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11月12日下午,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礼在南山文化馆举行。

“年度十大好书”榜单TOP10揭晓:《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钱锺书的学术人生》、《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清初之遗民与贰臣》、《晚清官场镜像》、《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下沉年代》、《流俗地》、《中世纪之美》(排名不分先后),你看过哪几本?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身患重度抑郁症十余年的作家李兰妮,终于下决心住进了精神病院。

本书记录了作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对于精神病院内部的微观察,描绘了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作者身处其中,痛并感受着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的忧欢苦乐,揭开的是笼罩其上的误读与偏见,还原具体鲜活的人的样貌。作者记录了精神病院内的“伤心人”;借以烛照的,则是整个社会人心。

源于自救与救人的强烈意愿,李兰妮抱病阅读、参考了中西方大量相关书籍,梳理出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原因,书中回顾了中国建立精神病院的百年历史,提示种种有关精神疾病治疗的曲折路径及发展理念。在这片文学很难触及的领域,本书以独特的表现力与强烈的人文关怀具备了超越文学的社会价值。

既是患者又是作家,走出精神病院的李兰妮说:身处孤独绝望的人啊,你要相信,野地里,一定会有一束爱的灵光为你而来,陪你走出无人旷野。

本书收入广州惠爱医院、北京北医六院大量珍贵历史照片。

作者简介:

李兰妮,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调入深圳工作。1985年进入深圳市文艺创作室。1985-1987年就读北京鲁迅文学院;1987-1989年就读南京大学作家班。

著有《傍海人家》《澳门岁月》《人在深圳》《雨中凤凰》等作品。代表作:长篇纪实文学《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

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作者简介:

王水照,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12世纪,发祥于东北一隅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大金王朝,一度跃居东亚霸主地位。这个政权在极短时间内灭亡辽国,令西夏和高丽俯首称臣,使北宋蒙受“靖康之耻”。然而自1211年蒙古军队南下侵袭开始,二十多年间,金国接连丧师失地,抵抗运动中心被迫从中都先后迁到汴京、蔡州,*终在蒙古和南宋军队的夹攻中覆亡。

本书以蒙金战争期间几场重要的“围城战”为主线,还原了几场关键大型战役中双方军事布局和交战历程,揭秘了金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变、兵变及权力更迭,展现了中都、汴京等城市被蒙古军围困期间,金国军民的抵御策略,以及物资短缺、疫病来袭情境中的挣扎求存及心理状态。作者以通俗晓畅的笔法完整呈现了金王朝从组织抵御、负隅顽抗到君死国亡的全过程,金朝的治乱兴衰之缘由寓于叙事之中。

外部面临新兴势力的冲击,境内自然灾害频繁,而统治集团权力斗争导致人祸不断,君主又缺乏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种种因素使得金国国势日益窘困,*终堕入绝境。金朝的亡国史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作者简介:

周思成,1984年生于湖南长沙,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译著4部,已出版作品《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与军事法》。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各篇,即放弃用“政治操守”做单向性的探讨和阐释,尝试考述遗民与贰臣间的社会关系、治学方向、伦常日用、性情志趣等,推求所处之境与论交之由,呈现出远比一般认知复杂的清初文人圈子与历史现实。

作者简介:

谢正光,出生于广西容县。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新亚研究所硕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修员,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

专著有《钱遵王诗集笺校》、《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与佘汝丰合著)、《落木庵诗集辑笺》(与严志雄合撰)等。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以下问题:杜风治的生平及日记的史料价值;官员之间、官绅、官民的关系,并讲述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各级官员的一些故事;晚清州县官的公务,包括主持考试、审理案件、地方教化、缉捕盗匪、管理省城、对外交涉等方面;州县钱粮催征和州县官的收支;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与冲突。

作者简介: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合著),参加《孙中山年谱长编》、《孙中山全集》等书的编纂,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论文。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我们总是过分强调精神与观念的伟大,却忽视技术对人类这一物种根本性的塑造能力。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如今,技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运行规模和层面,世界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无论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先驱者,从未有人明确告诉我们该如何组织社会,如何与技术的力量共存,一切只能由我们自己摸索。

作者简介:

张笑宇,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宽资本产业研究顾问、腾讯腾云智库成员。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文学爆炸”,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列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何塞·多诺索、胡里奥·科塔萨尔等极富创作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巴拉尔和卡门·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文学爆炸”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文学爆炸”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文学爆炸”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陈词等文字资料。很多资料都是新挖掘出来的,或是之前从未发表过的。

作者简介:

安赫尔·埃斯特万(Ángel Esteban):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专业教授、拉丁美洲研究硕士项目负责人。代表作有《缪斯到来时:文学巨匠是如何写作的》《加博与菲德尔:一段友情》《瘦子胡里奥与写匠:胡里奥·拉蒙·里维罗与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面对面》《天堂中的作家:30位曾是图书管理员的伟大作家》《沉浸在老人与海洋之中的古巴文学》等。

安娜·加列戈·奎尼亚斯(Ana Gallego Cuiñas):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专业教师。在多本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内容涉及多米尼加共和国文学、现代拉普拉塔河沿岸文学、自传书写、大西洋两岸文学、文学与经济的关系等主题。目前兼任I D LETRAL项目首席研究员、杂志编辑、格拉纳达大学文哲系文化活动与研究项目副负责人。

译者简介:

侯健,1987 年生,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

译有巴尔加斯·略萨的《五个街角》《普林斯顿文学课》,哈维尔·塞尔卡斯的《萨拉米斯的士兵》,马丁·卡帕罗斯的《饥饿》,豪尔赫·卡里翁的《书店漫游》,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33 场革命》,保丽娜·弗洛雷斯的《后假期》等书。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仿佛在一夜之间,世界轰然倒塌。所有老派的行事规矩和道德准则被抛在一旁,华盛顿的说客比政客还多,纽约交易部门不再有禁忌,佛罗里达州的楼价跌到谷底,铁锈地带的钢铁工厂相继关门,南方的农场不再耕种烟草。富者更富,穷人更穷。

《纽约客》专职作家乔治·帕克跟踪四位不同阶层的60后美国人——追逐美国梦的南方白人农民,失去工厂岗位的非裔女性工人,在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穿梭的精英,借互联网经济发迹的硅谷大佬——展现四段沉浮人生,揭开四种阶层剧痛,写出一代人的愤怒与悲哀。

这是维一一代生活不断下沉的美国人:他们生在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摸爬滚打半生后,却迎来传统社会结构的轰然倒塌。

在主角的故事之外,此书如电影镜头般扫视美国近三十余年的社会变迁,绘成一幅文化、经济、政治交织的全景流动长卷。作者为政客纽特·金里奇、作家雷蒙德·卡佛、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唱歌手Jay-Z等人立传,以十位时代偶像映射出十种或回响、或沉沦的时代精神;也记下成千上万迷失在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者,成千上万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成千上万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沉默者,写尽美国梦碎三十年。

作者简介:

乔治·帕克,美国作家,记者。1960年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自2003年起连续十五年担任《纽约客》专职作者,两获海外记者俱乐部奖。现为《大西洋月刊》专职作者。

作为长期观察员和一线写作者,乔治·帕克深谙美国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入从华盛顿到绣带工厂的生命世界。其作品《刺客之门》《我们的人》先后入围普利策奖,《下沉年代》于2013年因“揭开美国的破碎裂痕”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流俗地》是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银霞是天盲,但她一直坚信她曾经看见过这个世界,外物于她而言可感可触,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实体。她聪慧、敏感,亦懂得洞察人心,她既愿意在家编织箩筐,也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她学象棋、上盲校,她在生来的困顿里劈开了一片天。

在盲校里,她学会用盲文写信,也拥有了炙热的爱情,一切看似向美好的方向,殊不知黑暗已经降临。黎紫书显然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小说家,在《流俗地》里,她以“楼上楼”为中心,洞开了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他们的爱恨、生死、出走、回归,无不沾染此时、此地的风俗与况味,这个故事非在这里发生不可,非如此不可。小说情节完整,语言流畅、准确,可读性强,是华文文学的一个惊喜收获。

作者简介:

黎紫书,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国之门》《山瘟》《出走的乐园》等。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内容简介: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作者简介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市,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美学家、中世纪学家和小说家。被《剑桥意大利文学史》誉为“20世纪下半叶耀眼的意大利作家”。作品既辽阔又繁复,使读者能够从中享受到纵横古今、畅游多重世界的趣味与魅力。代表作品有《玫瑰的名字》《傅科摆》《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马尔克斯   西班牙语   乔治   蒙古   清初   精神病院   美国   中世纪   深圳   美文   作者简介   好书   内容简介   作家   年度   作者   历史   世界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