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蜀道难》


李白的《蜀道难》

李白的《 蜀道难》,写于中国的大唐时代,属于胜世之作。国家胜世为什么又会衰败下去呢?这个问题让历史学家来解释,我只评论李白写得《蜀道难》。

《 蜀道难》的"蜀道"是名词,指秦蜀的道路。"难"是形容词,难走,难行,艰难,艰险。由题目看,重点描写的对象蜀道,也是中心词。描写蜀道的难行,艰险。艰险到什么程度?课文就向你一 一展开。写蜀道不仅仅只是写了蜀道,还写了人,写景要穿插人物。就有现实的生活环境。写蜀道的艰险,也写了社会的艰险、难测。人生的艰险,不如意。所以最后发出深深的叹息:侧身西望长恣嗟。无奈,天、地、人、物都是这样,感情之深无以复加。对文中的人物连发出二问一劝,最后一叹。

开始一问 。 "畏途巉岩不可攀,问君西游何时还?"高深险要的岩石高峰上道路,作者说是不可以攀越的、畏惧的。难道你不畏惧这样的路途吗?问你西游四川天府之国,何时才能回来呢?作者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回答,却写道,"但见悲鸟号古木”,悲号的鸟儿在长满古木的山中绕林飞翔,又见子规鸟在月夜不停的鸣啼,发出深深的忧伤?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忧伤呢?我想是忧伤文中的"君",君就译成你,你的遭遇不好,还是什么?也忧伤自己的遭遇,虽有诗才,但无官无职,作者又蔑视贪腐的高官权贵,就像现在的生活一样,才能再高又不能当饭吃,所以圣贤古来也是非常寂寞的,才能再高也无用,写出谪仙般的诗文,一样落迫江湖,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山玩水。

在这里我也说一下当今社会,也是一样。你写一篇优秀的文章值多少钱,国家为什么不明码标价呢?所以有人说国家不重视科学,文化。搞科学,文学的人为什么买不起飞机呢?象哪些搞下三烂的,演员,明星却买得起飞机?我不是评价他们什么的,他们也同样是搞文艺的,在此说声抱歉,就举个例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命运多坎坷。包括李白本人,远古的屈原、苏轼、曹植、唐寅、陶渊明等不知有多少人悲偾。文人和国家的关系怎样才能成正比呢?不要像写出千古檄文的洛宾王。

李白的《蜀道难》


李白的《蜀道难》


下一问"其险也如此,皆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你蜀道的险要也只不过如此,像这样,那你这个远道的人为什么,还要到这个地方来呢?这地方是什么地方?非常艰难险要的地方,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其实写蜀道的险要如此,也是写社会的险要也只不过如此。我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呢?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是唐代的中国。但作者没有回答为什么到这个地方的问题,哪就让读者尽情的想像吧!

一劝,"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虽然繁华热闹,高兴快乐,还是不如早一点回家。为什么要劝友人不如早一点回家呢?作都也沒有回答,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剑门关的高峻峥嵘,化为豺狼虎豹,哪时候就来不及了,杀人如麻的社会可想而知。现在中美关系就像这样,小日本又蠢蠢蠢欲动。文中三次说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作者非常突出蜀道的难,艰险,重点描写蜀道的难。难道不是社会的难,艰险吗?人生的难吗?蜀道难的程度描写的越深越突出,感情也越深。最后侧身发出长长的叹息。

作者描写艰难的蜀道,采用各种形式。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现实可怕的社会,无不涉及。从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饱含着无限的深情。到对社会的隐忧。从对祖国前途的预判,命运的担忧中,提示人们向往和平安宁的自由生活。可是社会处处艰险,尔虞我诈,名利之场,过得惊心动魄,无不深深的叹息。

剑阁高峻而险要,杀人如麻的社会。反衬了蜀道一更凶险,比豺狼虎豹还要凶险。 蜀道的艰险,作者从山高河险,写到鸟悲人畏。看似艰难,作者却一路写来从容不迫。太白峰,我不知道为什么和作者的名字一样,难道是天意。太白的鸟道可以横越峨嵋的峰巅,阻挡六龙回日的高标一一山峰,连神都过不去,可想莫说你是人。逆折回环的河流,还有可以用手摸星,高得可以从星头上跨过的青泥岭,高得让人屏住呼吸山峰,让你害怕扶住胸膺长长,空有的叹息。这是叹路的艰险。连峰去天就不远了,不知为什么这又和我的名字一样,凑巧,开个玩笑吧!不要多想。枯老的松树倒挂倚着绝壁,飞奔的浪花,瀑布的流落,争着发出激越喧闹声音,水击崖石,高山滚石,山壑中的雷鸣,诸多音响,各种场景,借以狂想,用以如椽的大手笔,挥挥写来。描写得身临其景,如耳闻目睹,如在眼前。不愧是大诗人的杰作,永传人间,如照日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李白   豺狼虎豹   高峻   西游   杀人如麻   险要   蜀道   艰险   这个地方   美文   文中   艰难   忧伤   地方   社会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