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心力是交易最重要的修炼,这才是大道至简

做人其实也很简单:确定合适目标,坚持努力走下去,你想不成功也不行。

但为什么实际上成功的人却凤毛麟角,这是因为还有个知易行难的原因。

人人都知道读书是吸取知识的捷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几乎人人知道这句话。但从古到今,能够读好书,读成书、读活书的人比例很少。读书很难吗,我觉得很简单,白字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上述都是知易行难的深刻例子。之因为会出现这种知易行难普遍现象,是因为人性的弱点使然。

人最根本的弱点是贪婪与恐惧。贪婪会让我们贪图眼前享受和利益,而忘记、丧失自己的长远利益。恐惧则使自己患得患失,丧失坚持走下去的信心,过早认输出局。

毅力是克服或规避人类贪婪与恐惧的弱点最有效武器。

毅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所以,人要修炼的是自己的毅力。只有毅力,才能让人一直坚持努力地走下去。

有些人总是说要战胜这个、战胜那个,追求所谓的无敌神功、仙丹妙药。其实,人最根本的是要战胜自己,战胜或规避自己的贪婪和恐惧。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很多东西他就能够不战而胜,战无不胜。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让我们在今后做人做事过程中,时时记住并体会这句话。

中国股市:心力是交易最重要的修炼,这才是大道至简

带着“赚大钱”的心理入场,你的注会下得很大。

如果不幸开始亏损,要接受“亏很多钱” 的现实是很困难的。随着亏损的一天天增加,你的正常判断力就慢慢消失了。直到有一天你终于无法承受过于巨大的损失,断腕割肉。你经受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大损失。

在炒股这行,传统的对错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没有意义的。投资大众及他们对未来的看法是影响股价的唯一力量。

不要太固执己见,不要对自己的分析抱太大信心。认真观察股市,不对时就认错。否则,你在这行生存的机会是不大的。

股市没有既定的运行准则。要想达到盈利的目的,你必须建立自己的规则。

市场瞬息万变难以把握,要在其中生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握自己,用自身的修为去控制欲望和情绪,从而理性地做出决策、执行决策。

决策容易执行难。我们都崇尚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应到股票投资上,理解市场是“知”,操盘是“行”。知易行难的意思是说,知与行之间的距离远不止千山万水,股票交易尤其如此,这可能是因为股票是浓缩的人生,所以也浓缩着犯错机会。

人们常说,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对做股票的来说,这句话基本上就是笑话:谁没有在同样的地方反复亏损过?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只狐狸不能两次掉进同一个陷阱,一头驴子不会两次在同一个地点摔倒。但在股票投资领域,对大部分操盘手来说,从错误中及时汲取教训,并确保下一次不再犯,基本上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若以上述谚语为标准,股票市场上人人都是知错犯错的“惯犯”,都是一千个耳光也打不醒的蠢人,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失误两次的狐狸和驴子,正如古人所言:“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

成功操盘手大都挨过无数次市场的掌掴,掴的方式还不仅仅是赔钱,而常常是爆仓。为避免屡犯,有些人甚至把戒律写在手背上,每次下单时都会看到。虽然如此,一进入交易状态还都是会故态复萌,为此不少人有自责感,甚至认定自己比驴都蠢,不是做交易的那块料。其实投资者真的不必过分苛责自己,因为能悟出一切但管不住自己,基本上是投机交易者的常态。

同样是屡屡犯错,但有心人能够透过这些“前科”,发现自己犯错的概率正在慢慢降低,犯错的“收获”也在慢慢增多,这些人终究会明白:成功的交易者需要缜密的思考,需要严苛的约束,需要内心的强大,更需要犯错的成本。所以,许多优秀交易员都是饱经沧桑,巴菲特说60岁才懂得投资,应该是不无道理的。华尔街有一个说法,做投机这行,平均年龄50岁才小有成就,60岁可能扬名立万,70岁或许大功告成。年轻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在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他们可以用时间换空间用学费换经验,但这所学校学费高昂,交不起学费的优等生比比皆是,因此要珍惜每一次交易机会,珍惜每一张失误的单子,这些都是自身增加修为和提升境界的基石。

同样是屡屡跌倒,不同的人是有不同姿势的,这些姿势可分为三类:乌龟式跌倒、不倒翁式跌倒以及朝圣者式跌倒。乌龟式的跌倒,是一旦跌倒就无法翻身,只能仰躺待援;不倒翁式的跌倒,是总是不停地跌倒而且常常是在同一个地方,但每次都不屈地爬起,然后换个方向,继续开始下一轮的跌倒和爬起;而朝圣者式跌倒,因为心里有个坚定的目标,所以虽然跌倒了,还是会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每次跌倒的地方也都更接近目标。选择了股票行业,就注定了随时都会跌倒,既然注定是如此,就应该选择做思想上的朝圣者,向着自己认定的“期道”进发。

巴菲特说:“我们并不担心犯错误,我所考虑的是未来如何做到不同。”股票投资者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都会杂念丛生甚至欲望萌动,所以大多数人都有重复犯错的经历,并且以后还会继续犯下去,“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这个标准,在股票市场上没有人能够达到。不过,按照博弈论的说法,股票交易是一种现实博弈,现实博弈的特点是只要比别人少犯错误,同时犯错误时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可控,久而久之,你就是成功者。


投资成功的核心是耐心等待,把某一个机会用好,把一个品种做精,当机会来临,用极大的意志力把交易机会用到极致。这样的交易效果远比发现十次交易机会,每一次都浅尝辄止要好得多。

在我们一生的投资过程中,我们真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手持现金,耐心等待。由于市场交易群体的无理性,在不确定的时间段内,比如3至5年的周期里,总会等到一个或者一些完美的高安全边际的时刻。换句话说,市场的无效性总会带来价值低估的机会,此时就是你出手的时候。就如非洲草原的狮子,它在没有猎物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草丛中慢慢的等,很有耐心地观察周围情况,直到猎物进入伏击范围才迅疾出手。

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资产都是在频繁的交易中损耗掉的。因为他们怕踏空,怕错过每一个似是而非的机会。事实上,即使你所有时候都踏空了,你的收益还有0%。要知道这个市场90%以上的股民长期来看是亏损的,就凭0%的收益率,你就可以进入成功的前10%。

耐心等待正确的时机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我们投资成功的可能性。你不用常常处于市场中。

像埃德温·利沃默在他的经典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中说的,“华尔街的傻瓜认为他必须在所有时间都交易。对于我而言,从来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赚大钱,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吗?我一动不动地坐着。”

著名投资者吉姆·罗杰斯对做交易时的耐心做了更生动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钱躺在墙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过去把它捡起来。”换句话说,除非他确定,交易看起来简单得就像捡起地上的钱一样,否则就什么也别做。

在我看来市场背后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规律、本质你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思想去看待市场,给市场定位,你就看到了什么样的市场,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投资行为模式。这个市场不缺明星,只缺寿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敬畏市场、顺应市场,控制风险,永远是投资者的立身之本。

所谓的交易境界,指的是投机者在洞悉了技术层面的局限性以后,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思想体系,通过构建相对合理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在交易中放弃完美,进退有序,淡定从容的心境。交易绩效的稳定,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放弃的学问。

每个投资者在市场中经常面临着种种选择、诱惑,如何取舍对投资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交易结果,常常在买买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因为他们懂得多,反而让他们内心世界充满矛盾,无法理解这个市场。这就是老子说的“多则感,少则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从投机的角度看,我觉得有两种风格是成功交易员中比较常见的:一是顺势、轻仓、止损、长线;二是顺势、重仓、相对短的止损、中短线。

巴菲特曾经引用过这么一段话,发人深省:“投资人必须谨记,你的投资成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评分,难度高低并不重要,你正确地投资一家简单易懂而竞争力持续的公司所得到的回报,与你辛苦地分析一家变量不断、复杂难懂的公司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从收心、守心到修心,三者是循序渐进的关系,很多情况下,让自己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傻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做减法,用规则来限制自身的欲望,一个投资者的思维、心态才能从杂多走向纯粹,从复杂走向单纯。就像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说的: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所以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自己觉得有利,就引之使近,自己觉得有害,就推之使远。种种不同的变化反映在股票市场,就是依照力学的常规,在狂喜的时候,力线会向外发展;在恐惧的时候,力线又会向内收拢。正如前边所讲,由于股民每个人的心力不一,心向不齐,才可以形成这个市场,而且是由众多对立的因素组合的市场。所以说现代的庄家,已不再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它已演变为一股无形力量的总和,是众多投资者心理力的总和,是一种市场心理力量角逐之后的总和。在一个投资过程中,个体的思维很容易为群体非理性思维所惑。但由于人性弱点的传导性,它又是个体非理性思维的集合,给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感觉。

所以,市场即使有庄家,也并非庄家决定市场。市场有你,市场有我,你就是市场,我就是市场。因此,庄家是你,你就是庄家。这样战胜市场的真谛不是如何战胜庄家,而是如何积聚心力,战胜自我。

证券市场至少从概念上来看是对称的,心态上的贪婪与恐惧、形态上的趋势与整理、反应上的敏感与迟钝、交易中的一买一卖等等。当你能够找到一种交易的方式,那么必然又存在另一种与之相反的也许是正确的交易方式。或者说,任何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内,都会有“赚钱”或“亏损”的时候。因此从市场整体上讲,应该也是在两个单向的极端间摆来摆去,完全像钟摆一样,互为消长,一张一弛,循环无端。所以股票价格波动,用钟摆运动理论形容,更为恰当。

作为交易者,离希望、贪婪和恐惧越远,交易成功的机会越大。为什么会有成千上百的人分析起技术图表来头头是道,但是真正优秀的交易者却凤毛麟角?原因在于他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自己的心理学上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而不是分析方法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肯也说过,"我如果要花8小时砍倒一棵树,那么我就会花6小时把自己的斧子磨得锋利。"在交易上,这一格言可以理解为:研究和学习十分重要。为了交易所做的准备所花费的时间要超过下单和看盘所花的时间。

绝大多数交易者都不如市场有耐性。有句古老的格言这么说,市场会尽一切可能把大部分交易者气疯。只要有人逆势而为,市场的趋势就会一直持续。因为由于投机性行为的主导性,人们很难准确地肯定市场的走向,这就是投资者做不到高抛低吸的缘故!事实上,投资者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该离场的时候进场,而在该进场的时候却偏偏离场。从理论上讲,投资或投机只能边走边看,边看边做,看谁能掌握“交易”的灵活应变!

所以,散户不应该总是为自己的冲动、贪婪买单。交易前,最好事先考虑行情所有的变化方向与相应对策,虽然比较令人头疼,但却可以使交易者降低压力、提高信心,并形成自律性的规范动作。而非职业性的交易者是没有这套计划的,他们往往无法应对行情的非预期性变化或市场的突发性状况,并由此输在职业交易者手中。所以,在股市中控制心力比运用脑力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心力   华尔街   知易行难   都会   庄家   股票市场   美文   中国   毅力   弱点   贪婪   投资者   股市   恐惧   大道   机会   时间   股票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