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与克林顿

兵马俑与克林顿

兵马俑与克林顿

写下这个题目,我笑了,兵马俑与克林顿?几毛钱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吧?

兵马俑与克林顿

非也,非也,关系太大了。这也是我,参观西安兵马俑收获之一。

兵马俑与克林顿

话说23年前的1998年6月,西安的夏天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就是和女秘莱温司机有一腿的那个哥们,带着妻子女儿一家人来到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与克林顿


兵马俑与克林顿

面对气势恢宏、古朴雄壮的秦俑队伍,特别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秦朝战车,他彻底被震撼。

兵马俑与克林顿

“可以见见第一个发现者吗?”洋人的脑回路就是不一样,吃了鸡蛋,为什么硬要见见下蛋的鸡呢?克林顿深思良久,突然对陪同的陕西省长程安东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要求。

兵马俑与克林顿

他想见见这个世界奇迹的发现者!

而令克林顿没有想到的是,他认为很简单的要求,却彻底改变一个农民后半生的命运。

让我们把时针往回拨。

兵马俑与克林顿

1974年春,当时渭南市临潼县西杨村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旱。为了抗旱,政府号召村民大力挖水井。这时候,一个叫杨志发的人脱颖而出。作为领队,带头大哥,他一锄头下去,就挖出来一个“黑瓦人”,一个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黑瓦人”。大家见这个“黑瓦人”头被挖掉,觉得不吉利,便一哄而散。

兵马俑与克林顿

杨志发可不是一般的农民,他听老辈子讲了不少故事,感觉“不寻常”,便叫上自己兄弟,把这些碎片装了两架子车,拉到县文化馆,想“碰碰运气,看能知道是啥东西不”?

兵马俑与克林顿

也合该杨志发“发”,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他遇到了真正的专家,而不是“砖家”。专家意识到这是重大文物,立即把身上三十多元钱全部掏给杨志发兄弟俩。

兵马俑与克林顿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三十多元,绝对是一笔巨款。老实的杨氏兄弟,直接把钱上交给生产队长,让他做主,如何处置。

兵马俑与克林顿

生产队长给当天参与生产者每人奖励5工分,大家高兴惨了,亲热地称杨志发为“杨一锄”。

杨志发,“发”得也比较曲折。

兵马俑与克林顿

1974年7月17日,陕西省组建秦俑考古队来到挖井现场,清理並保护那片地。第二年8月,那片地方直接被划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用地,临潼县也直接划为西安临潼区,老百姓只得搬家呀。

兵马俑与克林顿

地没了,家没了,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村民开始埋怨杨志发不该多管闲事,“把祖宗先人30块给卖了”。杨志发在村里实在呆不下去,只好搬到骊山脚下一个破屋子安身度日。

兵马俑与克林顿

西安兵马俑给陕西带来滾滾财源,养活了多少人!但二十四年里没有人记得他们兄弟俩。当陕西省领导安排人找到诚惶诚恐的农民杨志发,让他给美国总统签名时,没上过学的他,只能画三个小圈圈表示自己的名字。

兵马俑与克林顿

“你真不简单,在中国土地上画了个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迹,真应该邀请你去我们美国多打些圈圈!”翻译完克林顿幽默的话,杨志发笑了。

克林顿回去后,程安东立即安排著名书法家来教杨志发签名。

兵马俑与克林顿

同时,省政府也正式肯定杨志发的功绩,任命他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八千个大洋。如果他愿意每天出勤签名,还会另加五千个大洋。

杨志发,终于“发”了。

兵马俑与克林顿

如今,七十多岁的杨馆长杨志发,名字签得龙飞凤舞舞。穿上笔挺西装,打着领带,站在博物馆接待外宾,每个外国人一看到他,认为是满腹文章的官员。谁也不知道,除了签名“杨志发”那三字苍劲飘逸、龙飞凤舞,其它字,全都难登大雅之堂。

兵马俑与克林顿

杨志发已非昔日农民,他成功跨入“高收入人群”。

而且,他还是和国外元首合影最多的中国人!

命途多舛说来奇,时来运转天下知。

因果循环岂能错?志发终有发财时。

兵马俑与克林顿

#媒体人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克林顿   兵马俑   热地   秦俑   渭南市   陕西省   发现者   大洋   龙飞凤舞   陕西   馆长   西安   美文   博物馆   农民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