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中介绍这样一种鸟,叫蓑羽鹤。每年秋天都要成群结队飞过喜马拉雅山,山顶终日狂风暴雪,气流很强,但蓑羽鹤下定决心要飞过这个天险。如果当天飞不过,鹤群就会返回营地休憩,第二天再飞。一年又一年,它们就这样飞翔在喜马拉雅山脉中……

看完感觉很振撼,世界最高的山,一群小小的蓑羽鹤,盘旋着,飞翔着!这是自然界的奇观、壮举!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中,对于天地间大写的人来说,同样有高山待我们飞越!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在她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讲述了自己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羁绊,如何像鸟一样飞往自己的山!

书中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的故事。作者一家生活在巴克峰下,一个愚昧、闭塞、落后,的家庭。十七岁前塔拉从未上过学,一个由父亲主宰的家庭,母亲是父亲的追随者。父亲每天都生活在末日世界的恐惧中,家里不断的储备食物、粮食、弹药、汽油来应对末日世界的来临,哥哥肖恩有暴力倾向,不时对她施加暴力。塔拉每天在父亲的废料场工作,满身油垢,危险的工作充斥了她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走出家庭的哥哥泰勤鼓励她走出家庭,走向外面的世界。塔拉才拿起书本学习,那年她十七岁。塔拉利用在废料场工作之余学习,考上了杨百翰大学,而后又凭自己的努力走进了剑桥,成为了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

在书的封面中作者这样写道: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着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在这个故事中,或许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让我们思索,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走出自己的原生家庭,走向属于自己的山!

教育给了塔拉审视原生家庭的能力。她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父亲有“双相情感障碍”,哥哥有“躁郁症”。她在书的后记中说,我已不是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他依然是养育了她的父亲!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在小的时候或认知能力有限的时候,自己是无法了解的。

记得小时侯对母亲非常崇拜,认为母亲无所不能。母亲是乡村医生,看病理论知识有限,全凭经验。那时脸上靠耳朵边有一块皮癣,母亲听别人说直接往脸上皮下注射一种针剂能治好,自己不懂又过于相信母亲,就让母亲注射了,没想到长癣的部位变成了坑,聋子治成了哑巴!

后来去正规医院看,医生说脸部皮肤娇嫩,千万不可随便注射。随后又请专业的整形科医生化费了很大代价才把坑填好!

后来想母亲肯定不是故意的,她的认知水平有限,就像现在的她整天认为保健能治病一样!

若不是走出来,自己的认知水平永远停留在母亲的认知阶段。小时候看自己的父母,我们都是仰视的,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我们才能平视,俯视自己的父母,自己生话的家庭。

塔拉也是一样,若走不出大山,永远停留在父亲的废料场,然后像母亲一样当个助产士,生活在大山中。

我们只有走出愚昧、固执,狭隘,才能才向宽厚,包容,理性。用知识与阅历来认知自己的原生家庭。然后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认识一个女孩,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家里的父母过得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家里的院子搭上了大棚,用来储放粮食。一家人就住在放粮食后面的屋里。小女孩勤奋,刻苦。但又木讷,老实,不善言辞。那次去她家,一开门扭头就进屋里了,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心想,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大出息!

后来又见时,小女孩大学快毕业了,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眉宇间闪着自信,侃侃而谈,讲述着自己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这就是知识,这就是知识带来的改变!正如书中所言: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向前,走出原生家庭,飞往属于自己的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巴克   喜马拉雅山   料场   愚昧   美文   认知   粮食   家里   哥哥   父亲   母亲   父母   家庭   作者   知识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