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

钱是好东西,但有好多人诋毁钱。有人把金钱称为万恶之源,认为金钱会让人堕落,说什么“贤而得财则损其志,愚而得财则增其过”。有人感叹金钱的危害,说什么“人为你招惹烦恼,人为你梦忧魂劳,人为你易大节,人为你伤名教,细思量多少英豪,铜臭明知是祸首,一个个因它丧了”。钱被人斥为“铜臭”,连莎士比亚这样的大文豪也咬牙切齿地诅咒过:“钱——这人类共同的娼妓!”受这些观念的影响,我以前用肉眼看世界,觉得钞票都是粪土;可现在当我用心眼看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兜里有钱花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正如人们常说那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钱不重要”只能对未成年人讲,只要独立生活,需要花钱的地方无处不在。钱有时候真的不错,轻而易举就可以买回他人或者自己的一些需要,比如儿时的一个梦想,比如山里孩子读书的渴望,比如漂亮姑娘含情脉脉的回眸。钱啊,多多益善。有了钱,不会委屈自己,不会委屈你爱的人;有了钱,能怡情又开心,能有安全感,能拥有更大的底气与生活抗争,还可以多做善事帮助他人。兜里有钱的时候,走起路来那叫一个雄赳赳气昂昂。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我宁愿一错再错。钱不是罪恶,它是价值的化身,是业绩的体现,是智慧的回报。一个人,穷三年是因为际遇欠佳,穷十年就要自省。一个人,生而贫穷并不过错,死而贫穷才是遗憾。

过去常听人说,超过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特定收入水平,金钱带来的幸福感就会减少。但现在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国家中平均幸福感与平均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认为,越有钱越快 乐。财富、健康、教育程度、寿命和总体生存质量,是评价一个国家快乐与否的标准,而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那些生活在较为富裕国家的人民,确实要比生活在穷国中的人幸福快乐得多,因为物质享受是幸福的外在表现。家庭也是如此,不是有这么一句俗话吗,“贫贱夫妻百事哀”,有钱不一定快乐,但是,没有钱而要快乐得起来,却有着相当的难处。

常听人议论:好好一个人,怎么有钱就变坏了呢?其实钱不能改变一个人,也不能变坏一个人,它只会暴露一个人——暴露一个人的本性,见钱变坏的人,多半本性就坏了。常听有人嘲讽别人:“你不就有几个臭钱吗?!”我倒很希望有人这样嘲讽我,我和金钱没有仇。实际上金钱就是金钱,金钱本身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谈不上善恶,也不会使人堕落。它让堕落者更堕落,让白痴更愚蠢,让慷慨者更慷慨,这都和金钱本身无关,是和人心有关。钱不是脏东西,脏了的是人心。其实,钱就是钱,只是取钱之道、用钱之处的区别不同,才有肮脏和卑鄙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钱是一个照妖镜,什么样的人照出什么的原型。

金钱像婴儿一样无辜,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排斥它。金钱的价值永远是人为赋予的,金钱是被人支配的,它只有与人发生关系才起作用。金钱本身没有错,金钱可以成为人的奴隶,也可以成为人的主人;但金钱是个好仆人,绝对是个坏主人。人追钱跑,越追越穷;钱追人跑,想穷穷不了。你控制不了金钱,它就会控制你。没有钱,无从谈“控制”,实际上也是让钱控制了你;有了钱,你不会控制,那就会让钱控制你。所以,我们要摆正位置,做金钱的主人。我们要有金钱的概念,但是不能做金钱的奴隶;我们要支配金钱,而不能被金钱所役。

做金钱的主人,关键是看我们怎样看待金钱,怎样获取金钱以及怎样使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支配。

首先怎样看待金钱?金钱看起来无所不能,但有两样东西比金钱还要宝贵:一是获取金钱的能力,二是知道金钱局限的能力。FONT>钱是好东西,但不是万能的,不要把金钱看成至高无上的崇拜物,成为金钱拜物教。金钱属于财富,但金钱不等于财富。金钱的骄傲,是它自以为可以买到一切;金钱的烦恼,是它无法买到一切。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统统不叫问题。凡是钱能买到的东西,最后都不值钱。有些东西是金钱所换不来的,有些东西比金钱还珍贵。金钱可以买房子,但不能买个家;金钱可以买床,但买不来良好睡眠;金钱可以买来名画,但买不来欣赏;钟表可以买,时间不能买;关心可以买,爱心不能买;忠心可以卖,良心不能卖;奢华可以买,优雅不能买;尊重可以卖,尊严不能卖;婚姻可以买,爱情不可以买;房子可以买,家不可以买;风格可以卖,人格不能卖。人有了钱就一定有文化吗?你即使用金子把舌头包起来也不说明你有文化。有钱就能换取开心吗?没有钱的人唯一的烦恼就是钱,而那是有钱人唯一不烦恼的。对金钱的过度崇拜,会让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褪色隐没,因为当金钱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准,人就是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金钱本没有错,因为金钱只是一个借代物,没有善恶之分。但是以财富多少来衡量人的高低,就给金钱带来了恶的名声。

人间的喜剧和金钱不一定有直接关联,而悲剧则大多和金钱息息相关。在我们拼命赚钱的时候,快乐其实一直都在;而当我们想要用金钱购买快乐的时候,却发现快乐原来是无价的。在感情还没有和金钱扯上关系之前,感情是真实的、纯洁的;而感情一旦和金钱纠缠不清,感情也就变得越来越虚伪了。

金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也能帮富人制造问题。有时,几根面条就能撑起一段日子,一堆黄金反而把日子折腾得东倒西歪。就像著名相声家侯耀文,驾鹤西去后巨额家产为活人留下巨大祸患,因家产纠纷,直到45个月——近四年才入土为安。最典型的是香港富豪龚如心,她比英国女王还富数倍,但因为有钱,两次被绑架,丈夫被杀害。为了丈夫的遗产,打了官司九年。后来她也突发急病,命丧黄泉,留下数百亿财产,为此又引起了新一轮的遗产官司之争。钱对她来说,是福还是祸呢?生活中还有比钱更重要的,比如说生命,在你病入膏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钱又有什么意义?此时有钱会得到尊重吗?比彻曾经说过:“财富并不是生命的目的,只是生命的工具”。钱这东西,你看它是钱它是钱,不看它是钱,它就是废纸!世界上比钱值钱的东西有的是。

我们人类有一个弱点,我们经常注意了手段,忘记了目标。像我们赚钱的人一样,本来赚钱是为了幸福,但是赚到一定的钱就忘了幸福,只是为了赚钱。人若是老想着钱,那就是被钱玩了,不值得。

我们不是反对追求钱,而是要对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贫穷时不要对钱奢望、不要妄求;富裕时不要炫耀,不要纸醉金迷、玩物丧志、堕落腐朽;平时不要以钱取人,不要以钱衡量一切。我们只把金钱当做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或者,在这个要求满足之后,把金钱当做实现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

爱默生说过:“有钱的主要好处是用不着看人脸色了。”钱能给人带来世上最最宝贵的东西——不求人。在我看来,有钱的好处在于自己心里“驻壮”了,腰杆硬了。钱是好东西,最大好处是可以使你在钱面前获得自由,包括在一切涉及钱的事情面前。而在这个俗世间,涉及钱的事情何其多。钱真是好东西,口袋里有钱,不仅可以买吃买喝,就是不吃不喝,心里也不慌。所以,即使对于一个不贪钱的人来说,有钱也是大好事。但是,倘若有了钱仍贪钱,因而受钱支配,有钱的最大好处就荡然无存了。

要处理好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应该是人生的副产品,而不是主业。比如你从事某种职业,付出劳动了得到了金钱的回报,金钱只是一种对你的付出认可的回报。但如果倒过来,把追求金钱当作主业,就会斤斤计较,每天患得患失,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众多乐趣。追逐金钱本身没有错,错在把追逐金钱当作自己生命的唯一。

世上有五种人:第一种人是口袋里没钱,心里也没钱,他可以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第二种人是口袋里没钱,心里有钱,他会痛苦地过一辈子;第三种人是口袋里有钱,心里也有钱,他会累一辈子;第四种人口袋里有一点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这种人会抱怨一辈子;第五种人是口袋里没多少钱,银行里有钱,但心中无钱,此为大福,他会快乐一辈子。总之,有钱的人,要克服有钱的麻烦,并要照顾社会、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没钱的人,要找出没钱的快乐。

钱是好东西,但我们要讲究正确获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人讲,现在取钱有四种途径:用劳动取钱,用钱取钱,用权取钱,用拳取钱。有的人取钱不是正当途径,巧取豪夺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杀人越货者有之。怎样获取金钱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如果不是正确的渠道,拿了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分钱。人是不能把钱带进棺材的,但路子不正,钱却可以把人带进棺材。无钱是灾难,但不通过正确途径获取,有钱也是不幸。鲁迅先生就说过,“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如果你因为钱而犯了罪,当你被抓起来时,你失去了自由,钱还会让你赢得尊重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了那时,恐怕钱越多罪越重,钱越多越烫手,你想不要都办不到了,到时你会恨钱,最恨的就是钱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绝不会选择金钱而放弃自由、亲情及尊严。你会懊悔自己:不该挣得钱,绊倒脚,都不要看一眼。所以,获得金钱的手段万万不能邪恶,对于金钱的态度及获取方法的正确与否,往往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顺畅无比,或者困难重重。适度拥有,合理取得,则是平安幸福之至。

还有一点,不要把做什么事都和钱挂钩。钱和名誉或者获个什么奖这些都是做成有价值的事情副产品,不要把它作为单纯的追求。真正为钱的人好像钱都不是很多,而为了事业的价值反而能挣到钱。正如苹果公司的掌门人乔布斯所说:我创业从来不是为了钱。我身价超过百万美元时才二十三岁;二十四岁超过千万美元;二十五岁就超过亿万美元。但钱没那么重要,因为我创业从来就不是为了钱。当然,有钱是很棒的事,因为它让你有能力做很多事。

钱是好东西,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钱是死的,要花、要用,才能变成活的。你有钱没什么了不起,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即使有钱很了不起,但你有钱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你的钱不是你挣的;但钱是好东西,钱是一种力量,使用好了,你可以变得了不起。 要学会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财富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让你过得多好。人与钱的关系应该是伸手拿过来、再转手花出去,钱与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有人也是这种关系,但位置却颠倒过来,人与钱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什么都为了钱,为钱服务,也舍不得花,成了守财奴,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不要当守财奴。钱的好处,并不在于一个符号,而在于花出去换得的体验。财物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想带走,如唐太宗带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落了个历代骂名,不知有多少好汉琢磨着盗他的墓。慈禧太后死后带走宝物,结果却落个死不安宁,便宜了孙殿英一干人马。挣钱为的是消费、投入和回报社会,赚得钱不是你的,花的钱才是你的,钱一定要花了才是自己的。

我认识两个手上都有几栋房子的人,暂且称她们A小姐和B先生吧,他们处理房地产的方式大为不同。先讲A小姐,她手上有三栋房子,三栋都出租给其他人,而她自己,竟然住在他们公司所提供的“宿舍”,那六十年的老宿舍,蚂蚁蟑螂老鼠应有尽有,邻居牛鬼蛇神杂处,她在里面住得简简单单,吃得简简单单,躺着收租金,以她的三栋房子为荣。我们曾参观她其中一栋房子,新大楼、新装潢,公设超赞,美不胜收,我们问:“你为什么自己不住这里?她回答:“享受留给别人吧。”这是一种选择。另一种选择是B先生,他同样有三栋房子,但他就像“游牧民族”,买了一栋新房,就自己搬进去住。每搬到一个新地方,买最好的家具,用了一年以后,将这套家具和这个家一起租给别人。然后,再将最久的那间房子,看看是否增值了(要过两年以上),直接卖掉,再换一栋新的房子、新的家具,搬进去住。这样,永远都在使用最新的家具,住最新的房子,买最大的电视,使用最先进的卫浴。有趣的是,有一次我们介绍这两位黄金的单身贵族见面一下,想看看能不能擦出火花。结果见过面后,男的说:“她索然无趣。”女的说:“他不懂得存钱。”两人仍是拥着三栋房子,过着各自的生活。

我们常见,有钱的人不会花钱,当然,也有很多没钱的人,不会存钱,只会花钱。不过若想想,一生之后,无论你是流浪汉还是王健林一毛钱也带不走。因此所有的钱都要在去世之前完成你的“享受”。不知道怎么享受,不懂得花钱的人,赚再多钱也没有用的!这样来看,说不定,一个小小的上班族的“享受”,很有可能不会亚于亿万富翁了。所以,别太羡慕有钱的人,可以花自己一点点小钱,得到实实在在的享受,便是更大的幸福!

不要舍不得花钱,自己只要有条件,见了喜欢的东西就买。我花钱的态度是,除了非买不可的东西,不要有目的地去买东西。比如买衣服,不要今天上街目的就要去买T恤,就一定要买一件T恤回来,那样往往卖不好。而是随意逛街,见了真正喜欢的东西就买。钱可以再赚,但衣服下架就没了。没东西也不要图便宜,便宜的东西,只有在你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用的时侯没有一天是开心的;品质好的东西,给钱那一刻是心疼的,用的时侯每天都是快乐的,感觉特别值得。钱只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制造快乐,一种是解决问题。挣钱并不是人生目的,挣钱从生活角度来说,是为了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活得更舒服些——“舒服”是一个很美好很有高度的境界。有时就得花些钱买健康、买享受,当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你虽花了钱,但享受到的,除了峰值的身体满足,还有峰值的精神乐趣,这种价值交换不能用惯常的实物交换法则去度量,你不亏,一点也不亏,应该说你还赚了。

在以上提到的引起世人注目的龚如心遗产官司中,二审法官任懿君在判决书上引用了《圣经》中的话,“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写《城南旧事》的作家林海音一生当编辑、做刊物、办出版社,然后把赚来的钱换成二十多套房子。到65岁,她突然宣布关掉出版社云游四海,没过几年钱花光了,她就卖掉一套房子,到82岁去世时,竟还有数套房子没卖掉,于是留下遗言说:“我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花光所有的钱。”不要难为自己,该花的一定要花,该花的不花就是浪费。即使偶尔的浪费,还会让你感觉到人生还是自己在做主。

人老了更应该懂得散钱,用钱积德结善缘。什么是钱?钱其实是时间和劳力,是我们花时间力气赚来的。钱也是个数字,你把钱存在银行,会生利息,如果你一辈子都不用,虽然愈积愈多,却跟你没有差不多。会用钱的人既然在年轻的时候,花时间劳力赚了钱,就应该懂得到老来,把钱再换成时间和劳力。也就是把钱分给别人,请别人帮忙,以节省你自己的时间和劳力。请年轻人帮忙,不但是智慧,也是德行。你老了,钱放在银行,还有多少日子花?而年轻人正创业谋生需要钱,你拿出一些给他们,用钱换取他们的时间和劳力,不是既保障了你,又照顾了他们吗?老人更应该以钱积德。算一算自己下面的日子用得了多少,实在有多的,就一点一点拿出来帮助年轻人。这样做不但是积德、积善缘,也能促进经济的繁荣。会用钱的老人能长寿,会用钱的老人不孤寒。

但花钱要有计划。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得散之有方。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得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香港富豪李嘉诚说的很精辟:20岁到30岁之间是人们努力挣钱的时候;30岁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人到中年时,赚多少钱已经不很重要了,这时候如何管好钱更重要。现在流行着一种理论,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存出来的,钱是越花越有。甚至有人鼓噪:拼命省钱,到最后肯定是越省越穷。这是一种曲解或者陷阱,该省的钱一定要省,万不可铺张浪费,并且要学会让钱“休养生息”。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的新口号是:省钱让生活更美好!松下幸之助到80岁了,还是天天自带盒饭上班。一切消费都应该合理,而不是凭自己的一时冲动,或者根据社会、他人灌输的某种观念行事。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它的效用,尽可能地博取收益或增加你的幸福感,这才是应该倡导的金钱效益观。理性消费的基础就是合乎实际,千万不要虚荣。没有钱的人很虚弱,但真正有了钱,就是请女朋友去路边摊吃羊肉串,她照样对你笑得春光灿烂。拥有财富和收入是截然两回事。如果你每天都有不错的收入,但都花完了,你并不会变得富有,只是生活水平高而已。因此,不该花的坚决不花,更不能充富,腰有十文钱,就作富翁态,此种人在心理上已是乞丐。虽然要懂得散钱,但也要有一定存款。虽然你的存款不一定能让你大富大贵,但是它可以在你想要转身离开某一个人、某一个环境时,给你带来最强有力的支持,而不是拖你后腿。你存的不是钱,而是你的底气!​​​​

还得要学会投入。钱有两种:花掉的钱,是财产;没有花掉的钱是“纸”,是遗产。我们说的花钱,不是乱花钱,而是要学会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金钱为他工作的是富人,他为金钱工作的是穷人。善谋生不必富家,善处事不必利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金钱看作粪土,储藏会发臭,不撒播就毫无益处,撒播可滋养万物。人应该给自己的钱袋故意留个洞,一路走着,源源不断的装填,又源源不断的撒落。一方面,他在赢取收获,另一方面,又在给自己减负释重,并且可以用钱赚钱。我们是一辈子赚钱,而有的人是赚一辈子的钱,这样最好,与其分期付款式的赚钱,不如预支精力,这样,下半生将会悠闲自得。

投入的含义还包括回报社会。人都希望获得成功,但成功是有限的,所以一定会竞争。如果规则是公平的,手段是光明的,有成就的人得到富贵是天经地义的。但富贵之后要更多地照顾社会,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最使人佩服的是比尔-盖茨。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他是最会赚钱的人,也是最会散钱的人。他一生做了两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是依靠和平、合法、道德的手段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成为世界首富;二是把赚来的钱绝大多数捐出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他还把“股神”巴菲特等人吸引进去,按巴菲特的说法“找到了最有能力的花钱师”。比尔-盖茨把赚钱做的了极致,又把散钱做到了极致,他说这两样都给他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快乐。当然,比尔-盖茨是何等人物,但我们普通人要学他的精神。

另外身上不要带太多钱,带多了有危险。身上最恰当的财富是:当我在路上步行遇雨,手中有零钱可让自己随便卖一把伞;当我骑自行车下班回家,扎轮胎时兜里有零钱可以补轮胎——这就是很惬意的生活了。当然现在更好了、更方便了,只要带着信用卡或者随身带着的手机,不用现金都可以支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盖茨   目的   美文   奴隶   了不起   好处   有钱   手段   主人   金钱   事情   正确   房子   东西   关系   财富   时间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