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懂分寸,知进退

做人,懂分寸,知进退


懂分寸,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从古至今,我们为人处世,往往离不开“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也正是这“分寸”二字。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分寸。


掌握分寸如同拿起一把散沙,手指间的力度太松了,沙子便从指间流逝。抓得太紧了,又反而加速了沙子流失的速度。


这便是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做人,可以不聪明,但是不可不懂分寸。


做人,懂分寸,知进退


做人,要讲分寸



讲究分寸,就要学会外圆内方。


所谓刚极则断,强极则辱,毫无分寸的硬闯对我们的人生毫无益处。


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外圆内方。


心有良知璞玉,身怀世事洞明。


在经过争强好胜,严于律己,也严于待人的时期,曾国藩学会了收起自己的棱角,虽然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但对他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宽和了起来。


鲍超身为曾国藩手下的一员猛将,也曾经和曾国荃闹过矛盾,不想再做下去了。


对于此事,曾国藩提点鲍超说:你就这样撂挑子,知道情况的人明白你只是和老九闹意见。不懂内情的人却会怀疑你对朝廷不满,你这样做,不正是给别人留下把柄吗?


为人一定要讲分寸,不能太过自卑,过于卑微最终都会变成懦弱;同时也不能太过高傲,傲气太盛,最终会让一个人变得咄咄逼人。


《易经》中提示我们:性格上要讲求内外协调,不扬不抑。太过内向以至于性格保守不好,太过外向以至于变得张扬也不好。


唯有刚柔相济,外圆内方,张弛有度,有礼有节的品格,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做人,懂分寸,知进退


人际交往,也要讲分寸



无论是多亲近的关系,保持距离,要懂得“礼让”都是很重要的。


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说的话也要有所不同。


曾国藩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提出“慎言”的重要性。在他的观念中“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而在曾国藩家训中也有“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之语。


曾国藩寻找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分寸,经历了一个蜕变的过程。


在三十岁之前,年轻气盛的曾国藩并没有意识到说话应有分寸,因此时常语出伤人,曾国藩将自己这一阶段的言行评价为:“说话又多戏谑”。


对此,曾国藩很多好友都曾直言他的不足,甚至用“高已卑人”,“太刻薄”,“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等尖锐的言辞评价他。


不计分寸的言行的确让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人,在人际生活中碰了钉子。


与朋友交往的时候更要讲分寸。就算是开玩笑也要言之有度,直戳人伤心处的玩笑就是语出伤人。


直爽,是美德,出言无状,却是万万要不得的。与人交往、说话要讲分寸。开玩笑要有度,过犹不及,反会伤人,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


朱熹曾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处事讲分寸,凡事过则损。把握分寸,在处事之中也是很重要的。对待一件事的功过得失,更要有“度”。


太史公曾言:“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做事要懂分寸,知进退。乘风破浪的勇气可成大事,急流勇退的智慧,也能帮我们及时止损。


距今两千年前。子贡曾经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又问“然则师愈与?”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


做事总是逾越分寸,就像才能不如别人一样,都能成为处事之路上的掣肘。


曾国藩因建立湘军而为世人称赞。从组建湘军到湘军倒使其壮大,曾国藩一直都是这只军队的核心人物。


当年湘军为剿灭太平军立下了大功,湘军风头日盛,曾国藩也开始注意起“分寸”的问题。在兵权大事上,庞大的湘军就可能引起疑心,变成曾国藩的索命绳。


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让清廷放心,并没有将湘军发展成私人武装。此举,也可以说是在风起云涌的政坛上拯救了自己。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做到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易经》中也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一个节点上,就必然发生变化。对待事物的这一发展规律,会处事的人总是讲分寸,懂变通。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


做人有分寸,自然人情练达。做事懂进退,自然事半功倍。


掌握做人的分寸,懂得做事的尺度,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方寸之间,生活的更加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太平军   璞玉   进退   分寸   易经   孔子   外圆内方   过犹不及   湘军   兵权   直爽   人际交往   美文   伤人   说话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