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113)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113)

隐形杀手无处不在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www.91zhongkao.com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113)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有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案卷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2.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中国青年报   有害物   肺泡   呼吸道   毒性   美文   直径   无处不在   颗粒   中考   效应   语文   防护   食物   担心   空气   人体   人类   专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