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中式园林 · 山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颐和园也采用了挖湖堆山。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另一种山的形式是假山,拟自然石景,受空间的局限性,营造“咫尺山林”,瘦(明晰精干),皱(曲折生动),漏(留白绵延),透(深刻澄明)。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中式园林 · 水

正所谓“山无水则不灵,水无山则不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了获得真山真水的意境,园林的布局上需把握整体结构与气势。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中式园林 · 植物

植物也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古人好附庸风雅,除了美化环境,最重要的一点:以物抒怀,以景喻人。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植物姿态和线条以苍劲、柔和相衬,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花卉的色调,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观。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中式园林 · 建筑

园林必须考虑适当的建筑与建筑的组合。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园林中的洞门、漏窗,使得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起到营造景色,沟通空间的作用。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中式园林与建筑也有新的建造工艺,所表达出的中式意境并不减分,甚至更多了几分精致。变化的只是营建手法,不变的是中国人骨子里寄情山水。园林,我只爱中国的。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下)

文章转载于:私家庭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澄明   颐和园   漏窗   乐山   园林   东海   疏密   土堆   组合   林苑   苍劲   附庸风雅   春色   美文   意境   植物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