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互学”乐无穷

下面是小学高年级的一位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生:“上体育课跑步时,我发现大家都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跑的,在大型奥运会上,运动员们也是如此。这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师:“你真会观察,你的小脑袋瓜真会想问题。不愧是咱班的智多星。能不能借助书籍和网络寻求一下答案呢?”

一天后

生:“老师,谢谢您。我从网上查到了。人的心脏在胸腔左侧,人体左侧胸腔的重量比右侧胸腔更重。逆时针跑就是借助向心力,这样跑起来能更省力。” 师:“你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简直是爱迪生第二!”

这位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此司空见惯的逆时针跑圈现象,我们有多少人注意过?我们今天孩子所缺失的,不正是这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吗? 作为老师和家长,又该奉行怎样的理念,才能切实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呢?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充分告诉我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是创新的开始。 麦克德尔米德是当今导电高分子和纳米材料研究的著名教授,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是:大家太忙于学习了,没有时间问问题。谈到自己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他回答说:“提出一些简单的、像孩子一样提出的简单的问题,然后去工作、工作、工作,然后再还像孩子一样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再工作、工作、工作。在美国,当老师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有更多的学生会问‘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不会。”他还特别追加了一句“互教互学”,学生要向一切发问,老师或家长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

现以推进读科普读物为例谈一谈如何实施这种上课模式。

第一步:教师或家长提出一些有分歧性的问题,多媒体出示,如:萤火虫都会飞吗?蜂王浆是是蜂王产的吗?大象的鼻子是由无数软骨和肌肉组成的,对吗?……每小组学生选取一个或几个进行探究。然后推荐相关读物,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

第二步:各小组选取不同的书籍分散或集中阅读,各自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及问题答案由小组长汇总。

第三步:全班展示。由小组派代表或全组人员集体上台汇报本小组研究成果,供全班师生研讨分享。各小组也可以以PPT 或纸质的形式出题测试,以十个题目百分制为例,答对的队该队得十分,答错了,给出题的队加十分。以小组的竞赛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竞争与合作互为依存。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中,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每位孩子都竞相表现,形成了课上课下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

在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还纠正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并不是所有的萤火虫都会飞,雌萤火虫没有翅膀,所以只能生活在地上。蜂王浆并不是蜂王所产,而是工蜂头部营养腺和上腭分泌的混合物 ,是蜂王终生的食物。大象的鼻子并非只是鼻子本身,它还包含象的上唇。一头成年象的鼻子有1.5米长,没有骨头,全部由肌肉组成,共有150000块呢,这就是象鼻如此灵活的重要原因。在天气炎热时,大象用耳朵当扇子,因为它的耳朵总面积有4平方米,分布着大量的血管,血液流经耳朵时,就可以被冷却5度之多。磁铁在遇热时会失去磁力……这样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孩子们不断发现,不断产生新的惊喜,从而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更加乐学善问。

胡适在三十年代做北大校长时曾寄语大学毕业生,生活总是需要有问题啃咬着自己,去研究去解决它,这样才能做出成就。他本人的一个观点是:“与人交要在有疑处不疑,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蜂王   蜂王浆   逆时针   胸腔   萤火虫   美文   大象   鼻子   耳朵   小组   家长   老师   发现   孩子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