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几点 秋季养猪不用愁!

做好这几点 秋季养猪不用愁!

导读

从炎炎酷暑直接过渡到凉爽的秋天,气温下降较大,昼夜温差更是达到10℃多,对猪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秋季昼夜温差达10℃多,气温太高或太低,都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实践证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保持猪的适宜生长温度,猪在秋季也可以正常生长。秋季气温适宜,饲料充足,在这一阶段,猪上膘较快,对养猪户来说,是养猪的黄金时期。然而秋季气候多变,容易诱使猪只发病,如果猪场管理不得当、预防不及时,会给养猪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养殖户注重防寒、防病、增加饲料营养及猪舍通风,猪的增长较为明显。纵观近年来养猪场的情况,发现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对猪场的管理是有好处的。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养猪场也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将该考虑的事考虑到,将该做的工作做到最好,养猪并不是太难的事。

一、立秋后如何应对环境温差对猪的生长

研究表明,猪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5℃,可是温差与牲畜生产关系未引起重视,实践中,温差对养猪生产带来的影响远比超适应范围造成的损失严重,必须引起重视。

1、时温差(昼夜差)

即24小时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时温差与地区和季节不同有很大差别,一般为8~12℃,当昼夜温差超过12℃时,猪群可能出现异常生理变化,高温时部分猪只食欲减退、便秘、发热等,低温子猪可能出现腹泻,育症状。调整时温差是每一天都要做的最具体的工作。

2、日温差

日平均气温隔日超过5℃时,无论升温还是降温,都会引起猪的异常,日温差大是猪最难适应的气候环境,必须注意天气预报,利用调温措施适时降温和做好保温工作。

3、季节温差

季节温差是显性的,冬夏季分别可出现0℃以下或39℃以上气温,过高或过低温度对猪的生长带来较大影响,主要是降低日增重和饲料报酬,而影响比较严重的是季节交换时温度不稳定,变化幅度大,温差大造成猪疾病的发生和生理不适应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传统观念对季节温度的认识是有错误的,如口头语“冬天保温,夏天降温”其实每季天气变化是渐进性过渡和反复性变化的过程,对猪的生理适应性来说,每季都必须经过不适应过渡到相对适应的过程,必须认识到夏天有冷,冬天有热的时候,动物生理适应不全是高温与低温反应,是温度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往往有些猪场忽视了夏季也就不会去考虑加强保温措施,在引起腹泻的原因不排除的情况下,治疗措施是无效的。

4、小区温差

就整个猪场场地而言,在选址中温度尽量选取能融入周围气候环境中,即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随时与大环境温度同步变化;忌选会产生冷空气和废气沉积的低洼地建场,这种场增加了温差的同时,废气、病菌亦沉积,是易发生疫病流行的场地,必须高度重视。

5、室内外温差

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数与猪舍的设计、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如栏舍空间大小、屋顶高度、瓦面材料的隔温性能、有无天花板、立墙的通风和封闭程度、调节通风保温的设施和附属设备的管理等。

这里着重对设备管理提一些建议:

1)传统做法是工人上班时全面开放卷帘或解除其他保温物,工人下班时全面封闭保温设施,造成人为的温度突变,这便是猪夜间发病和育成猪烦热滚睡大便,影响生产效益又常未引起重视的原因。

2)渐进性分步对室内温度的管理。

6、部位温差

猪舍内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两头与中间有差别,从地面至顶部由低温向高温发展,温度运动物理规律是热气上升,低温空气向高温处移动,不断进行补充形成风速。猪舍应根据这一原理进行设计,传统采取1米以上中部开窗的办法是违反规律的,因猪是睡地动物,开窗的目的是让猪通风降温和排除地面废气,应该尽量把窗通风。

开至地面;高床分娩舍、保育舍,反对以地沟式排污,为减少废气、湿气的产生和存积,建议地面应浮高并以PVC管暗道排污;屋顶部一般都存积大量热气、废气和湿气,建议设适量天窗加强通风,人为形成自下而上的自然通风和换气。

7、体内外温差

猪体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别以晨间最明显。晨间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刻,猪从皮肤和呼吸突然接触冷空气时即引起畏冷、打喷嚏等症状,抵抗力下降而易诱发疾病发生。着重提示的是这种温差都是管理人员人为造成的,尤其是早晨以水冲洗猪体将造成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8、调控温差的方法

认识了调控温差与牲畜生长的关系后,必须采取综合技术予以调控:

1)加强对温差重要性的认识。

2)掌握温差科学,以调控温差5℃为目标要求设计猪场。

3)建议采用卷帘和正压调温技术。

4)严格、认真、灵活地对调温设施进行管理。

二、秋季是养猪的黄金时期

秋季是育肥猪生长佳期,温湿度较为适宜。育肥猪在此阶段生长速度较快,疾病发生概率也较低。育肥猪的饲养是养猪场盈利的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做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加快猪催肥十分关键。为了提高育肥猪的出栏率,缩短养猪周期,增加养猪经济效益,在育肥猪生产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项快速育肥技术措施:

1、挑选好育肥仔猪

挑选育肥仔猪可选在日龄为45 天左右, 体重10-15千克左右, 在同窝中个体最大, 体况、毛色最好的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良种猪,因为饲养优良的杂交品种杂交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屠宰率高等特点。

2、做好育肥猪驱虫工作

猪只在育肥过程中采食生料,长期接触地面,极易感染各种体内外寄生虫。寄生虫不断掠食营养,导致仔猪食欲不振,大为影响育肥效果。做好育肥猪驱虫工作至关重要,驱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驱虫时间

驱虫在春、秋季进行,仔猪45-55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60-70天后进行第二次驱虫。为取得满意的效果,驱虫宜在晚间进行。

2)选用科学方法

给育肥猪猪驱虫前先停喂一顿(约12个小时),待晚间喂食时将药物与饲料拌匀后一次喂给。若采用耳部给药方式驱虫,要注意清洁仔猪的耳部皮肤,药液要涂抹均匀。

3)选择高效安全的驱虫药:驱虫时应选择广谱、低毒、高效的药物,如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15毫克的用量饲喂,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8毫克的用量饲喂。

4)做好驱虫后的猪舍清洁

育肥猪驱虫后要及时采取堆积发酵、焚烧或深埋的方法清理舍内的粪便,并用10%-20%的石灰乳或漂白粉液对舍内地面、墙壁、饲槽进行消毒,以杀灭寄生虫的虫卵,减少育肥猪二次感染的机会。

3、合理配置保健型日粮,提高出栏速度。

营养是确保育肥猪生长速度的重要保证。因此,合理调控营养,才能保持最佳生产状态,配置保健型日粮,提高机体抗病力及饲料转化率,从而达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配置保健型日粮时要根据小、中、大猪的不同需要来配制日粮, 这三类猪对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要求依次为18 %、17 %、16 %, 钙磷比例要求均为1.5:l。猪为满足生长需求,需要10 种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猪的生长。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对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赖氨酸占粗蛋白6% ~ 8%时,饲料中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最高。育肥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保证猪正常生长。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当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导致育肥猪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生长速度下降或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出育肥猪保健品—大莊素,从营养调控入手,彻底解决育肥猪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抗病力差等关键性难题。每吨日粮中添加5公斤大莊素,补充育肥猪生长所需必需氨基酸及功能性矿物质,显著提高育肥猪只生长速度,使猪只提前10-15天出栏,135天生猪体重可达220-230斤,抗病力显著增强,大幅度提高胴体瘦肉率及屠宰率。

4、给生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1)供给合理密度圈舍

小猪要游, 大猪要囚。小猪每头占地0.8 平方米, 中大猪每头占地1.5 平方米为宜。

2)做好畜舍清洁、消毒工作

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新鲜,畜舍粪尿及时处理,定期做好干粉消毒,保证畜舍微生态环境平衡,每周喷洒一次护舍安(畜舍地面、料槽等),有效吸附畜舍病原微生物、抑制细菌微生物的繁殖,同时有效接种有益菌,确保畜舍微生态平衡,使猪只处于健康环境状态。

3)注意畜舍温湿度

小猪怕冷, 大猪怕热。猪生长的适宜气温为15 ~25 ℃ , 生长最快的最适气温为2 ℃ 。所以秋季是最适宜育肥猪生长的季节,但因注意早晚温差较大,应进行保温(畜舍门窗应关好)。在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的情况下都会降低猪的生长速度,因此,猪舍内的相对湿度以50% ~ 70%为最佳,若发现畜舍过于潮湿,则可立即喷洒绿叶护舍安,有效吸潮去湿,保护猪群健康。

三、养猪黄金期必须抓好三件事

秋季是养猪的黄金时期,因为在这个季节,猪生长发育较快。凉爽的气候及适宜的湿度最适合猪的生长。因此,养猪农户要抓住秋季这个黄金时期,提高养猪的水平,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下面针对秋季养猪方面做以下介绍:

1、秋季养猪要重猪群管理

秋季在育肥猪饲养期间,最好按体重分两阶段饲养(育肥前期2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根据猪体营养需要,选择当地饲料资源,利用浓缩预混料,为猪只配合全价日粮。在猪群管理方面:一是做好合理分群,一般每圈饲养10-20头为宜,保证每头猪有适宜的栏位面积(通常育肥前期0.4-0.8 平方米/头,后期0.8-1.2平方米/头),并保持同一圈栏内的猪只体重均匀。二是做好猪只“三点定位”的调教,使猪群从开始就养成固定地点排粪、采食和睡觉的生活习惯。

2、秋季养猪要防病

秋季,猪最易患猪瘟、流感、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等病。在这个季节,防治这些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生猪饲养管理,严防风、寒、湿的侵袭,加大通风换气,及时清除圈内粪尿、污泥、浊水,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卫生,加厚垫草、防寒保暖、防止褥疮,是秋季生猪饲养工作的重点。

3、秋季养猪要注重饲喂管理

在秋季养猪时,除加强常规饲料管理外,还要做好猪饲料的储备和育肥催肥工作。秋季,红薯、洋芋、花生秧、豆秸等粉碎后发酵都是很好的猪饲料。薯类块茎、豆类荚茎等可晒干粉碎后再用来喂猪。

在饲喂方法上采取生料湿喂、单独饮水的方法,粉状配合料,按1:1-1:1.5的比例在喂前加水调制。建立定时和定量饲喂的生活制度。为促进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育肥猪每天日粮可分3次定时饲喂,此外,猪的食欲一般是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弱,因此,在一日内每次的给料量大致可按早晨35%、中午25%和傍晚40%的比例分配。

四、猪场疫病防治工作

每年的秋季总是被称为养猪黄金期,因为进入秋季猪长膘快,饲料利用率高。但是秋季也有不利的地方,气温昼夜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如果猪舍潮湿寒冷,就会大大增加猪的发病率和降低猪对饲料的利用率。

1、猪舍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是指消灭猪舍环境中的病原菌、阻挡或切断以及预防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每个猪场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疫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消毒制度,以确保猪群能健康的发展。另外猪场消毒工作到做到360度无死角,不可以遗漏一个角落。只有猪场消毒工作全方位做到位,才能使猪群有一个好的安全保障。

2、猪群预防保健

保健主要是降低猪场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猪群自身的抵杭力。进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大,养猪户应根据猪场具体的生产情况,对猪群进行保健措施还是非常重要的。

3、疾病防疫

疾病防疫主要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猪场的疫病传染,所以每个猪场都少不了疫苗接种这一环节,因此养猪户正确和合理的选择疫苗显得尤其重要。

小结:

经过酷暑的洗礼,给我们的猪群饲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地方。猪群度过漫长的夏季,其机体会受到一定的损坏,在后期容易产生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养猪户要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猪群的保健工作,使猪能健康的生长。而在秋季主要注意保护猪群的呼吸道,因为秋季是呼吸疾病的爆发季。另外因为气温的原因,秋冬季猪群还容易患上流行感冒。在进入秋冬季节的时候,养猪户要把猪群度夏之后的潜在危机解决掉,让猪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进入秋冬季。

五、秋季养猪一定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因为季节更替,可能会爆发疾病,气温的突然降低也只是应激,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有问题,才想到治疗,猪场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猪免疫力比较低,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些秋季养猪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防寒保暖

其实疾病很多都发生在天冷的时候,一方面为了保暖而采取密封的环境,疾病容易传播,另外天冷的话,咳喘会多发,是典型的群发性疾病,一旦发病就是整个猪场的问题,因此要做好防御措施,搞好门窗,防止漏风,防止潮湿,也可以做好舍内温度,注意保温和通风相结合,小猪怕冷,大猪怕热,需要养殖户注意。特别是这种早晚温差很大的天气里,更应该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千万不能疏忽大意,导致疾病。

增加能量饲料

严格防止霉变饲料。天冷的情况下,猪需要更多的能量,要调整配方,增加营养,提高采食量,增加玉米的比例,可以更适用于猪的生长需要,秋季下雨较多,饲料非常容易发霉,新鲜玉米放置一会,就已经有霉菌毒素产生,脱霉剂主要还是用于看不到的霉菌毒素,等肉眼可见发霉的时候,给猪吃肯定问题很严重,青料储存不当,会形成亚硝酸盐,猪中毒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就像我们古话说的:病从口入,猪生病也可能是因为吃坏了东西,跟人是一样的,所有有时候,养猪需要更加的精心。

注意空气质量

秋天还是以控制温度为主,但是还是要注意通风换气,晴天多通风,阴天雨天少通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通风的最佳时间,最好是在棚顶开个通风口,需要通风的时候就打开,不需要就关闭。

注意疫情加强卫生消毒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秋季容易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重点预防蓝耳病,猪瘟,伪狂犬,流感,传染性胸模肺炎这五种病,每天清扫一次猪舍,三天一次消毒,保证猪场卫生,发病率也会相应降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秋季   养猪户   猪舍   驱虫   猪场   温差   美文   气温   饲料   生长   温度   季节   疾病   发生   环境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