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弯道超车超管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弯道超车超管用

敬业与乐业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文章的观点如: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字音字形:


旁骛(páng wù)

亵渎(xiè dú)

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佝偻(gōu lóu)

蜩翼( tiáo yì)

骈进(pián jì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理的人 比 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写作背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词语解释:赃物(zāngwù):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伟大的功绩。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惊骇(jīnghài):害怕,恐惧。箱箧(xiāng qiè):箧:小箱子。箱子。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不可名状 (bù kě míng zhuàng ):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的。
瞥见(piē jiàn):一眼看见。
谴责(qiǎn zé):严肃申斥。


论教养


作者介绍

德米特里· 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 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 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 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 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 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 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 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 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 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基础字词:


贸然(mào) 大发雷霆(tínɡ) 恕我直言(shù) 恪守(kè) 自持(chí)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涵养(há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e) 嚼东西(jiáo) 尴尬(ɡān)


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 就决定做法。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 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 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 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 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 嘘。擂,打鼓。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 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 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 时机,形势。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 或自然的。

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 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 的事例。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 “优雅风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列宁格勒   英法   雨果   孔子   全篇   弯道   法门   知识点   上册   管用   美文   论述   敬业   趣味   九年级   单元   题目   语文   形容   道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