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这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一个人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度发达的时代,繁杂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让我们容易变得浮躁。

有的人,为了寻求热闹,整天呼朋唤友,饮酒作乐;有的人,不甘寂寞,内心空虚,在刷抖音刷视频中消磨时光。

人生没有志向,则年华虚度。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无物欲乾坤静,安静是为了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只有心境空灵,才能容纳万物,生命也才会变得丰富,达到自由洒脱、逍遥自在的境界。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真空生妙有”,只要开凿了池塘,明月总会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应该慢慢学会安静,把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安静与内心丰富并不冲突。

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孤独,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但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也觉得万般愁苦。

安静的起点是不受欲望的牵缠,抛开固有的偏见,在滚滚红尘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凉,从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惬意的人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安静,不必遁入山林,与世隔绝,而是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的生活,在凡尘中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

安静,是为了窥得自然神机,获得一种灵性,在平凡的生命旅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朝时的隐士陶弘景,有朋友劝他出山做官,他用一首诗回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生活的秘密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生活是不能与人分享的。

真正的安顿,是内心的安顿。心若没有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愿此生,安静地享受生命的完整。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生活有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蜀汉   怡悦   无事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纷扰   才干   志向   诸葛   美文   心境   害怕   安静   内心   平凡   儿子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