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当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都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偶尔的闲暇时光还要应付生活中的琐事。我相信农村长大的每个人都在心底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今天我就带大家唤起这段尘封已久的快乐时光。带你重新回忆麦收季节的人和事。

我的家乡地处中原地带经济作物以夏玉米冬小麦为主。麦子一般在头年的寒露时节播种,次年的小满过后一周开始收割。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农业机械非常匮乏,麦子的收割全部依靠人力劳动来完成。接着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小时候老家收麦子的步骤和场景。

一、做麦场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麦场

麦场的作用就是把收割的麦子放到里面进行碾压、脱粒的场所。麦场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自家的地里面找那些紧挨大路的地块,这样便于麦子的运输。麦场的制作也很简单,一般都是在麦收前一周制作,我们这里叫"造场"。造场要选择刚下过雨的天气那样地块潮湿,先把需要造场的地面撒上一层头年存放的麦糠,然后在麦场的表面撒一点水。大人们赶着家畜拉着石辊连续不断的碾压,这样碾压出来的麦场干了以后不会开裂。麦场制作好之后就等着麦子入场了。如果麦子没有入场前下大雨了,那么麦场在雨后还要碾压一次,这样才能满足使用。

二、收割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人工割麦

小满节气过后麦子陆续开始成熟了,因为各家种的麦子品种可能不一样,所以成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但是差别不大基本就是间隔三五天。我们这里有句老俗语"麦熟一晌"。形容的就是麦子遇到好天气成熟的很快。麦子成熟后就开始了收割,在那个年代没有收割机这样的农业机械,收割麦子都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的。这个时候亲戚们之间会相互帮忙,今天集中收割你的明天他的,这样的话效率更高。收割的工具就是镰刀,收割那天家里提前预备茶水,条件好的还会预备点吃的干粮。因为割麦子是个力气活,人要一直半弓着腰来持续的完成麦子的收割。一个成年人一天也只能收割一亩麦子,所以中间休息的时候要补充水和食物。这个时候在家的孩子就派上用场了,在大人的吩咐下一会送点水,一会送点干粮到地里,用来给大人干活休息的时候补充一下体力。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买冰棍的老大爷

有时候正干活呢!突然听到一声吆喝,随着声音望去发现是骑着二八大杠卖冰棍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高兴坏了。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童年的冰棍

给孩子一块钱买十多根每人分一根吃着、说着、笑着把累和热通通都给忘记了,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根冰棍熟悉的味道……。

三、碾场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碾场

麦子收割完就要马上装车拉到提前做好的麦场里面,在当年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架子车。大人们把麦子使用木叉装到车子上有的用牲畜有的人直接拉到麦场。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用架子车拉麦子

麦子到麦场后如果是晴天立即把它平铺到整个麦场,厚度越薄越好。先在太阳下晾晒,然后使用牲畜拉着石辊开始碾场。在碾的过程中要把麦秆翻两次,我们这里叫翻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麦子从麦穗上分离。通过查看上麦穗上是否还有麦子来判断碾场的效果。碾场结束后把秸秆挑出来剩下麦糠和粮食的混合物。这个过程我们老家叫起场,并且只要碾场结束立马要起场。因为那个年代天气预报不准,"六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如果推迟的话怕遇到下雨,我们这里把碾场遇雨叫"塌场",那样就麻烦了。

四、扬场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扬场

麦子碾压完把剩下麦糠和麦子堆在场的中间,这个时候就要需要天时了。等起风因为扬场必须借住大风才能完成。但是起风是没有时间点的,有时候赶到夜里有风也要赶紧扬场,不能错过时机。扬场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迎风把带有麦糠的麦子抛向空中,依靠风吹把麦子和麦糠分离。但是还会有短的麦秆随麦子落下来,这时候另一个就跟着节奏赶紧把落下来的麦子上面的麦秆使用扫把扫走,这个过程叫做"打略子"。这样最后就可以得到干净的麦子了。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扬场打略子

记得我家都是爸爸和妈妈相互配合来完成这项任务的。记得那个时候晚上都要睡在在场里看场,有的好几家的场连在一起,晚上好多孩子们都在场里打闹着玩,家里人把晚饭送到场里吃。夜深了孩子们玩累了,就躺在铺盖上听着大人们的高谈阔论慢慢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身上的被子都被露水整湿了,但是这也丝毫不会影响睡眠。随着太阳的升起赶紧把麦子摊开晾晒直到全部晒干。使用口袋把粮食装起来运回家储藏。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晾晒好的麦子

这个时候麦场今年的使命也完成了,等到下雨天就重新把麦场使用耕牛给犁了,只剩下一小块用来堆麦秸垛。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麦秸垛

这个时候田野里会出现方的或者圆的一个个麦秸垛,用于家里烧火做饭。

五、入仓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粮仓

晾晒好的麦子运回家后就要入仓了,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任务。因为粮食能否储存好直接关乎着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所以必须保证不能受潮,更不能生虫子。因为那个年代的粮仓不像现在的有橡胶和铁皮成型的。它是使用制作苇席的苇篾编制而成的,一般宽度在20-30公分左右,我们老家叫它"茓子"。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茓子

使用的时候先使用麦糠铺在屋子里的地面上,然后再铺上一层薄膜,接着使用茓子一圈一圈的成螺旋形的往上圈,麦子也随着一层层的倒入。最后一直把麦子全部圈完,再在上面用薄膜盖住。

你认得它吗?儿时记忆——麦收

茓子粮仓

这样的储藏的话麦子不会潮湿也不会生虫,可以储存两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那个年代的生活虽然苦,但是感觉真的很惬意,没有那么大压力。农忙季节虽然争分夺秒的去干活,劳动量也相当的大。但是大家都很开心。也许是丰收带来的喜悦让大家忘却了苦和累。那个时候一季的麦子即是一年的口粮还是家庭的主要收入。孩子上学的学费、过年买新衣服的钱、家庭添置物件费用等都来源于一年粮食的收入。相反现在的生活虽然挣钱的门路多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很多人都快乐不起来,大家时不时的还会怀念那个年代的生活,不知道在你的记忆里还有没有那段美好的回忆……。

下期接着分享,谢谢你的支持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麦糠   架子车   头年   麦秆   麦秸   小满   口粮   粮仓   麦穗   冰棍   麦子   美文   儿时   老家   粮食   成熟   年代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