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古代文人大多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人生阅历极其丰富。他们善于从生活经历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非常平凡的生活内容和自然风光中提取深刻的道理。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古代文人。在他的2700多首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主题十分突出。我们现在知道,“不知庐山真面目”和“雪木爪”一经问世就流行成语。本文与大家分享的《东兰梨花》是苏轼笔下蕴含人生道理的经典诗篇。写这首诗时,苏轼刚满四十一岁,却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的相继离世。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在政治上,苏轼因新旧党派纷争,被迫离开朝廷,四处奔波。西宁十年(1077年)春,苏轼赴徐州就职,为孔宗翰写绝句五行,继任密州知府。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东兰梨花》是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咏物诗。它主要通过梨花的歌声来表达苏轼对春日的感叹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淡漠、对挫折超脱的思念和情怀。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意蕴。清代《唐宋诗词》曾这样评价这首诗:“绝句中偶有深情流露,绝句中刘蒙与刘蒙平衡”。梨花苍白,柳树深绿,柳絮飞扬,百花齐放。惆怅的东兰一缕雪花,人生明朗。首先是“梨花淡白柳墨绿”这首诗的第一句,即梨花透出淡淡的雪白,柳树透出浓浓的深蓝。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这首诗虽然只从颜色上描写了梨花与柳,但苍白的梨花、墨绿的柳叶、衬着梨白的柳绿,无疑将熟悉的梨花柳的春景栩栩如生。同时,也象征“一绿二白”,寓意苏轼十分天真,也对应最后一个字“清明”。紧接着第二句“柳絮飞过城”,意思是春风一过,柳絮飘扬,满城苍白梨花。如果第一句是对梨花柳树的静态描写,那么这首诗就是动态描写。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我们都知道柳絮和梨花盛开,说明春天最旺盛,但需要注意的是,苏轼在这里并不是在赞美春天。正是春愁的深浅,反映了他的春愁的深浅,这才对春天转瞬即逝,人生苦短。那么,我们再看看《忧郁的东兰一株雪》的第三句,即此刻忧郁的我,在东兰,如梨花般苍白如雪。从前两句,我们就知道梨花的颜值和神态了。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这首诗的主要亮点是梨花的魅力。而在大海中历经风风雨雨的苏轼,一生清白大方。不就是这里的“雪”吗?所以这首咏梨花的诗,其实是在咏唱自己。最后是第四句“人生要看得多清楚?”,也就是人生到底能看透多少次?结合苏轼的年龄和创作这首诗的经历,这首诗不免感叹生命的短暂。但更重要的是,苏轼冷漠地看待生活,从挫折中得到了超然的思绪和情感。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也就是说,在政治失意的过程中,苏轼看穿了繁杂的事业和生活,所以他想和丽华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把自己说清楚。对我们来说,虽然不会像苏轼的人生在大海中跌宕起伏,四处奔波。但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我们迟早会遇到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苏轼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朴实朴实,却蕴含深刻的意蕴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像诗中的“雪”一样清理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至于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看苏轼的这首诗,李华的性格和苏轼的思想都是高贵的。淡漠地看待生活,从挫折中超脱的思绪和感受,无疑是值得铭记的。你怎么看苏轼的诗?欢迎大家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东兰   朴实   意蕴   绝句   墨绿   柳絮   柳树   深浅   梨花   淡漠   超脱   文人   美文   苍白   挫折   深刻   春天   语言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