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非主流和杀马特同JAVA手机与70M流量卡一样是流行一时的时代标志,也是“羞于启齿”的青春回忆。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如今“泯然众人”的“杀马特教父”和“网红始祖”沉珂,在十几年前那个“昂头45度,悲伤逆流成河”的年代里是头顶五颜六色刺猬头、身边环绕火星文标语的知名人物,堪称“顶流明星”和“青年意见领袖”。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他们引得无数男生亚洲蹲在路边叼烟“感受孤独”,COS“但丁”、“王样”。诱得一众女生眼涂蝴蝶手贴星星,在课堂上用非主流记事本书写沉郁悲伤的小诗。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杀马特如今已经在大众视野里消失匿迹,只有在“万能的”短视频平台还能找到几个被当成“奇行种”观摩的坚持者。这种过去的风潮就好像是十几年前中二青年的集体“发病”一样。

但杀马特其实并不是从我们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异类”,而是对当时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造型的粗糙模仿,追根溯源起来甚至还有点“哥特”血统。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去掉滤镜,其实日本视觉系摇滚也挺“杀马特”的

“哗众取宠”的区区杀马特居然是哥特文化的亲生血裔?这种论断其实并不是强加因果,从哥特文化的发展历程上看,杀马特脱胎于哥特倒还真的有迹可循。

哥特文化诞生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于“黑暗中世纪”时期兴起,并在文艺复兴被完全打倒,在二战后却被西欧年轻人重新拾起,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文艺复兴”。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前些年葬身大火的巴黎圣母院就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

在二战废墟中长大的新一代西欧年轻人不再认同传统人文主义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而是选择用哥特文化来表达他们独特的精神诉求,并创造了“哥特摇滚”这种在当时欧洲也属于“非主流”的全新音乐类型。哥特音乐人用铁链配饰与圆环穿刺代指灵魂的苦难,用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纹身和妆容意指生命的美好易碎,并用强调个人意愿、反抗现实框架的歌词文本来表达他们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路人看来就是奇装异服和“五彩斑斓”的黑

如今已被主流接纳的“哥特摇滚”显著的影响到了后世的现代流行音乐,同时成为了20世纪末日韩“视觉系华丽摇滚”的原典,进而衍生出了国内十几年前流传甚广的“非主流杀马特"。

相较于表达悲观人生态度与反抗世俗的哥特文化,国内的“杀马特”文化则更像是那个年代年轻人急于彰显自我,表达个性的“急病乱投医”。“杀马特”们确实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传颂的文艺作品,在他们逐渐摆脱中二走向社会之后,“杀马特”也被抛弃在了历史的故纸堆中。

反倒是哥特文化凭借它悲观与不可知论的精神内核、常用的神秘主义意象和独有的黑暗、颓废风格在如今广受全球年轻人的青睐,也因而成为了现代文化产品中的常见要素,并在ACG领域遍地开花。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哥特萝莉扎堆的《死亡爱丽丝》



《死亡笔记》中的死神琉克被设计成了哥特摇滚歌手的经典造型,《蝙蝠侠:侠影之谜》中枪声四起、罪犯横行的月下哥谭好似哥特小说的中迷雾小镇。《游戏王》中王样满身锁链与吊环的长款风衣,《约会大作战》中时崎狂三的百褶裙和燧发手枪都带有明显的哥特意象。更不用说《黑执事》、《暮光之城》、《吸血鬼骑士》这些直接以中世纪贵族、狼人、吸血鬼这些哥特元素作为主题的作品了。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在电子游戏领域,哥特文化更是以华丽的视觉风格和悲观的情感倾向成为了制作人的常用素材库。《血源诅咒》用被风雪覆盖的该隐赫斯特给玩家打造了宏大而破败的血族王城,并借着扭曲但衣着绮丽的怪物凸显出这个世界的畸形与堕落。《嗜血代码》妙用二次元美型吸血鬼和哥特式白血教堂为玩家呈上了一场香艳的末日冒险之旅。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鬼泣》、《恶魔城》系列更是哥特风格游戏中执牛耳的作品,不论是取材《神曲》的主角在哥特式建筑里大战各色扭曲魔物,还是圣鞭家族在古堡中与德古拉伯爵世代交锋,都让哥特文化爱好者大呼过瘾。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鬼泣1》发售伊始就曾因黑暗哥特的美术风格而广受好评,《鬼泣》系列发展至今更是将这种独特且时尚的艺术风格一以贯之,并成为了此类风格的代表作品,甚至连即将上线的移动版作品——《鬼泣-巅峰之战》都不例外。

《鬼泣-巅峰之战》里宏伟瑰丽的大教堂和BOSS尼曼的诱惑妆容尽显经典哥特魅力。夕阳下颓圮的教堂和破碎的圆形琉璃窗,将末世的绝望氛围营造的淋漓尽致。游戏第二章中银发恶魔猎人大剑双枪单挑撩人“后妈”的激烈BOSS战更是将时髦值拉满,充满了《鬼泣4》开篇那场侄子怒砍小叔的既视感,完整诠释了《鬼泣》系列的独特魅力。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鬼泣-巅峰之战》里幽邃诡谲的哥特美术风格和但丁强行乐观、狂说烂话的个人性格将《鬼泣》剧情上背景宏大但格局意外搞怪的独特调性展露无遗。

完整复刻的众多经典BOSS让系列老粉丝感叹情怀满分,高清化的地狱三头犬更是让我梦回《鬼泣3》面对冰之守门人时的瑟瑟发抖。哥特式廊柱与粗重黑色锁链在BOSS场景塑造起了阴森压抑的氛围,搭配上系列原汁原味的华丽连招与爽快打击感,足以让玩家在移动端平台享受到一流的动作游戏体验,到称得上是合格的《鬼泣》IP衍生作品。

如果不是游戏 我可能真的会成为“杀马特”

杀马特因为脱离大众审美而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但时尚的哥特元素却已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了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添加剂”。如今我们虽很难再度见到十几年前杀马特大行其道的“奇闻异景”,但不论是前文例举的《鬼泣-巅峰之战》还是《恶魔城》、《蝙蝠侠》等经典作品,都能让我们一窥哥特文化的奇特魅力,跨越时间再做一回“杀马特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但丁   西欧   神秘主义   哥特式   游戏   大众   吸血鬼   巅峰   摇滚   独特   年前   年轻人   风格   系列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