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渡黄河承留人民支前忙 | 作者:孔凡群

大军渡黄河承留人民支前忙 | 作者:孔凡群


1945年,承留村已经成为济源地区较早的解放区之一。他们欢天喜地的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提出的战斗口号是:一年过黄河,两年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这一年,麦季小麦收成较好,承留村民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筹援军粮。7月,愉快地接受了上级领导分配的征集100石军粮的光荣任务。接到任务后,承留村积极排查村民的种地亩数和收获情况,做出每农户每人只留七斗口粮,其余全部上交作为军粮支援前线的决定。

顺利完成征收任务之后,由村里派车送往今思礼镇的竹园沟入库管理。

就在征收粮食的同时,又征收了一大批做军衣用的棉布,还承担了制作300双军鞋的光荣任务。这些任务均由村妇救会牵头,统一尺码,统一剪裁样式,按妇女人数分摊制作完成。工作紧张有序的顺利进行着,到7月底,全部上交党组织。

7月下旬,区委召开紧急会议,专门部署解放军渡黄河开辟豫西战场的准备工作。其中比较紧急的是区委安排承留村要迅速筹备30方干燥粗大的木料,供解放军渡黄河造船使用。接受任务之后,村长孔庆贤派副村长赵伯玉和农会主任赵本溶跑遍了全村,也没找够木料。情急之下,最后只得来到承留村东的玉清宫庙院,看到庙里的大梁柱子都比较粗大,并且全是干燥的上好木料。于是,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拆庙收集木材。当天,玉帝殿、三清殿等几座庙被拆除,收集了一大堆干木料,并且派了10辆大车,由20个民兵押送,连夜送到大峪关阳造船厂解板造船,共造船43只,为大军渡黄河提供了船只保障,圆满完成了上级分派的任务。

1947年8月,为参加全国性军事反攻,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陈庚、谢富治)大军从晋南出发经曲沃、翼城、沁水、阳城等县向黄河北岸的济源县开来,驻扎在黄河岸边,进行简短休整。其间,补充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和随身携带的粮食等,整装待命,准备渡河。

8月20日,渡河总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指挥部当即决定,将所有渡河的船只拖到河边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准备强渡黄河天险。

渡口选择在杜八联以西30华里的关阳、长泉、毛田等几个渡口。这里的河道虽然河面狭窄,适宜强渡。但是,黄河两岸奇峰对峙,河流水急浪猛,地势十分险要,并且南岸更有国民党凭借黄河天险修建了强大的河防工事,布置了优势兵力,到处布下明碉暗堡,用火力严密封锁着。

21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泞,给拖船带来极大困难。当地老百姓急中生智,将麦秸铺在山沟里,将船只在麦秸上顺滑,经过人拉强推,顺利将船只推入每个渡口。当时,承留村的村长孔庆贤带领民兵队30人和10辆装载粮食弹药的大车,也进入了支前阵地。

8月23日凌晨,渡河总攻开始。引渡任务由杜八联葫芦队担任,几个渡口同时开始渡河。当先头部队的船只刚渡到河中间,南岸守军就发现了我军渡河的船只,慌忙开枪射击,企图阻止。这时,只见我军北岸的炮火一齐开炮发向敌阵。在有力的火力掩护支援下,霎时,渡河变成了激烈地强攻。

在炮火的掩护下,我先头部队迅速登上南岸滩头阵地……

渡河整整进行了一天一夜。24日,我村的支前队伍也随部队顺利渡河。支前工作整整进行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直至打下灵宝县,承留民兵才得胜返乡。


作者简介:孔凡群,退休教师,《承留村志》主编,《承留镇志》资料员,钟情红色文化。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黄河   解放战争   济源   麦秸   先头部队   天险   木料   民兵   炮火   渡口   村长   船只   南岸   大军   美文   解放军   粮食   作者   孔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