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要求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虾米音乐白死了?

作者|李春晖

虾米音乐死早了。阿里爸爸再给插个半年呼吸机,没准儿就等到今天的反垄断曙光了。当然,可能阿里也是提前琢磨出来了——活着有什么用,靠什么跟短视频斗?

自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反垄断以来,2021年的反垄断全是雷霆手段,和京城的暴雨一样迅疾,一砸一个坑。7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禁止腾讯申报的斗鱼与虎牙合并案。舆论哗然,这也成为《反垄断法》中关于经营者集中实体审查的标杆性案例。

手慢点的,分析文章还没写出来。7月12日,又有知情人士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准备命令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放弃唱片公司的独家音乐版权。再加上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音乐处以的50万元罚款,以惩戒其未正确申报收购酷狗和酷我的行为。腾讯音乐这个中国在线音乐巨头,由于友商的过于孱弱,从2018年开始就冲在被反垄断的一线。

监管部门要求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虾米音乐白死了?

但或许是考虑到在线音乐产业毕竟也不算景气?受疫情冲击,又被短视频吊打,针对腾讯音乐的反垄断也算是高举轻落。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知情人士称,除了放弃独家音乐版权外,腾讯音乐不再需要出售酷我和酷狗音乐。而今年4月,知情人士曾透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告知腾讯音乐可能必须得出售酷我和酷狗音乐。

不过,即便不强令出售,腾讯音乐面对的政策压力仍然不小。据界面新闻独家报道,7月9日腾讯音乐下发内部邮件,宣布对QQ音乐和酷我在内的业务线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整。

QQ音乐业务线将成立长音频业务中心,负责QQ音乐长音频专区的产品研发工作;酷我音乐旗下最赚钱的业务“聚星直播”,将交由酷狗音乐的高管谢欢领导;酷我音乐业务线的商业化业务将交给腾讯音乐商业广告部总经理刘宪凯负责。酷我部分业务被拆分整合进其他部门,以缓解政策压力。

在诸多有垄断嫌疑的互联网服务中,在线音乐不是涉及产业规模最大、对巨头们最有切肤之痛的,但绝对算消费者怨念最深、最旷日持久的。想听的歌可能四散在几个平台,而音乐又是一种重复消费度很高的产品。为追剧跑几个网站也便罢了,但若是听几首歌中途还要更换app,搁谁都要不爽。

好几次,我们都以为版权之争结束了

数字音乐版权之争始于2015年。在长时间的铺垫和引导之后,确实培养了中国用户的音乐消费习惯。大家开始习惯为音乐付费,对音乐的品质和正版有了要求,几乎被盗版击溃的音乐产业,再次焕发生机。

但随着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三大巨头进入越来越激进的版权大战,在线音乐平台完成了对音乐版权的瓜分,用户也不得不为听歌把各家产品悉数下载,轮番使用。

关于独家音乐版权的市场争端与政府调解可以追溯到2017年。2017年9月,腾讯音乐前一天刚与阿里音乐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次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便就网络音乐版权有关问题约谈了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太合音乐主要负责人。传达的关键意见是:不得哄抬价格,避免采购独家版权,推动网络音乐广泛授权。

监管部门要求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虾米音乐白死了?

当时,版权管理司负责人指出网络音乐版权市场哄抬版权授权费用、抢夺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侵权使用音乐作品等现象又有所反弹。这不利于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不利于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购买音乐版权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不得哄抬价格、恶性竞价,避免采购独家版权。要积极促进网络音乐广泛传播,推动网络音乐作品转授权,消除影响网络音乐广泛授权和传播的不合法、不合理障碍。

版权局的约谈让当时处于尴尬位置的网易云音乐得到了喘息机会。要知道,随着腾讯音乐、阿里音乐先一步达成版权合作,2017年的整个8月,网易云音乐的重点歌曲都在不断变灰。

但我们想象中的听歌自由并未就此达成。第二次中国在线音乐版权史的关键时刻要等到2018年3月6日,这一天,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了版权互授。在2017年9月阿里音乐和腾讯音乐版权互授,2018年2月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版权互授后,至此,在线音乐三大巨头版权曲库打通。

监管部门要求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虾米音乐白死了?

人们奔走相告音乐版权大战结束,还在预测下一个战场会在哪里。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哎,怎么有点不对劲儿?为啥想听的歌还总是“灰”的?

那就对了。国家版权局要求转授率达到曲库的99%,但大多数时候,大家只是在听那1%。比如,周杰伦。

媒体曝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音乐的反垄断调查是在2019年,据悉,自此腾讯音乐就停止续签了部分独家版权,但仍保留了周杰伦等知名艺人的独家版权,以此作为抗衡小型对手的竞争优势。

此次反垄断后,不知周杰伦是否会成为大家的周杰伦?

告别独家,家家轻松

或许,失去独一无二的周杰伦对腾讯音乐倒是一件好事。垄断版权说来霸气,但要维持这样的竞争优势,对谁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更何况,听歌这件事也不赚钱,花那么多钱买歌还有必要吗?

监管部门要求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虾米音乐白死了?

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为音乐付费成为共识”的情况下,2021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是16.9亿元,而受抖音快手等冲击增长放缓的社交娱乐服务收入是50.8亿元。卖音乐的16.9亿元相对于卖直播虚拟礼物的50.8亿元,何其悬殊。

在线音乐平台维持独家版权这件事,有点像长视频网站早年的版权大战。只是长视频的烈度更大,很快就打不动了,各家开始探索自制并且确实逐渐掌握了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和内容样式。

对于独家版权,音乐平台显然更骑虎难下。毕竟新歌不值钱,新人不认识,人人听经典,歌坛爱老将。但是麻烦问一句,在线音乐平台常年在版权市场抢夺究竟创造了什么价值?

人家外卖抢市场,还补贴了我们群众呢,在线音乐却只能把巨额版权费转嫁到用户头上;人家视频网站抢市场,好歹砸钱拍了不少网剧、网综,其中确实偶有佳作、引领风尚,音乐的独家版权却多针对存量内容;不能补贴用户、推动产业也就罢了,平台自己也打得疲惫不堪,还打死了一个;归根结底,只是让版权方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躺着赚钱而已。版权几年一到期,到期又重议,轮回往复,周而复始。互联网打得最不创造价值的一仗,非此莫属。

尤其是,沉迷版权竞争让整个在线音乐产业在内容创新上令人失望,面对短视频对音乐流媒体的侵袭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亦步亦趋。

今年6月,腾讯音乐进行了成立五年来最大的调整,升级组织架构、定下内容与平台两大核心方向。腾讯音乐内部发文宣布成立内容业务线,负责音乐内容相关业务的整体规划、战略制定和统筹管理。“内容战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晚点》报道,这里的内容不仅仅是音乐版权,还包括音乐视频、线上线下演出、音乐综艺等。腾讯音乐将加大对上游内容的服务能力、与微信视频号融合打造新产品功能、加注长音频,“跳出播放器生意的局限”,持续性布局新的增长机会。

如今,国家反垄断不止给我们听歌人行个方便,也算是给各家音乐平台解绑了。既然独家版权不再算KPI,大家抓紧搞点真正有质量的音乐内容吧,别让短视频彻底败坏了音乐的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腾讯   国家版权局   版权   阿里   周杰伦   音乐   网易   虾米   在线音乐   市场监管   业务   产业   国家   内容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