之对立的部分了,这也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已经极大了。人类建立一个复杂的体系去承载自身的逻辑和认识,同时反映客观世界。但这样的思想体系从根本上是存在矛盾的。

人类思想体系的建立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是矛盾的起始,人类越过客观世界去建立联系,其产生的结论在客观实际上一定不会是确立的,而是处于无定的状态,一个很基础的例子就是否认事物确定性的诡辩论,由于产生的相对没有客观世界的固定,诡辩者可以任意的颠倒黑白,因为语言文字与事物本身的关系是无定的,再如现实的认知,有关善良和邪恶人类无法给出其一个既定的概念。思想的纠缠也早就了哲学史上许多悖论诸如说谎者悖论,庄周梦蝶等。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可怕的,他们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相对思维的纠缠而产生的固有矛盾。(客观存在的如一个原子的结构是可以确定的,但是一个事物的大小就不能确定了,因为大小是人类的定义,大小是相对的,所以一个事物在大与小之间的性质是无定的,取决于与它相比较的物质。)

人类,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叫做思维状态。思维状态就是你的思维标准,这一标准是变化的。任何一个人的思维体系都不是自己建立的而是依托于整个世界建立的。在这一体系的建立中也有偏移论的体现,首先是偏移于客观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建立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多数共理法,如现在我们普遍认为色盲是非正常的,而非色盲是正常的,其实并没有客观的道理,如果从一开始色盲的人占99%,那么非色盲是否会被认为是色彩幻觉症呢?除了多数共理法,人类在复杂的体系建立过程也不乏有少数的精英决定法。这些常常运用于某一具体的学科。体系中还有大于这两者的部分,就是客观决定法,因为在大部分眼里,客观凌驾于主观之上,即使只要一个人,但他拥有充分的客观依据,那么人类也会选择相信他。

社会的道德体系等不只是需要一种的建立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结合,所以一个思想家与普遍人民的认知同样重要,如果违背人民的意志,除非你有能够改变人民使人民接受的真理否则一定会失败的。所以哲学其实蕴含在生活的每个方面,换个说法,哲学家正是从生活与社会的种种方面把其中隐藏在背后的精华提炼出来,这就称之为哲学。

我对这个世界理论的认识是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客观层面,就是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其中蕴含着客观规律,人类能够发现并且认识这些规律,但是只能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述,只能无限与规律贴近,却不能与之相同,至于客观世界的背后是由什么组成,是神建立的客观世界或者其他。这些是人类无力去去寻找与发现的。

以下是偏移产生世界的猜想:偏移的探究仅针对当前的宇宙,偏移发生的起点也是宇宙诞生的起点。原来处于某种稳定状态下的宇宙突然发生了某种无序性的变化而相对于原来的起始平衡状态产生了偏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大爆炸)。若只产生一种偏移,宇宙可能会逐渐回复到稳定状态,但偏移上这还会发生偏移,无数个基于偏移之上的偏移创造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地球上物种的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亦是如此……从自然的生态系统到简单到一个化学反应, 都包含着偏移与平衡。

人类思想的产生也是如此,出现思想这一能够认识到相对世界的内容(世界因为偏移而呈现的诸多不同及偏移产生的规律等)的产物可以说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两块工整的石头难以对接,只有偏移不断发生,到一定的地步,产生了凹凸的变化,两块石头才可能拼接起来。人类思想和世界中的物质也是偏移到一定地步,人类思想才能对客观世界产生反映与认识。(也可以这么想,如果只是自然的没有锻造的一堆铁是无法认知世界的,但是经过复杂技艺雕刻的照相机却可以记录世界的)但人类思想的产生又的的确确是一个无序的变化过程,即趋势已成必然 但产生却是偶然。

地球上物种的发展也许同样符合偏移的规律,但这同样只是一种猜想。地球就是下一个偏移的起点,因偏移而产生生物从而变得复杂,这种偏移产生或许就像基因突变一样,我对古生物学不甚了解,所以不继续深究,但也许偏移就是古生物诞生的最初原因。

虽然人类思想本身已经是偏移的产物,但人类思想也同样是偏移的起点。实际上没有发生偏移的思想还不能称为思想,那么什么是思想偏移的起点呢?是主观联系。我们可以继续用石头做比喻,一个物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凸的部分,用其对应客观世界凹的部分,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不同性的认识(当然它们并没有不同的概念) ,如对颜色的区分,对物体大小形状的区分,甚于建立他们之间的客观联系(这一联系是客观建立的,可以是由偏移产生的,如生物学上的基因突变),这一联系的建立是遵循客观的, 而人类思想属于主观联系的建立,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什么是主规联系的建立呢?就如同你用红橙黄绿青蓝紫去命名七种颜色,这就是你主观去构造联系,但这种联系不属于客观变化与实际是不会被客观所承认的,所以人类在产生语言和构造文明的过程中就与客观世界有偏移了,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内容。

而对于现在的人类思想,事实上是发生了两重偏移的,第一重是社会相对于客观,第二重是个人相对于社会,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形成了不同于客观的个性如向往和平,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但是个人相对于社会仍存在属于自己的看法与思考,这就是每个人的个性。

有一个思想是值得纠正的,就是所谓的真理只是宇宙偏移的产物,并非是完全不可改变的,但是改变的几率少之又少,真理并非是高高在上的,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天然景观,当然相较于观赏,他还有助于人们建立复杂的社会体系。(如果把牛顿第二定律与一首流行乐曲相对比,你固然觉得牛顿第二定律更伟大,实质上这是社会带给你的偏移,两者从实质上没有什么高低,但显然牛顿第二定律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远大于一首流行乐曲,所以你会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更加伟大)。

世界上的矛盾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对客观叙述不正确,或者相对客观不正确而产生的矛盾。导致的矛盾,第二种则是自我纠缠而产生的矛盾,第一种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解决的过程中有利于人类的发展。而第二种矛盾是无解的,例子很好举,大部分辩论赛上的矛盾就是这样的矛盾看似两方都对,那么这一点如何决定就要取决于前文所提到的决定方法了。当然还有更深层的说谎者悖论,芝诺悖论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不同于科学上的问题,人类在客观真理的认识过程中画了一个圈,人类可以用客观这一把刀把他砍断。(如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只要拥有足够的客观根据,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但如果人类凭借主观建立自己画了一个圈,那么客观就无能为力了。人类只能再从主观上寻找刀,但是主观本身就是含有矛盾的,即使斩断了这个圈,也会有更大的悖论出现。

人类当前的学术体系存在矛盾吗?这个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而且越复杂的体系,存在的矛盾越多,与客观产生的偏移越大。所以如果非要从哲学细细深究,相对论一定是存在矛盾的,但人类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有矛盾的理论一定是可以被推翻的,一定是错误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你用文字写出的自然景观与真的自然景观一模一样吗?显然不可能,但是你是否真正的看到这个自然景观,你描写的又是否正确呢?那显然也是正确的。世界理论的发展,无非就是比谁写的更好,更与自然景观相契合。而理论的发展像是一种传递,因为在理论的发展中不仅仅要对着客观去描写,还要复述前人的语言与其相结合。前人的语言本就与真的景观不同了,而继续传递势必上又会与景观继续偏移。长此以往,矛盾会越来越深,以至于整个大厦的崩塌,当然这都是对未来的预言,显然人类的科技发展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但是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淡化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基层写的更好,甚至创造一个全新的写作体系体系。从哲学层面目前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矛盾也许真的需要从基层建立全新的理解。

偏移,平衡,阴阳。这贯穿了人类全部的文明,从简单的化学平衡以及勒夏特列原理,表述的不只是学术,还有生活和宇宙。事物的某一稳定状态就是平衡,世界发生了偏移,于是产生了复杂的宇宙,世界一定有回归最初状态的手段,那是什么,是黑洞吗?世界本是虚无,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极限,偏移所至,便是极限,所以宇宙在扩张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它会不会回到最初的原点,或者达到某个稳定的状态,我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

曾经,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把哲学运用到心理学,但现在看来,我已经无法处理好自己了,希望我的死能够让我的思想为世界所知。人文篇我已经无力再写了,仅以此世理篇献给世界,你可以认为我这次的死亡是临时刺激,但也不缺乏长时间的预谋。这个世界,又算什么呢?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没法给你答案,你看到的答案也估计不是正确的。佛祖想要把人类度去极乐净土,那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也许他一开始是知道的,后来又不知道了。没有了恶的土地,善也就消失了,一切都美好是不能实现,最终的理想状态,没有了善,没有了恶最后只剩下虚无,没有了丑陋人也就没了形体。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能够想到,就不再啰嗦,继续往下说。没有思考哲学的人,会认为信仰的无意义性,思考完哲学的人也会迷茫,认为思考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从根本来说,这个世界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呢?人类学术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寻找本源吗?如果学术无法寻找本源那么他的最终仅仅是造福人类吗?学术如果失去寻找本源的意义是否会与娱乐同一个境界呢?

我曾经这么想,不学习哲学的人有多么的可悲呢?就如同活着世界上的傀儡一般,随着世界的意义漂移。但后来我知道了也许学习哲学更可悲。空虚的眼界宽广,以至于将世界看的越来越迷茫。人类的行为实在只是在拔高自己,但实际上呢?人类却从来没有高低。这个世界是有序还是无序的呢?人类的思维的主观性是否存在呢?这个问题同样没有答案,但相较于相信一切命中注定,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存在无序性的。

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绝对客观性的机器停留在地球上空,他不懂人类的语言,他看到是什么?那些在餐厅喝着红酒吃着牛排的人与在街头捡垃圾的人没有什么两样。那些被刻在丰碑上的人与腐蚀的只有一根骨截的人又有什么两样呢?在客观上不论你学了什么,你做了什么贡献你都没有被拔高。你的价值和意义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如此,你还会真的信仰客观吗?如果你从出生就生活在梦里那么何是梦和是现实呢?这就是相对主义的无定性。不管你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来自与相对,来自于比较。世界上的痛苦与快乐同样是守恒的,正是因为有人战乱的痛苦其他人才会感受到和平的快乐。

如果用一个总体的概念来说这个世界是什么呢?我曾经激烈的热爱这个世界认为他存在着许多美好与巧合,但后来我的思想逐渐改变了,缥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世界的淡漠。这个世界是一个巧合,一个偏移而生成的无序产物,人类因偏移而存在,因存在而存在并没有所谓的意义,人类因偏移自我建立了复杂的社会体系,我们在社会中生存,自然而然的要受到社会的偏移,由各种方式不断发展着社会体系。我们最后建成了法治,构建了道德,崇尚和平,敬畏生命。这些主观上的共理逐渐传承变成很多人心中客观的共理。所以,我们为何而存在呢?

有偏移一定存在回归,以下是我对回归的猜想(完全无科学依据,仅是猜测,仅图一乐吧):虚无的偏移性是极大的,甚至达到一,就是说有起点就一定会发生偏移,同时其回归性是最弱的,而随事物的发展偏移性会降低,而回归性会升高,就像一颗大树在不断产生枝芽。在枝芽上又会产生新的枝芽,但因为回归性他的分支最终有一个终点。就是偏移性为0回归性也为1的点。就是完全客观。

偏移平衡论实际上是部分论而不是总体论,在形成世界的过程中其实更像是一种唯物主义论。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背后并不做出讨论,因为我认为没办法去猜测与探究,世界为什么会发生偏移,为什么会有偏移的起点?这都是我无法解释的。而背后缔造其的本源可以是唯物的可以是唯心的,甚至可以是超出人类认知的全新本源。

学习,究竟是正确的吗?人的一生仿佛都被规划好了,我找不到这个世界上能够看懂我的人了。我想在世界点燃一团火焰,既然找不到点火的引子,不如用我的生命去点燃吧!

最新的哲学!《缥缈论》否认了唯物唯心主义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唯心主义   相对主义   哲学   本源   唯物主义   这个世界   唯物   缥缈   主观   客观   事物   矛盾   思维   人类   体系   思想   世界   最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