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逼酒之

 又到节日了,和亲人、朋友欢聚小酌是情理之中的乐事。想起往年节后,大家见面说的很多的一句话:“这节过的累”不由得对这产生了一点“恐惧”惧在哪里,惧在劝酒逼酒。酒的历史和酒的文化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笔者无意对酒之本身和触及健康、法纪的层面妄加评论,酒后生事自然说事的地方,谨以身边酒风论之。
 俗话讲“无酒不成席”欢庆时刻举杯共祝是锦上添花,即便把酒消愁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酒是如何喝法。笔者在机关办公室工作多年,迎来送往是工作必须,可以说对酒实在是亦爱亦恨。
 说爱,举一杯酒,畅谈一下感情和心情,交流一下工作和生活,这酒就是一种媒介,是一种表达的工具。适可为止,哪怕稍稍过量,倒也无可非议。但以下几种情况,有时候真让人“忍无可忍”
 一是没完没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酒也有干杯的时刻,可是就有那么一种人,端杯就进入状态,提酒要三杯,每杯有三层意思,集体喝完了,还要单独表达,弄的你是坐那就听他说,一杯杯和他喝。喝完这一顿倒也罢了,吃完正餐吃烧烤,吃完烧烤去喝茶(非要跑到茶馆这么雅致的地方去喝啤酒),然后还要去洗浴,不折腾到后半夜不罢休,号称“一条龙”接待,热情的让你心力交瘁,第二天都像大病初愈一般无精

打采。
 二是计划之外。请客设宴一般都是提前约定,愁就愁在“请客不来,来了不喝,喝了不走,走了又回来”还有大家在一起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临时赶来一位,进屋就抱拳说歉,又是那边的场如何推却不掉,又是如何自罚三杯一定赶上,于是又上酒添菜,重头再来。更有在酒店遇见熟人,我去你那桌敬一杯,你来我这桌回敬一杯,一来二去,冷落自己的客人,还连带着大家都多喝了不少莫名其妙的酒。
 三是拿酒说事。一般在意事理的人在安排宴请的时候,都会把一些关系比较熟、脾气比较相投的人安排在一起。俗话讲“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但现在拿酒说事的人越来越多,同学攀比、同事竞争都经常这样,举杯美其名曰“咱们啥也不用说了”那就喝吧。管你酒量如何,喝了万事大吉,不喝就是瞧不起他。
 四是主观臆断。笔者在机关工作多年,逢酒宴必有人说“在领导身边哪有不喝酒的”于是不管你如何求情,倒满一杯再说。喝吧,自己酒量自己知道;不喝吧,那就是你不实在。解释吧,自己实在没理由,当场有人“检举”你和领导怎么一杯一杯干了,嫌朋友官小了如何如何;不解释吧,这酒喝的实在憋屈“名声”传出去,都知道你在这顿喝了,下回更没有不喝的理由了。
 五是酒后失态。酒量有大小,喝酒要适量,觉得自己快到量了,就少喝一口,说清楚大家都能理解。有的人不是酒量小,是自控能力实在太差。酒后当场呕吐的、胡言乱语的、号啕大哭的、喜笑怒骂的、神智不清的、乱打电话的等等不是少数,干杯的时候尽显豪爽风采,失态的时候让人暗自唾弃,为此失去朋友、自毁前程也不是危言耸听吧。
 笔者不是一个超脱世俗的人,也经常举起杯去表露心声,用微微醉去寻求“飘飘然”的快感,更无力扭转社会风气,只是希望朋友们“能喝半斤喝三两,酒到嘴边留一口”酒不是一天喝完的,交

情不是一天处的。切记,不要败倒在酒的麻痹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乐事   话不投机半句多   茶馆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失态   酒量   酒后   美文   烧烤   笔者   多年   时刻   理由   身边   朋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