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知足,天地宽

古人有言:“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所谓“月满则亏”,贪心越大,烦恼越大。


《红楼梦》里有副对联,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不加克制的贪念,会让人走向万劫不复。


知足,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处世哲学。


曾国藩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曾国藩:知足,天地宽





知足,能长久


《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司马懿跟随曹操去讨伐张鲁,劝说曹操趁机攻打蜀国。


谋臣刘晔也认为,拿下汉中之后,趁机进军蜀国,正是最佳时机。


但曹操却说:“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于是班师回朝,只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驻守汉中。


曹操此举,人们往往看不懂、想不通,但这正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赤壁之战铩羽而归,令他清醒地认识到,统一天下之路漫长而曲折,何必急于一时?




曾国藩一直推崇“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同治年间他官居一品,但“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


平时生活也很简朴,以素为主,一个荤菜,不剩饭剩菜,号称“一品宰相”。


自己勤俭之外,他对家人也是如此要求。


正是在这种家风的引领下,曾氏家族得以长盛不衰,福泽绵延。


曾国藩:知足,天地宽


知足,能避祸


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


“贪”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但大多数的祸患也正是源于这个“贪”字。


今人都知道,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


但其实,和珅也曾满腔抱负。


初入官场的他,不仅是个文武双全的美男子,还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好官。


人生的走向从他奉旨查办李侍尧一案开始。


通过李侍尧案,和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他不仅成为乾隆皇帝面前的红人,甚至还和乾隆结成了亲家,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两。


但是与此同时,和珅将李侍尧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后,全部的赃款都进了他的私人腰包。




尝到了甜头的和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结党营私、搜刮钱财、经营商铺,和珅富可敌国,乃至成为18世纪的“世界首富”。


然而,他的种种行为早就引起了嘉庆帝的不满。


乾隆帝驾崩仅半个月之后,嘉庆帝就赐死和珅。


一代“贪污之王”终于落得个“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下场。

曾国藩:知足,天地宽



老话儿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珍惜拥有,活好当下,才能把人生过好。


曾国藩认为:“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知足,不妄求,懂得适可而止,有益于防危险、避祸患。




知足,能享福


《菜根谭》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不知足,生活就是摸爬滚打,知足,生活就是什么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


明代大儒康斋的学生胡九韶,家境贫困,耕读养家,但也仅仅可以满足温饱。


可胡九韶却每晚都会焚香拜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迂腐:“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哪里来的清福呢?”


胡九韶却说:


“首先,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乱,这不值得庆幸吗?


其次,我们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而没有挨饿受冻,同样值得庆幸;


第三,我庆幸的是,家里没有病人,也没有人正经历牢狱之灾。


这一切怎么不是幸福呢?”

曾国藩:知足,天地宽





郑板桥有句名言:“有人骑高马,我自骑毛驴,回望挑担儿,心里乐呵也。”


你看,幸福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老子说:“知足知足,常足矣。”


知足,正是最长久的满足,也是最简单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大儒   菜根谭   道德经   月满则亏   知足   知足不辱   汉中   乾隆   无路   祸患   蜀国   美文   三餐   庆幸   幸福   人生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