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残障人士”

大家好‬,这‬是“发现‬生活‬一抹‬光‬的‬静静‬”‬第‬107篇‬文章‬,记得‬点击右上方“关注”,不断‬为你‬分享‬生活‬哲理‬与‬乐趣‬。

当下的“残障人士”

如往常一样踏上轻轨,靠在进门扶手处,但那一刻我突然迸发出一种观点,以前我总会凭借时间与经验,找准那一截车厢必定有位置,可今天我如愿后,却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快速走向或跑向空位处,而是自然地停留在门后侧。

早上上班者不外乎是一些中年或青年人,还有一些小学生,但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抢到位置,其实有一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比如目的地太远,手上提有重物,人不舒服等想要通过坐来得到缓解,可大多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反而是一些身强力壮之人独占先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畅速,载人工具的发达,我们身附的11路早已不复存在,买房、租房、逛街、娱乐,常常选择离交通、目的地最近的地方,好像多走几步路,就是对双脚不够尊重,恨不得taxi马上就出现在眼前。这样如此一来,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明眼上娇滴滴的女人与男人。

当下的“残障人士”

有一个问题一直值得我们反思与深讨,当代年轻人自从离开学校后,好像运动二字已被遗忘与淹没,特别是上班人士,出门公交车,轻轨、出租车,下车后步行几十米到公司,然后一坐就是一天,直到下班又是轻轨,回到家吃饭洗澡又是一天,日益重复加上平日的劳作,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完全把自己的健康抛之脑后。

当然也不排除有很多人很注重锻炼,常常健身卡一大堆,计划清单一大列,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不外乎在朋友圈晒晒健身服、健身房、姿势与场景而已。

其实突然想到“残障人士”这个概念,有点迷茫,我们简单地理解为身体缺陷者,但明明身体健康并完好无缺的人,为什么却跟残障人士一样永远迈不开双腿呢?

前段时间有位姐姐从外地回来,跟她一起去打卡洪崖洞,大家应该都知道重庆是由地形而决定,俗称是一座山城,而二十几岁的姐姐,在出轻轨时竟然对十几步的梯台感到无奈,一边气喘吁吁,一边又直呼太累,受不了,可想这样的身体状况能不令人担忧吗?


当下的“残障人士”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形成了一种习惯,养成了一种懒惰,跟葛优躺的寓意差不多,不想动,不想走,只想坐着,躺着,然后看视频,看电视,就这样漫无止境的渡过。

有时候总觉得脑袋是活的,而身体反而是死的,我们一直靠意识活着,而并非靠心脏存活,除了还对得起上半身的双手,好像下半身的行走也只是追加不必要的附属品,明明相对残障人士而言,我们拥有很好的先决条件,可最终却赤裸裸地与坐在轮椅上的人一样,望而却步。

在生活里随心而欲,在大环境中求得生存,在当下不跟随大众,其实很难也很平凡。我们总会管不住挪动的自己,每当想控制的时候,就像皮亚杰论述的概念一样,如儿童般有可逆思维,却不如儿童般清晰明亮。

当下的“残障人士”

看完记得给我点个赞,谢谢你的鼓励,我会借你的力量继续前进![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残障   漫无止境   人士   完好无缺   身强力壮   附属品   先决条件   重物   轻轨   美文   目的地   姐姐   身体   位置   儿童   交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