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水田园,悟人生大道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忙碌的尘世,喧嚣的人间,总使人的心灵嘈杂无序,得不到想要的那份清净与自然。职场官场人情场中,琐事不断,高洁的灵魂被迫带上了虚伪的面具,自由的天性正在被牢笼禁锢!

这样的城市里,有人疲于奔命,有人乐在其中。而千古大家陶渊明,他的思想与行为却是超前的,是被当时世人所不能理解的:归隐田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天性,奠定了他以后的人生之路,从这里看,游山玩水应当是它的归宿,但“余家贫”三字又折射出了他深深的无奈,如此强大的压力,迫使他暂时按捺住了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他终于下了决心,只身投入到那黑暗的名利场中,闭着眼,做着一些他自己根本无法忍受的事。

贾宝玉做梦都想去的温柔乡,在陶渊明眼中,却不过是一块粪土,80多天,置身于那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路中,他看见了虚情,尝遍了假意,体会到了本不该属于他人生的经历,这更坚定了他退出的决心,他留下一句“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就算是他诀别官场的宣言。

归隐田园后,牢笼与枷锁终于被打破,“因事顺心”,灵魂都得到了解脱,他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着忙碌的芸芸众生,表情中掠过一丝不屑,而后便哈哈大笑:“寓形与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他站在小溪旁,仰望着苍蓝的天空,心中闪过一丝释然,而后提笔写下心中所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游山水,走田园,只有在自然中,陶渊明才是真正的陶渊明;只有在自然中,他的所思所想,才是能真正滋润自己以及后世的精神养料。陶渊明在山水田园之间,遇见了人生大道。

陶渊明借山水抒发自己高洁的志向,慰藉自己的心灵;他也借山水嘲笑那群当权者们,笑他们熙熙攘攘只为利往;他更要借山水来劝诫后世的我们:不必消耗时间与经历在那些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事上,或许回归本真,才是最好的选择。他的出世情怀,也为后世像他一样的文人墨客们创造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高山   人生   时世   水田   牢笼   后世   官场   美文   天性   田园   山水   决心   大道   灵魂   心中   心灵   自然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