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10月25日,一辆载有通许县竖岗镇竖岗村贫困户、群众代表、党员代表、教师代表及镇、村领导共59人的大巴车,来到了省农科院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拉开了本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当地精准扶贫活动的序幕。

10月23日,本报社常务副社长李志民接到通许县竖岗镇竖岗村支部书记胡建峰的求助电话,胡建峰说,虽然想尽快让本村贫困户脱贫过上富裕生活,但苦于没有项目,想让本报社联系并安排到省农科院参观学习,开眼界,找项目,求品种,学技术。于是,李志民立即与省农科院的领导联系沟通。省农科院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园艺所3位专家,负责参观引导、项目介绍,力求让农民朋友满意而来,满载而归。这3位专家分别是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蔬菜栽培室助理研究员杨凡博士、梨课题助理研究员郭献平博士、葡萄课题副研究员吕中伟博士。

参观第一项内容是工厂化育苗和创意农业。已进入园区,仿佛进入了一个五颜六色、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蔬菜世界。在这里,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蔬菜栽培室助理研究员杨凡博士,向广大农民朋友讲解了现代化工厂化育苗和创意农业的相关内容。他说,目前现代化工厂化育苗与传统育苗相比,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统一集中育苗,苗质量好长势壮,节约时间。关键的一环是基质要制作好。在基质的配方方面,选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是一种复合菌剂,确保在整个苗期能预防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这种微生物菌剂还可以帮助作物更好地在穴盘里盘好根,在定植移栽的过程中不容易散棵,成活率高。在嫁接苗方面,目前该蔬菜栽培室自主研发了一种双断根嫁接技术,省工省时、嫁接成活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定植后缓苗非常快、效果非常好。

参观第二项内容是梨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示范。来到梨园,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梨树,高低、形状相同,好像复制般的艺术品,树上面覆盖一层防鸟网。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梨课题助理研究员郭献平博士向农民朋友们讲解了梨的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相关内容。他说,目前示范园区有32个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合我省即周边地区推广的主要品种有秋月、华山、中梨1号、黄冠、圆黄、红香酥、晚秀、玉露香、红早酥等。栽培模式一是省力密植栽培,这是梨体系最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也是大面积栽培的首选模式之一,具有结果早、丰产早、技术简单、省力省工、便于机械化作业、优质商品率高等优点。行距3~4米,株距1米。二是棚架栽培模式,有单臂龙干、双臂顺行、Y字型等,具有优质商品率高、工作效率高、效益高、抗风、抗病虫和果品优质等优点,也是大面积栽培的首选模式之一。在新技术使用方面,采用了整形修剪、花果精细管理(自制花粉、人工授粉、疏果、套袋)、养根沃土等肥水管理(开沟高标准建园、果园深翻、秋施基肥、果园生草、肥水一体化与叶面喷肥)、物理与生物防治病虫鸟草害(杀虫灯、性引诱剂、迷向丝、释放赤眼蜂、防鸟网、黑地膜与地布等)、果园机械化管理、果品贮藏六大系列30余项技术。

参观第三项内容是葡萄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示范。一进葡萄园区,一条葡萄架装饰的走廊映入眼帘,令人赏心悦目。在葡萄栽培棚前,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葡萄课题副研究员吕中伟博士向广大农民朋友们重点讲解了葡萄发展好的几个方面。一是果树品种选择一定要市场化。二是果园管理要机械化,在建园的过程中要加大行距减小株距,能用机械化管理的就尽量使用机械化管理,减少使用人工。三是考虑到资源节约化,尽量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尽量多施有机肥。四是一定考虑果品安全化,现在消费者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这个果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重视。只有做到这四点,才能把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及配套的栽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只有这样生产才能把果树行业做大做强。

听完专家的讲解后,竖岗镇竖岗村村民胡建军说:“在家没有那么多见识,毕竟这里是一个高科技的示范园区,回去不管怎么说吧,得和乡亲们商量一下,到这儿买一些好品种果苗引进栽培,最重要的是还得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这次村里带领我们来郑州参观学习,我很满意。我们的日子看来有奔头喽!”

参观完后,竖岗镇竖岗村支部书记胡建峰无比激动地说:“这一次组织我们村贫困户群众代表,来农科院参观学习,主要是让贫困户开眼界,学一些先进的好经验、好的技术,我有决心带领我们村这23个贫困户53名贫困人员在2020年以前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我有决心有信心一定带领贫困户种植、引进这些好的梨品种,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次参观活动是由村里主导,镇政府指导,贫困户参与。竖岗镇副镇长董顺伟说:“竖岗村的贫困户也好,群众代表也好,他们唯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技术。下一步咱回去要发展高效农业,这个果树的种植,亩效益要远远超出种植农作物。作为咱竖岗镇,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保障竖岗村这23个贫困户在2020年以前全部脱贫。”

作为本次活动的牵线联络方,本报社常务副社长李志民说:“虽然今天很累很辛苦,但能为咱农民朋友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欣慰。本报‘立足科技,服务三农’,多年来一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要将省农科院等相关的科研院所部门、高校示范推广的优秀项目,特别是农民非常急需的各类农业致富项目推荐给农民朋友。这是本报作为全国农业战线的百强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田间地头的形式,将农民需要的科技致富项目很好的体现出来,以此来彰显出本报的责任和担当。本报社这一次牵线联络农民兄弟进城开眼界,来寻找科技项目,将省农科院这样优质高效的项目和本报社服务三农的一种行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今天这样的形式,开门送科技、开门讲科技,把党和政府的富民声音传达到位,把十九大的精神传达到位,将我们的三大攻坚战的决心体现到位,将精准扶贫的决心体现到位。本报社也祝愿农民朋友这一次的实地参观学习,找到好项目、好信息、好技术 ,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本报社常务副社长李志民(前右)向专家了解蔬菜育苗技术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蔬菜栽培室助理研究员杨凡博士(持话筒者)在介绍蔬菜立体栽培模式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梨课题助理研究员郭献平博士(前右)讲解梨的管理技术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葡萄课题副研究员吕中伟博士(左)讲解葡萄发展注意事项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竖岗镇副镇长董顺伟接受媒体采访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竖岗镇竖岗村支部书记胡建峰介绍该村精准扶贫工作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竖岗镇竖岗村村民胡建军说出了这次参观学习的体会


河南科技报社与省农科院联手开展助推精准扶贫活动

村民饶有兴趣地认真听专家讲解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民 张传胜 通讯员 张悦雯 李鑫 徐岷鹏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农科院   报社   贫困户   河南   新品种   精准   研究员   美文   园艺   课题   葡萄   蔬菜   品种   研究所   博士   农民   项目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