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将文化」生于富豪家,丈夫上将,儿子中将,女婿正国级

#头条将军文化# #红星在线#

#头条读书院#

本文的主人公是张爱萍和李又兰。

1955年9月,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曾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李又兰,张爱萍将军的妻子,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的次女,曾经担任军委办公厅办公室主任,副军级离休。

「百将文化」生于富豪家,丈夫上将,儿子中将,女婿正国级

第一次邂逅“冤家路窄”。抗战爆发后,进步青年李又兰不是躲在豪华的别墅里享受生活,而是要到延安去。1938年3月上旬,李又兰来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她和很多爱国年轻人围着办事处的大门,缠着卫兵要求见一见周恩来部长(此时周恩来身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卫兵实在没有办法挡住这些进步青年的热情,只得向值班参谋求助。

一会儿,一个瘦高个子的年轻参谋出来了,他站在台阶上对青年们大声说:周部长很忙,你们还是先回吧。这些青年学子那里肯依,坚持到了傍晚,终于见到了周部长,一个个满意而归。这个年轻参谋就是张爱萍,李又兰算是认得了他。当他们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脸上都荡起笑容:真是“冤家路窄。”

「百将文化」生于富豪家,丈夫上将,儿子中将,女婿正国级

第二次见面“攻势凌厉”。张爱萍将军打仗是一等一的高手,同时才华横溢,更是军中著名的将军诗人、摄影家、书法家。4年之后,即1942年1月下旬,作为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接到新四军军部的命令,火速赶到苏北阜宁单家港小学参加新四军党委第扩大会议。

会上,张爱萍即席发言,侃侃而谈,语惊四座,他的讲话得到了新四军其他领导同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将军们很少有时间来写稿子。不料惊喜来得突然,第二天一早,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张爱萍开门一看,一个穿着灰色军装,身材高挑的新四军女战士双手拿着一叠稿子笔直地站在门外。

“报告首长,这是您的讲话稿。”李又兰大声说道。

张爱萍惊讶地打量起眼前的这位女战士,“你是?”“我是会议的速记员李又兰”

张爱萍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连忙说:谢谢,谢谢!“首长再见”李又兰说完转身离开了。

回到屋里张爱萍顿时被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吸引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内容,嘴里念念有词:真具文采。不知道将军是说他讲话有文采还是归纳总结得到位,我想一定是后者吧。

会议开得很长,3月的苏北寒气逼人。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李又兰轻轻拉开门,大吃一惊,原来是张爱萍站在门外,手里挥动着一双露指粉色手套。李又兰盯着手套,这不是我掉了的宝贝吗?手套对于一个速记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李又兰马上明白了,立正敬礼:“感谢首长!”

“我今天来是有事相求哦!”张爱萍说。

“怎么会呢,我可担当不起。”李又兰答道。

“看到你的速记,我非常羡慕,很想跟你学学速记。李老师?”

面对此情此景,李又兰不知道说什么好,羞涩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张爱萍总是千方百计把时间挤出来,向李又兰学习速记。

「百将文化」生于富豪家,丈夫上将,儿子中将,女婿正国级

第三次相会“情定终身”。16天的会议眼看就要结束了,他们将要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此刻2个人都犯难了,思忖着礼物的事情,因为毕竟在战争年代,不像现在随时随地到商店买得到。闭幕会议的前一天傍晚,张爱萍拿着一把不锈钢匕首和一个小银圈对李又兰说:“留个纪念吧。”李又兰则拿出了一份誊写得工工整整的会议报告《战略与策略》。

第二天闭幕会议休息时,李又兰拿出那把不锈钢匕首削起了铅笔,刚好,陈毅军长从她面前经过,朗声笑道:你那把不锈钢匕首好漂亮哦,给我看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毅拿着不锈钢匕首走向了主席台并发表讲话:这把不锈钢匕首好像是张某人的吧,边说边用匕首对着台下的张爱萍。其他将领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张爱萍默默地低头窃笑,但把李又兰吓了一跳。很多年后,李又兰好奇地问张爱萍:陈老总那次边说边用匕首对着你,是啥子意思啊?张爱萍听了大笑:陈老总关心部下,一向诙谐幽默,他用匕首对着我,就是警告我不要碰你。李又兰听了也不好意思笑了起来。

不久后,敢作敢当张爱萍勇敢地向李又兰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不料,李又兰却很冷静地说:我们结婚必须要陈毅军长亲自批准才行。张爱萍立即拿出了纸和笔撰写了结婚报告,亲自送到陈老总那里。

“张爱萍啊,你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哦”陈老总笑道。

“报告老总,有一份报告请您签字”张爱萍立正敬礼。

“啥子军事报告,这么急。”陈老总故意说道。

“报告老总,是我和李又兰同志的结婚报告”张爱萍边说边递上。

“怪说不得你怎么急嘛”陈老总拿起笔,刷刷地在报告空白处写上“同意”,并签上大名。“谢谢陈老总。”张爱萍拿起报告就走。“慢着,回来”陈老总喊道。

张爱萍吃了一惊,说“老总还有啥子事?”

「百将文化」生于富豪家,丈夫上将,儿子中将,女婿正国级

“你过来嘛”陈老总边说边把手上的一支派克钢笔递给张爱萍。“我也没得啥子东西送给你们,留作个纪念吧”

1942年8月8日,张爱萍骑着那匹心爱的枣红马载着李又兰走进了婚房——一间小草房。时年张爱萍32岁,李又兰23岁。从此,他们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直到生命的终点。正如一首小诗:身披彩霞跨轻鞍,快马再扬鞭。人约黄昏时候,绿水小河湾。

他们的儿子女儿也非常优秀,三个儿子中一个中将两个大校。女婿更是政协主席,正国级。

#教授开讲#

#头条红色文化#  @百将文化艺术

编辑:百将文化艺术中心昕虹

「百将文化」生于富豪家,丈夫上将,儿子中将,女婿正国级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是一块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宾馆、酒店、商店等单位的一块牌子。匾额是各种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义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告知建筑物的名称及用途,也是用于宣传的一张名片。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也是将军。如今用的毛笔,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百将中心可以邀约文武双全的将军书法家和名人书法家题联题诗题字题匾和笔会展览。邀约军地名人和教授开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苏北   周恩来   速记员   富豪   爱国   匾额   书法家   首长   匕首   女婿   参谋   上将   美文   中将   手套   将军   不锈钢   丈夫   儿子   青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