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魏永康,曾被称为他那个年代的神童。

出生于1983年,2021年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享年38岁。

网友:他的生活好像按下了快进键。


他4岁上小学,13岁自修完小学至高中的课程,并以602分的总分考入湘潭大学,4年后,他年仅17岁,就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硕博连读。

直到19岁时,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模式,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一个现实版的神话故事就此破灭。


看完以下这段文字,如果你也同样感觉到压抑、胸闷,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不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从小魏同学成长的社会环境来看,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神童”和“少年大学生”活动就风靡一时,由于时代的需要,不少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成绩优秀的天才儿童,加以深造。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的态度也从当初的热情逐渐趋于理智。人们不得不开始承认:“一个人智力开发时间的早晚,与他一生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没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作为时至今日的父母们来说,对于下一代的“期望”,却是有增无减。



当年的《新闻会客厅》节目,曾向公众展示了东方神童小魏同学的成长经历,我们分两部分,从小魏同学和其母各自的角度来看一探究竟。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一、其母曾学梅的育儿方针(很多地方看着都那么地熟悉)

小魏同学的家里,四周墙壁都写满了打油诗。

“此屋非贫寒,墙壁字千万,一字值千金,千金不卖换。”等等神来之笔都是出自小魏同学的母亲曾学梅之手。从儿子离开自己去北京上研究生那天开始,曾学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记录心得。

以下是整理的一部分曾母答记者问,相信细心的读者能明辨:

1、记者:当科学家有什么好呢?

曾学梅:当然了,头脑聪明,有成果,全世界上的人都佩服。

2、曾学梅:我只是想激励他,激励他的奋起,我跟他说你不喜欢妈妈,你有本事就自己出去,找出路,不要回来了,到外面去我也是激励他,激励他发奋读书,将来有一个好前程,就是想激励他,没想到激励他的效果相反起了反作用。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曾学梅:独立,反正将来除非我死了以后他就独立了,现在我的孩子不能达到他那个目的,我好像不甘心。

3、魏永康中学五年,妈妈曾学梅一边要到百货公司继续上班,一边又要到一中去照顾永康,给儿子的喂饭一直持续到高三。在他看来,这些本应永康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只有读书、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曾学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跟他讲了,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有真本事我不管在哪里,将来出国也可以。

4、记者:你觉得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曾学梅:就是把永康培养出来,达到博士毕业,博士后。


二、小魏同学的抵触情绪

和同学住在一起的集体生活,让永康感受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当母亲要求把他从宿舍接回家中时,抵抗情绪开始出现在母子之间。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1、记者:你看你,上了中学,然后上了大学,妈妈还一直陪读在你身边,你觉得这样好吗?

魏永康:我觉得这样不好。

记者:那你为什么不向妈妈提出来说我已经长大了?

魏永康:提出过很多次,但她都不放心。

曾学梅:他自己觉得我过去这样做得都不对,害了他这样子。


2、记者:永康你能告诉我,一件你印象中最高兴的事情吗?用想这么长时间?

魏永康: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上次,就是跟你们看照片的时候,那是去春游,当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尊重我,很愉快。

记者:你接到社科院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不高兴吗?

魏永康:当时也很高兴。

记者:但是你为什么不把它作为最高兴的事情告诉我呢?

魏永康:因为那时候是意料之中的。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对于小魏同学的离世,我深表遗憾。至于他离世的原因,没有相关报道,何况也不是我想探究的。

我只是想说,他缺乏的是精神上的营养!他的一生,好像真的不快乐!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无疆》中写道:一个天才人物的死亡,很可能在全民的悲哀中埋藏着一种历史的福音。


美国神童诺伯特·威纳7岁开始读但丁和达尔文著作。18岁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他在自传《昔日神童》中指出,所谓“神童”是指那些在求学之年(中学或以下)已具有达到成人智力标准的儿童,社会把“神童”过分渲染是错误的。

他还以自己的经历向全世界呼吁:神童并不为社会所需。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中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祖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


幸运的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好像并不那么在意神童这个词了,孩子们似乎逃过了一劫。


事实却不是那样。孩子们正在被“以爱为名”的说辞道德绑架着。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萨默赛特·毛姆在他的小说《人生的枷锁》中描绘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那是一种病,如果你们发现自己有这种病,应该赶快把它治好。


《终身成长》一书中,讲了一则小故事。

马丁夫妇非常爱他们 3 岁的儿子罗伯特,经常吹嘘他有多非凡。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能像他们的孩子一样聪明,一样富有创造性。后来,罗伯特做了一件不能被原谅的事——他没有考进纽约排名第一的幼儿园。


在这之后,马丁夫妇就对他很冷淡。他们不再用以前的方式和他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以他为豪,表达对他的爱。他不再是他们才华横溢的小罗伯特,而变成了一个让自己丢脸并让家人蒙羞的人。

在如此稚嫩的年纪,他已经成了一个失败者。

神童13岁上大学,38岁离世,营养不良?

这个故事,似曾相识,在我们的身边好像都时有发生。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说:教育就是应对生活的能力。


文末,引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的话,与我这样普天下的父母共勉:


不是穿了西服就是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是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我是柏桐老师,关注我,人生路上看得更远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神童   罗伯特   马丁   永康   营养不良   总分   美文   将来   儿子   研究生   父母   事情   记者   同学   妈妈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