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做人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性格重要?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

少不读“水浒”,是因为梁山好汉太过凶猛好斗,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模仿。

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里面的人物个个足智多谋,担心人生经验本来就丰富的老人,读了之后更加老谋深算,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三国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连三岁小孩都会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国演义:做人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性格重要?

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智慧型人物代表,加上三国演义明显的感情倾向,他在广大读者心中的形象是非常良好的。

但是任凭诸葛亮怎样的足智多谋,最终蜀国还是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纵然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孔明先生身上探讨一二。

首先,作为一国军师,诸葛亮在能力方面是非常合格的,那在为人处世方面呢?

刘备是尊敬他,可这种尊敬里面带有几分疏远,他们始终没有真正的推心置腹。

如果一场战争中,必须要牺牲诸葛亮或者张飞,让刘备来选,他肯定会选择牺牲诸葛亮

三国演义:做人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性格重要?

诸葛亮与刘备

诸葛亮太过功高震主,刘备始终防着他的。他不太懂得安抚刘备的戒心。

就像在职场中一样,领导肯定喜欢听话的下属多过能干的下属。

这是对上,对下呢?

诸葛亮对关羽张飞等人发布号令,从来都只是让他们去执行,而不告诉他们原因

这种做事方式让关张二人常常大为光火,对诸葛亮的态度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太曲高和寡,不肯降下身段去和将士们喝酒吃肉。

他在军中的人气与威信就比不上处世随和的庞统。

比如诸葛亮对关羽千叮咛万嘱咐,只需在荆州守好就行,不要招惹吴魏两国任何一方。

可关羽本来就对他有些不服气,怎么可能背地里还乖乖听他的话。

最终导致蜀国痛失荆州与关羽,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三国演义:做人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性格重要?

平素对诸葛亮多有不服的关羽

第二,诸葛亮作为一个领导,事事亲力亲为。

《出师表》纵然感人涕下,但是他这么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不但把自己累坏了,还不能为蜀国培养出得力的干将。

因为他的下属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一直是诸葛亮自己在推着整个国家往前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后,诸葛亮在部分人身上未能很好的知人识人。

他的徒弟马谡跟着他学习十几年,他竟然不知道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并无实际才华。

马谡的刚愎自用,最终大意失了街亭,诸葛亮也只能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做人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性格重要?

诸葛亮与爱徒马谡

诚然,诸葛亮无论是从才华上还是德行上,都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人们也常说“卧龙凤雏,都带不动桃源三坑”。

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蜀国的失败,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各种主观的原因,其中肯定也包括诸葛亮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演义   卧龙   梁山   夙兴夜寐   桃源   荆州   街亭   足智多谋   蜀国   水浒   美文   下属   才华   尊敬   性格   原因   能力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