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结局有争议,张子枫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欢迎关注佳人易斯,与你分享不同情感故事。

《我的姐姐》:结局有争议,张子枫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又一部关于原生家庭的影视作品火了,张子枫领衔主演的《我的姐姐》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已经突破了3亿,剧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不过也有争议之处,我们一同看看。

失去父母的姐姐安然要面临一个问题,弟弟是自己养还是送养?电影中姐姐最后签了协议,最后带走了弟弟。这和原著中姐姐最后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不相同。

偏心就在那一瞬间,弟弟的沉默也给了姐姐不少压力。

我们一同来看看姐姐和弟弟关系的张力,以及影片中的一些值得思考的话题吧。

《我的姐姐》:结局有争议,张子枫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无形的压力,抉择左右为难

电影中父母意外离世,姐姐要照顾淘气的弟弟安子恒,她精疲力尽面对幼小的弟弟。弟弟在路上哭闹,路人说:“我看他不想跟你走。”姐姐就说:“那我跟你走嘛。”

很多人不理解他,大家都认为姐姐应该照顾弟弟,毕竟血肉至亲。

姐姐呐喊:“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事情的不是我,这个事情到底要怎么算。”

姐姐是矛盾的,谁知道突然要养育一个弟弟呢,原本是需要被保护的姐姐身份却变成了妈妈。

那份无形的压力,就这样压迫她,令她矛盾不安。

弟弟有错吗?这件事似乎也不是他的错,但是他的存在,便是姐姐要抉择的选择。

其实两个人之间除去这个大矛盾也是有温情的,当弟弟知道姐姐要送养他,他说自己可以少吃一点饭,他哭着叫着姐姐,他看着姐姐柔柔地说:“我以后听你的话,你不要卖我。”

如果有一个小你十多岁的弟弟,需要你照顾你会怎么做?

我相信那种难是真的难,而抉择也是不容易的。毕竟人是有感情的,怎能说放就放?

《我的姐姐》:结局有争议,张子枫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偏心的父母,带来的后患无穷

父母应为子女全面考虑,也许不能方方面面照顾,但是也需要让子女自己发挥主动权,而不是以自认为对的方式去要求。

而且,父母可以为孩子考虑,但不应该偏心地考虑弟弟更多。

姐姐在高三的时候本来报的是北京的医学院,结果父母背着她改了志愿,报了川内的医学院。

想读的医生专业被改为了护士专业。他们总说:“女孩子早点挣钱,留在身边照顾就好。”

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孩子难道就没有梦想可言吗?父母将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强加在有梦想的姐姐身上,这难道不是一种明显的偏心吗?

弟弟也许不懂,她希望姐姐能陪着她。但是姐姐知道自己有梦想,她想去北京,她想去闯荡,她想完成那过去的遗憾。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外在的压力,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有时你在那样的环境里,你会认为他们是对的,自己想得不对。

可是当你冷静下来后,你又对生活不满意,在那一切的羁绊中,想要找个出路。

当没有人支持我们的出路时,我们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吗?

这条路不好走,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因为一些外在的安排,限制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这也是影片的争议点,整部剧似乎利用了弟弟的纯真捆绑了姐姐,其实弟弟完全可以寄养别人家,姐姐仍然可以和他建立关系。

如果非要在放弃梦想和照顾家庭作选择,那有一些残忍。

《我的姐姐》:结局有争议,张子枫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理解姐姐的处境,便有了共情

姐姐安然的性格也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个偏心的家庭成长的女孩,是不幸的。

以前,父母为了有弟弟,竟然忍心让安然扮演残疾人,从小最好的东西都是给弟弟,而安然就只有让的份,这样的对待,让安然心里就和父母关系疏远,自然和弟弟关系也不会太好。

记得有一幕,父母因车祸离世后,交警问你跟车内丧生的夫妇,是什么关系?安然可以冷漠地说:“女儿,我是他们的女儿。”

父母走了,养育弟弟的担子被迫压在她弱小的肩上。她被迫提前长大,拥有独立、尖锐且强势的性格。

小的时候若是被人欺负,父母不能帮她,忽略她,她就要像一个男孩子一样,独自面对。

还好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舅舅武东风支持她,安然有什么想法,舅舅从来不拦着,这也给安然有了安慰。

安然的姑妈,也是鼓励安然照顾弟弟,常常劝服她,那些旧有的观念如何影响了她,她就想要来说服安然。但在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后,姑妈开始疼惜安然,也理解安然。

比如姑妈曾是可以在大学读俄语专业,弟弟要去念中专。父母还是选择了让弟弟念书,让姐姐工作扶持。后来姑妈工作了,已经到了俄罗斯了,可是父母一个电话,弟弟生孩子了要回来照顾,又给她叫回来了。

姑妈从安然身上看见了自己的遗憾,也似乎预料到如果安然也是如此,她的未来也许也会像她一般,无法实现梦想,为她的弟弟牺牲。

所以她不再劝服安然,也理解安然。人就是这样,无论多少岁,若是体会到了共性的时刻,便学会了理解。

其实舅舅也好,姑妈也好,他们一个失去了姐姐,一个失去了弟弟,他们也是有这样的体会,便能共情。

在亲情中,安然是个有想法的人,她说:“我是姐姐,我也是我。”

在面对男朋友的时候,她说:“加把劲,我们一起去北京。”然后吻了男友,我觉得她真的是很勇敢的!

《我的姐姐》:结局有争议,张子枫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无论在亲情、爱情面前,即使有这么多挣扎,她是独立又坚强的。

这是一种界限感,也是一种对自我权利的重视。有了责任,也可以有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想说

很早以前我看过原型的帖子,我认为主人公太过冷血,而这部电影却让人在残酷中见到了人性之美。

安然卖了房子,她可以带着弟弟去北京,她同样遵从内心,作出她认为最好的选择,和重男轻女没关联。

作为成年人,懂得与自己和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关于结局的争议,导演和编剧最新的采访是这样回应的。

编剧游晓颖说:“告诉女性应该怎么做,是不公平的。我们一直强调支持,而不是支配。”

导演殷若昕说:“安然是一个强者,她不可能像姑妈那样走老路,因为已经是新的了,不再在一个套子里了。”

其实,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把最终做出选择的,交给观众自己去想象,远比给一个固定的结局更巧妙。

看完这部“催泪片”,你们也可以备好纸巾去看看啦。

你们认为安然该不该养比她小10岁的弟弟?

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弟弟   结局   姐姐   姑妈   偏心   舅舅   美文   北京   安然   矛盾   想法   父母   压力   关系   梦想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