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花木兰》和中国人心中的花木兰差在哪?

今天看了电影《花木兰》,这部由迪士尼来制作的关于中国历史传奇人物的故事。在2018年迪士尼宣布将要拍摄《花木兰》并且由刘亦菲主演,以及国内一些顶级武打明星参演的时候,我是非常期待的。

赶上疫情,这部电影一拖再拖,如今随着万众期待在顺利播出后,豆瓣评分却仅4.8分,国内口碑也烂的不忍直视。这部阵容豪华的大ip、大制作的电影到底差在哪了?

迪士尼的《花木兰》和中国人心中的花木兰差在哪?

其实这个电影的口碑现在是两极分化的状态,在外网大部分的外国人都觉得这个电影还是很好看的,外网可以说好评如潮,但是国内口碑却如此烂,我想归根到底还是“水土不服”所导致。

迪士尼的花木兰不是我们小时候所了解的那个花木兰。


外国人拍的《花木兰》,如果单单说电影的话,就是一部很具有迪士尼风格的武打影片,它其实是可以到及格分的。由于文化差异,美国人对花木兰有自己的理解,电影表达的是多是女性独立,是木兰奋勇杀敌,是一位有着女儿身的民族英雄。

我第一次知道花木兰的故事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那首要求背诵全文的《木兰辞》,在我少时学习木兰时,老师所传递的更侧重于就是“忠、孝”二字。

木兰替父从军是孝顺,保家卫国是精忠。“忠、孝、义”的概念被一代一代的传递着,仿佛成了木兰的标签。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我对花木兰有了别的想法,也更让我着迷于木兰的魅力。木兰生活的时代大致在南北朝,在那个时代刚健潇洒的女子有很多,对性别的差异认知并没有后来的强烈。

仔细想想《木兰辞》里也没有侧重写女子的忠孝,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国有事,父年迈,便从此替爷征。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辞爷娘去”是孝;“暮宿黄河边”是忠。除了中国传统的忠孝美德以外,是记忆里的爷娘唤女声的真情意切,黄河流水,燕山胡骑尽是少年的意气风发,刚健潇洒又不失柔情。

迪士尼的《花木兰》和中国人心中的花木兰差在哪?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从军后十二年的四季更换,战场上枪林弹雨的厮杀不过这三行文字带过。弹指挥间,光焰四射数十年潇洒的过去了。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接着便是带着荣耀凯旋归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尚书郎,那可是大官。不,不要当大部长,只想回到家乡。

十二年的关山万里黄河燕山,结束了,功名利禄抛在身后,不要了,就是要回到家去。

其实到结尾是我整篇最喜欢的,带着荣耀凯旋归来的木兰,并没有任何的架子。

爹娘得知女儿回来出门迎接,妹妹知道姐姐回来,当户理红妆,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打完仗后便是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木兰。

精忠报国,孝父无双,寒光铁衣的大功臣,辞去尚书郎,悠然的回归故乡。他人提起儿女情怀,便温婉笑语,提起关山万里,便一笔带过。半辈子都在疆场上,归来谈笑自若,在最该慷慨激昂的时候,还用小兔子开玩笑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想这才是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女。这份从容和潇洒,这份永不坠落的可爱少女感,才是木兰的真正魅力。

迪士尼的《花木兰》和中国人心中的花木兰差在哪?

所以,在看完迪士尼的《花木兰》时觉得差了很多东西,当然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大家对故事的理解也各有差异。

或许他们应该先好好了解中国历史背景,至少不要打着东方文化的旗号拍摄着西方味道的中国历史。我还是希望能看到国内对于木兰更多的延伸作品,不仅仅因为我喜欢这个题材,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值得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木兰身上的可贵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花木兰   木兰   关山   燕山   荣耀   刚健   黄河   凯旋归来   武打   美文   女声   口碑   潇洒   差异   心中   中国人   国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