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点楹联,悟人生真谛

赏景点楹联,悟人生真谛

徐光煌

这次晋豫之旅,对我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一些景点楹联.这些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欣赏这些楹联,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和人生的感悟.

楹联则是景观的名片,是名胜精华的萃取。一个景点可以由一副传神的楹联而知名天下。景观有可能消亡,楹联却可以脱离景观而得以永生,楹联的魅力无可替代。好的楹联用词隽永,寓意深刻,摹景传神,境界宏阔,读后让人感觉,余香满口,久久难忘。看一看国粹楹联、观一观古人塑像,悟一悟现室人生,掂一掂工作职责,照一照自己言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体验,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职责警醒.每一副楹联都会带给你一丝顿悟的清凉,每一个故事都会带给你一些深蕴人生哲理,每一则导游点评都会带给你一阵智慧的喜悦。现摘录一些,肤浅感悟请赐教!

一, 读开封府楹联,悟为警之责。

我们到了河南开封,有幸参观了开封府。我们边走边谈论,这位“明镜高悬”的“包青天”,为什么被人们一代又一代传颂得家喻户晓,甚至把“黑老包”看作“公正廉明.严格执法”的象征?后从开封府的楹联中,做为一个公安执法人员,似乎得到一些启示,有所领悟。这些楹联,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为官劝勉,对仗工整,平仄有致,寓意深刻,所表达的为政之德,执法之严.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在奉诏亭柱石上有两副楹联;1.奉诏承恩施德政;为官执法播仁声.2.宣威九野民遵法;诏谕三章吏秉公.该联平达顺畅,言深意赅,不愧是一副好的“安民告示”。它实际上是在告诉百姓,大凡执法者都是奉命,为巩固政权服务,只要秉公执法,就一定会名声远播。

在正厅门有两副楹联;1,正气满乾坤,力革弊端,上书北阙;忠心昭日月,严惩邪恶,施法南衙。这副楹联开门见山,清楚地表明了为官者的责任和决心。这两幅对联,都是说执法要,一身正气,铁面无私,操劳政务,廉洁奉公,省身克己,才嫩严惩邪恶。2,宁一堂绝讼疏刑,如临化境;祈百姓勤耕薄负,不识公门。典型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讼”即社会和谐的主流思想,倡导人们通过道德约束、自我调节的方式和谐化解矛盾;楹联虽有一定的封建时代局限性,但这些理念,已深深地植入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楹联从注重公众的道德教化,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避免产生矛盾纠纷的理念,无疑对我们现代司法如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

在正厅有一副楹联;嵩岳南横,千秋怀赤胆;黄河东去,四海颂青天。赞颂的就是包拯。巍巍乎包公,尽忠尽孝,惩恶扬善,解民疾苦,廉洁奉公!一介官吏被喻为巍巍嵩岳,千百年来被天下百姓颂为青天。现实生活中同样需要千千万万个包公。

在左右军巡院有一副楹联;法网恢恢,极恶穷凶终有报;人心惕惕,严惩重罚本无情。这幅对联锋芒毕露,使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与当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大殿上有两副楹联;1,眼内无权贵,心中有庶民;2,鸣琴无枉曲,执法有清声;两幅楹联昭显出奉公执法,赏罚分明的执政理念,又暗含刚柔相济,张驰有度的行政方法。联说在执法中,要不畏权势,不徇私情;要人性执法,要从轻发落,留有余地。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以德治国,“执法如山”,“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执法理念;也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通过以上几点启示,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与今天的法治现代化是血脉相连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楹联所倡导的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法、理、情之间的统筹兼顾,正体现了当今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司法实践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公安执法之责。

二,读平遥县衙楹联,悟执政之道。

徊佯于平遥的古城墙、古市楼、古店铺、古街道、古民宅、古县衙之间,仿佛使人置身于一部明清电影场景中,又回到明清古时。平遥,不仅具有众多享誉中外的文物古迹,闻名遐迩的晋商文化,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大量的,而且具有内涵丰富的楹联。在平遥古城,楹联随处可见,有县衙署联、民居联、寺庙联、戏楼联、票号联、当铺联、街联、茶馆联、药铺联,砖雕木刻,书体各异,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楹联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要数平遥古县衙。平遥古县衙是国内保存完好的极少的几处古代县衙之一。整个建国为元、明、清各代所遗存。

来到县衙大堂,只见高悬着一副数尺长的大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上联是说,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百姓创造的;同时自己也是百姓一员,要爱护百姓,以百姓为天,视民如己。xia联是讲为官之道,并且告诫地方官员,要把自己的荣辱得失即官位的升迁,看得轻淡一些,重要的是要为地方造福。这副对联之所以历经数百年仍为人们传诵不衰,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阐释了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与内涵。一方面,官源于民,最后仍归于民,为官者应将自己视为百姓中的一员,不可谋取特权;另一方面,为官者比普通百姓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对自己应有更高的要求,为官一任,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造福一方。

进得二堂,又是一副二堂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导游特意提醒游客认真看就会发现二堂联中“愧”字少了“鬼”上一点,“民”字头上多了一点,意即对民要多一点爱,少一点愧。

来到县丞办公起居的书房、卧室,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厅联、堂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鱼因贪饵遭钓系,鸟为衔虫被网羁”;“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等。这几副楹联无不告诉人们名节源于修养,境界升于内省。当好一名官吏,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讲操守,重品行,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横匾上公正地写着“清、慎、勤”三个大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清、慎、勤”作为皇帝劝诫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这些楹联反映了当官与当老百姓的关系。官是从民来的,没有民,何来之官。而官与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权”字和“责任”二字。衡量当官的主要标志是看其掌权为什么、用权干什么、责任是什么。“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最好的诠释。更重要的是当了官不要忘记老百姓,“人民心里有杆称,这称就是咱老百姓”,说得非常在理。旧社会的清官,把民看得比天还高,始终不忘头上那顶官帽,执着履行“为民作主”的官责,光明正大,一身正气,为人正派,处事公道。铁面无私的包公,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青天”形象。而今天作为共产党的官,即所谓人民的公仆,是人民赋予了我们的权利,我们比过去环境和条件好多了,何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公仆之责呢!

“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它说明了当官与做人的辩证关系。当官者也是做人也。好官应当受到人们的称赞,但为官者终究受年龄及其他条件限制,一定时期还要退出政坛;回归到百姓的行列,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故做人是长期的,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就要与人为善,德孝为先,始终把人民当作衣食父母,服好务,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平遥县衙已成为折射古代政治、官吏作风以及世态民情的一面镜子,特别是内乡县衙的官署楹联,更是深刻阐明了为官之道。

三,读乔家院楹联,悟做人之宝。

在乔家大院,我不仅亲身领略了它的豪华气派、富丽堂皇和森严规整,更多的是实地感受了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家族传统,同样欣赏到乔家大院古民居建筑艺术一样耐人寻味的楹联,修身、治家、处世、经商、言志、咏景……内容浩繁,精致典雅 ,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文化精髓。

走在乔家气势雄伟的高深大院,你随处可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式多样、书法优美的楹联和匾额。这固然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但我想更离不开乔家对此的高度重视和着力而为。过去虽说没有“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时髦说法,但在我看来,乔家的楹联和匾额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起到了这个作用。这里的大部分楹联和匾额就像乔家的家规一样,至今并不过时,有些楹联传达的思想和理念,恐怕我们现代人还赶不上,至少我不即古人。我这里择其感受最为深刻的辑录几则,朋友们看了,就知道我的意见并非诳语。

大门口匾额:“履和”、“古风”。这里没有求财求富的意向和张扬大富大贵的显摆,而仅仅表达家族对和谐、和睦、和气、和处等等的追求,以及永远保持淳朴古风,不尚时髦习俗的心愿。古人说:“中也者,天之达道也;和也者,地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能和,什么事情办不成?!这也许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源泉所在吧。

甬道楹联:“百年燕冀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在读了大学仍然找不到工作或不读书的比读了书的还会赚钱的现象较为普遍的今天;在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再次泛起的今天;在急功近利、什么都以一时收益为判断标准的今天,读读这幅对联,或许会清醒、明智一些。

一院匾额:“为善最乐。”为善,能得到他人的赞许、给他人带来快乐;能让自己产生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成就感;能使自己心态阳光、心情舒畅;能给后人积德并为他们做出良好榜样,能不乐吗?

一院楹联:“积德为本续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人要立身于世,必须自觉继承先辈优秀传统。但要振兴后起之小家和国家,是不是今天有些成就便够了呢?楹联做了最好的回答——要着眼未来、开启未来!

二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在讲机巧、灵活、虚幻、忽悠的今天,这幅对联仍然有意义吗?仔细想想、反思人生,字字真经!还有对联“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尤难知难不难”,其中的辩证思想、创业思维同样给我们很多启迪!

四院楹联:“有书留晋魏,无事话羲皇。”意思是藏书要收藏很古老的书籍,无事时只谈论古人的美德。为什么呢?藏书当然应该收藏经过时间洗礼和筛选的经典。无事不谈今人谈古人,也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也是为了少惹事生非,为了“静坐不论人非”!

五院楹联:“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读书即使没有成名,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自然心安梦稳。多么通达、洒脱的境界!今人又有几人能做到不求成名、不求回报?

六院楹联:“宽宏坦荡福臻家常裕,温厚和平荣久后必昌。”这与前面的对联简直一脉相承,但又有新的意境。宽宏坦荡、温厚和平,不仅能成就今天的事业,而且还永葆家业长存、幸福永远。还有一联:“诗书与我为麯蘖,嗜好与俗殊酸咸。”意思是读诗看书像饮酒一样美,业余嗜好要不跟俗人相同。这与我喜爱的另一幅对联“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有异曲同工之美!

高悬于厅堂或刻在立柱上的楹联,虽然是些简短的文字,但其中蕴涵着经商的艰辛、做人的道理、治家的高招。凝聚着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不失为处世哲学和人生追求。真不虚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楹联   景点   平遥   无事   人生   县衙   都会   匾额   官吏   包公   对联   美文   真谛   古人   深刻   理念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