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刑罚,才是社会安定的基石

法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挑战法律的底线?他们不知道刑罚的严厉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吗?他们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

一、利益的驱使。部分犯罪嫌疑人好逸恶劳,心存侥幸,以为可以突破法律的底线谋取暴利。多见于盗窃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各类诈骗罪、贪污受贿罪等。

二、受教育程度低,认知能力不足,情绪控制力差 。多见于各类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罪、激情的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等。

三、反社会人格,也称为天生犯罪人。表现为不遵守社会规范,漠视他人权利,在做出损害他人身体或利益的行为后表现为毫不在乎,没有悔过之心。多见于系列杀人案中。

如何才能遏制犯罪呢?只有一手抓德育建设,一手加大刑罚的严厉性。德育,让他们不想犯罪,刑罚让他们不敢犯罪。这两只手,缺一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刑罚   德育   伤害罪   强奸罪   社会   盗窃罪   诈骗罪   杀人罪   受贿罪   好逸恶劳   基石   美文   底线   严厉   安定   利益   法律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