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中国自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后的2000多年,无论历史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但封建帝王们对至高无上皇权的追逐和维持都是竭尽全力的。“贵为天子”的帝王们,生前不遗余力追寻长生不老的仙丹,企盼永享荣华富贵,死后亦难舍奢华的气派,把皇陵建造得胜似金銮殿。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规模浩大,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象征意义,明清两朝帝王的陵墓更是突出的代表。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自入关后分别位于河北的遵化和易县修建了东西两大王陵,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而到了雍正皇帝执掌政权第一年雍正初年,就将他死后的栖身之处确定在遵化境内的清东陵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开始修建陵寝。然而到了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将原址废掉,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重新选址,营建其死后的“万年吉地”泰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由于雍正在位时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虽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许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间传说,认为雍正是篡改康熙遗诏而上位的,死后不敢去见他的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自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嘉庆元年)已经传位给儿子嘉庆的乾隆太上皇弘历,谕令以后各帝陵按宗庙制度的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实际上皇帝们也是不听祖宗的话,本该埋在东陵的道光却埋在西陵,而应该埋在西陵的同治帝,其生母慈禧就把他埋在了东陵,因为咸丰帝的陵寝在东陵,慈禧也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奢豪的陵寝,在阴间也要一家团聚。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西陵所在地易县,是个十分古老和人文深厚的地方,从夏朝就有记载,这里是“风萧萧兮易水寒”,荆珂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地,这里还有老子道德经和九大名关之一的紫荆关而闻名,也是抗日战争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的发生地。

始建于1730年的清西陵,历经186年,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与光绪四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76人。占地面积达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殿宇巍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也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除了陵寝辉煌的建筑,西陵四周山川秀美,古松参天,风水上佳,古代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誉为:“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雍正的清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与其他帝陵不同的是,三座石牌坊一座面南,两座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相对应,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这种入陵的结构形式,在历代帝陵中是惟一的。

泰陵的主体建筑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四座皇陵中,雍正的泰陵占地最大也最豪华,而占地最小的光绪崇陵,则是唯一被盗墓,因此是可以参观地宫的地方。崇陵是清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整个漫长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寝,地宫里埋葬了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附近妃园还埋葬了光绪最喜爱但被慈禧嫉恨而害死的珍妃。因慈禧亲生儿子同治帝早逝,光绪作为慈禧妹妹的儿子,4岁时被立为清朝皇帝,但是光绪帝从他继位到退位的34年,基本上都是慈禧的傀儡,始终无法真正执掌整个大清王朝,并因实行“戊戌变法”得罪了慈禧遭到软禁,在慈禧临死前把他给谋害了。光绪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但生不逢时,遇到慈禧这个祸国殃民的皇太后,无法施展抱负才华而抱恨终天。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与其他皇帝一上台就马上着手修建陵寝不同,光绪的陵址虽然在他生前就已经选好,但是却因为慈禧的原因始终不能动工修建,直到1908他去世三个月以后才开始修建,但未及修好,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后来根据民国政府的续修协议拨出修陵的资金和依靠一帮前朝遗老的努力及捐助资金,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不幸的是,1938年日寇侵华兵荒马乱时候,崇陵遭到盗掘,地宫的随葬品被盗一空。1980年经过清理后对游客开放,这也是清西陵中唯一一座开放地宫的陵寝。崇陵的规模虽远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吸取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精华,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崇陵的隆恩殿内有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构架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建成,有“铜梁铁柱”之称。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清西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四座帝陵中除崇陵地宫被盗外,均保存完整,泰陵的三座石牌坊、昌陵隆恩殿内的花斑石墁地、慕陵的金丝楠木大殿、昌西陵的回音壁、祟陵的铜梁铁柱等,都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珍品。432座古建筑、数以千计的雕刻作品和彩绘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同时中国的皇陵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清西陵四座帝陵及其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 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到了道光皇帝的慕陵,因国内外忧患重重,国力大不如前,陵寝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裁减,清朝陵寝中第一个裁去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明楼、宝城等、而到了光绪帝的崇陵,陵寝规模更进一步的减小和简化,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清西陵也成了燕赵大地上谱就的一曲封建社会衰亡的挽歌。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易县   东陵   嘉庆   雍正   光绪   王朝   陵寝   地宫   陵墓   封建社会   美文   帝王   中国   慈禧   轨迹   皇帝   规模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