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私房钱"

2021年最关心的是什么?

搂着"私房钱"的婆婆,耄耄之年,眼里有光,心中有谱,口中有词……

要问

2021年最关心的是什么?

当属接种新冠疫苗!

这是今年80岁的婆婆说出的“金句”,她时常在电视机前关注疫情,老人对接种新冠疫苗这件事特上心,“你们快点打吧,早打早放心。咱中国现在多好,全民免费!”我和爱人因工作忙没接种之前,她白天晚上催,还语重心长地说:“咱中国疫情控制的多好,对老百姓也负责。”

婆婆的


近日我们接种完第一针后,婆婆算了算日期,在台历上标注了21天后接种第二针的日期。正赶上已在大学打完疫苗的儿子回来,打趣道:“奶奶,您是不是很想和全国人民一起苗苗苗啊?”婆婆白了他一眼,佯装生气:“好好上学!我像你这么大时,吃糠咽菜都填不饱肚子,还念啥书。”接着,她从床头柜里拿出个绣花红包包,说:“岁数大‘苗’不上,但养老金能领上,你们能嘛?”然后,取出一沓沓用橡皮筋扎着的红绿钞票,排在茶几上,依次用手指着说:“这是每月国家给农村老人的养老钱,这是我每年包地的钱,这是大家平时孝敬我的零花钱,咋样?我挺有实力吧。”言语间满是自豪和欣慰。

“哎妈……您怎么有这么多私房钱?!老金太太啊!”爱人故意夸张地伸脖子瞪眼,目光在婆婆和钱之间逡巡,配合她“演戏”,我和儿子乐不可支。婆婆一吧嗒嘴,数落道:“瞅瞅你这记性!我的地是你包出去的,养老金是你领回来的,在家我不就干攒钱吗。”她拍拍钱,又嗔怪道:“这些年你心里咋就没个数。”老公抿嘴一乐,纵容着“老小孩儿”刷存在感和幸福感,家人们都知道,年轻时穷怕了的她,多稀罕把现金搂在怀里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这也是她执拗地不肯把钱放卡折里的原因。

婆婆的

婆婆祖籍河北武安,1942年出生,家中姊妹六人,世代务农。后为生计,举家迁移至东北,颠沛流离中,选择在四平定居。1947年,因为霍乱瘟疫,3天之间,她痛失祖父和三个姐妹,邻居们几乎家家带孝。每忆起悲催的过往,婆婆总会心有余悸,感慨万千。

弹指一挥间,从动乱贫瘠的旧中国走来的婆婆,饱经忧患磨难,也历经了沧桑巨变,见证了蝶变发展、与时俱进的新中国。

她和公公结婚时,当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四个子女相继出生后,生活捉襟见肘。随着改革开放,家里开始卖自制凉粉icon,日子才稍有起色。因交通不便,上30华里外的县城进淀粉时,公公只能骑自行车往返,当时土路坑洼拐岔,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得累个半死。“那可真叫挣钱,你爸挣命换来的!”提及艰苦岁月,婆婆总会泪睫于盈。

婆婆的

抚今追昔,仙逝的公公不会知道,如今,人杰地灵的家乡四平,旧貌早已换了新颜,更加宜居。快捷便利的交通,让距离不再遥远,从农村到城市,即使身处异地,也可体验“同城化”生活。从“骑着毛驴上北京”,到“坐上火车去拉萨”,再到高铁、动车、飞机……,也让国人的幸福驶上了快车道。

“你爷没我有福气,咱家这新楼新车,他一样也没享受着。”婆婆又在替公公惋惜了。“奶奶和爷爷都是家里的大功臣!”见她心情不好,儿子拉住她的手,说:“为了犒劳您,我现在开车带您去吃大餐。”

“去就去,等我换身衣服。今天我请客,全家一个都不许少!”说完,婆婆从“私房钱”里抽出几张大票,准备“散金”。窗台上,一盆娇艳的红玫瑰,映衬着她笑容可掬的脸。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婆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私房钱   武安   婆婆   饱经忧患   抚今追昔   拉萨   多好   养老金   疫情   疫苗   公公   美文   中国   奶奶   家里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