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多与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看透中年的空虚与挣扎


《革命之路》是莱昂纳多与凯特继《泰坦尼克号》后的再次携手合作。凯特凭借此片获得了第66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

故事梗概

《革命之路》讲述的是在“革命路”小区中住着一对中年夫妇——惠勒夫妇(爱波与弗兰克)。

身为家庭主妇的爱波(April)曾经就读于纽约一所顶尖的戏剧学院,心怀演员梦想,然而婚后的她整天忙碌于两个孩子与家务之中,就算是参加了桂冠剧社——当地一个业余表演团体,进行的也是糟糕透顶的表演。

她的丈夫弗兰克(Frank),一个曾经胸怀大志、幽默有趣的男人,迫于经济压力,从事着一份无聊至极的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继续着日复一日的单调与平庸。

这是一对曾经自视与邻居不一样夫妻,在一次爱波糟糕的演出后两人爆发了歇斯底里的争吵,相互指责,彼此怨恨。

为了逃离这种压抑而让人绝望的生活,爱波提出全家移居巴黎的想法,去过内心深处渴望的生活。

这个提议唤醒了弗兰克被压抑已久的自己,他也心动了,两人皆憧憬着在全新的巴黎能获得新生。

一切都在按计划完美的进行,爱波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家中物件,弗兰克因为要辞职便无所顾忌的在工作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没想到阴差阳错却获得赏识与升职机会。

弗兰克开始动摇去巴黎的决心。而就在此时,爱波又怀孕了。

这让了弗兰克决心放弃移居巴黎。爱波知道移居巴黎的梦想破碎后,对弗兰克失望透顶。在一天早晨,为弗兰克精心做好早餐后,选择自残般流产,最终死在了医院。

弗兰克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带着孩子搬离了革命路。

走了惠勒夫妇,很快又一对夫妇搬进了革命路。

人物在变,不变的是命运的轮回。


中年婚姻生活的空虚与无望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是杰克与露丝之间惊天动地的爱情,那么《革命之路》则是相爱的两人进入婚姻后的现实生活。

电影展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的婚姻生活:被压抑在父亲、母亲、丈夫、妻子的角色里,进行着单调重复、平庸而绝望的生活。

正如弗兰克所言:“无论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你都必须放弃,你只能做一个父亲。”

电影中的弗兰克年轻时充满了对他们的父辈及父辈生活道路的反叛,曾经幻想着自己不会如父亲般庸碌一生。然而在爱波怀孕后,他的生活就由一连串他不想要做的事情组成。

他说:“选择了一份毫无前途、无聊至极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跟任何一个有家的男人一样可以负起责任,要了第二个孩子,证明第一个孩子不是错误,在郊区买下一处房子,因为那是一般人生活轨迹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行动”。

他夹杂在汹涌的人流中,与千万人中日复一日的被办公大楼吞噬,本性被生活所桎梏,走上了曾经厌恶的父辈同样的道路。

他看着自己正在经受一场非常缓慢的“死亡”——年轻时的自己已经消逝,而他正在步入中年。

莱昂纳多与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看透中年的空虚与挣扎

爱波身为家庭主妇,一个曾被弗兰克认为是“第一流的女人”,在家务与孩子中浑浑噩噩的度过着。当邻居说出初见爱波时觉得她很特别的印象后,唤醒了爱波被压抑已久的曾经的梦想。

爱波与弗兰克看到了目前生活中的空虚与绝望,渴望找回自我。

莱昂纳多与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看透中年的空虚与挣扎


觉醒:移居巴黎,一个重新开始的梦

当看透了生活的空虚后,爱波提议全家移居巴黎,在一个全新的地方获得新生。

他们渴望从这种腐朽压抑的生活中自我拯救出来,“我们已经包裹在塑料袋子里很长时间而毫不知情”。

此时的弗兰克也看清了自己与同事每日的生活不过是“千年如一日地流动着的白云底下上演着的一场场愚蠢至极的演出”。

“他从镜子里看见一个人破茧而出,正勇敢地面对他的新生”。

是的,无论何时,灵魂不应该腐朽,理想与本性不应该消亡。


莱昂纳多与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看透中年的空虚与挣扎

挣扎与抉择:或困或死

当惠勒夫妇向周围的人(邻居或同事)宣布移居巴黎的决定时,得到的反应皆是觉得不可思议或者是觉得不现实,唯有精神病患者约翰理解和赞同他们的决定,并且直指问题实质:“很多人都生活在绝望空虚中,但是正视生活的绝望与空虚需要勇气。”

然而不被这样的生活所腐蚀,永远能看清内心,坚定执着,突破重围,需要更多的勇气。所以周围的人不会理解惠勒夫妇,唯有被视为精神病患者的异类才是他们的知己,这也反应了当时想要突破生活桎梏需要的勇气。

当升职加薪的机会摆在面前,弗兰克动摇了,他认为这是人生真正的机会,不可以轻易错过,也幻想着升职的薪水也许会改变他们目前的生活,能让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弗兰克选择与现实妥协,不再想移居巴黎。

莱昂纳多与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看透中年的空虚与挣扎

移居巴黎落空后,爱波郁郁寡欢。在精神病患者约翰的一句“你的余生将躲在孕妇装后”,彻底清醒,新生的希望已破灭,无望的旧生活不愿意继续,爱波选择了自杀式流产,进行了最后的抗争。

莱昂纳多与凯特主演的《革命之路》:看透中年的空虚与挣扎

与生活进行了妥协的弗兰克,最后过得并不快乐,如同结尾处最终选择关掉与外界联系的助听器的吉文斯,陷入无尽的孤寂之中……


死亡不一定可取,但是爱波抗争的态度应该赢得尊重。

《革命之路》揭示了普通人中年生活的无望与空虚,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在这样的生活中是自己与生活妥协、强行寻找乐趣还是追寻自我、突破桎梏,还是......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不容易,但是这并不是理想消亡的缘由。

正如余光中所说,选择平庸固然稳妥,但绝无色彩,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

想起了那个在五十多岁选择逃离,不“死”于婚姻、活出全新自我的苏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年   空虚   约翰   巴黎   桎梏   父辈   升职   美文   平庸   夫妇   邻居   精神病患者   新生   绝望   勇气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