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下半场:喧嚣之下的市场乱象将迎来强监管

如今随着社交电商的余温渐渐退去,曾经备受瞩目的社交电商未来集市已然被直播电商的热潮覆盖,层出不穷的社交电商类平台已经步入下半场,而社交电商带来的诸多市场问题也开始受到各地人大、政协代表以及监管部门重视。

 人大与政协代表建议加大社交电商监管力度

随着两会的闭幕,中新融媒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对社交电商提出不少建议,其中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杨莉提交了《加强社交电商平台监管,严防假货洼地危害农村》的建议。

“近年来,农村电商及电商扶贫迅猛发展,为脱贫致富打开了新门路,但随着社交电商的兴起,加之缺乏严格的政策法规监管,劣质低质产品鱼目混杂,干扰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农村消费市场秩序。”杨莉表示道:“由于社交电商平台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且具有很强的隐秘性,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监管成了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据悉,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委员、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民族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建议后,今年再次建言,希望全社会要对制假售假行为严防死守,让售假者在一个平台上被“关店”后,在别处也要受到限制、无法开店。同时,社交电商平台也要在技术上提升对假货的识别能力,加大打击售假行为的力度。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孙昌隆也表示:“一些通过熟人关系卖货的社交软件并未被纳入电商法监管,靠熟人推荐拼购的社交电商平台为了眼前利益打假不力,会形成假货治理洼地、破坏公平的市场秩序。”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并完善全国联网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将售假店铺和个人的信息及时上传至该档案。提高对制售假的震慑力,各大电商平台也要加强协同治理,共享信息,积极落实诚信档案制度,及时清退不法商户,对包庇、默许不诚信商家的平台,应追究其相应责任。除了建立并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王坚还提出社交平台也应列入电商法的管理范畴。

社交电商下半场:喧嚣之下的市场乱象将迎来强监管


社交电商乱象:制假售假严重且隐秘性强

据了解,疫情期间,不法分子制售假冒伪劣口罩、额温枪、熔喷布等防护产品,流窜社交电商平台四处售卖,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此外,据公安部食药侦局发布的信息显示,70%假劣口罩通过社交电商售卖。而社交电商平台游离在监管的大门之外,成为假货治理的洼地。

“对于社交电商平台,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未依、违法未究,如果有人说是法律有漏洞的话,要么监管部门想摆脱责任,要不然就是个别的社交电商平台想赚取不义之财。”据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十余年来,政府监管部门和电商行业各平台已对假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治理和监管,但通过社交渠道进行的买卖活动却遗漏在了电子商务严监管体系之外。事实上,《电子商务法》对于社交电商并不是没有界定和规范。”

而之所以认为社交电商平台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一个显而易见的表象是:依托于社交平台的卖家多不公布经营资质及经营场所,甚至连真实身份都属未知,其以社交形式进行的广告发布、商品买卖等行为几乎不受任何监管;不少社交平台卖家甚至大肆贩卖三无食品、假药及医疗器械,社会危害极大。

此外,这类经营活动还涉及税收、外汇等监管问题,亟需规制。由此,导致的消费者维权难问题,也让一线的行政执法人员深有感触,特别是社交电商平台不提供线上的直接沟通手段,执法机关只能通过传统的方式去函去人调证,要走很多程序,来往过程中其实已经耽误了时间。

今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在两会“委员通道”上强调,要补齐消费维权的短板,消费投诉公示需加大力度全面推行。瞄准投诉集中企业和多发易发问题,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让信息更公开,市场更透明,消费更放心。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郝世玲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打击力度的议案》,建议继续加大打假力度、降低制假立案标准,像防控疫情一样防控假货洼地。

社交电商势在必行的转型之路

如今,随着疫情在国内的形势逐渐好转,去库存成为当下诸多行业的必然选择。然而,互联网电商甚嚣尘上的今天,再去用传统的电商模式进行去库存势必无法真正奏效。

以成功超越京东的拼多多为例,它的强势崛起让人们看到了用社交电商的方式来进行去库存操作的可能性,在资本和巨头的加持之下,社交电商更是成为互联网时代落幕的大背景下最为可圈可点的新领域。

社交电商下半场:喧嚣之下的市场乱象将迎来强监管


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加入到了社交电商的大战之中,在拼多多、淘宝、苏宁、京东等巨头的引领之下开始了在社交电商海洋里的畅游之旅。苦于找不着优质项目的投资机构同样将目光投向了社交电商领域当中,社交电商成为电商落幕的大背景下最值得关注的领域。然而,忽略了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等新元素的加持,所谓的社交电商其实依然仅仅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2019年“权健事件”震荡之后的直销行业一蹶不振,曾经的保健品百亿帝国瞬间灰飞烟灭,人们谈直销色变。反观同样采用类直销模式的社交电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与商业大佬的谈资,随着各式各样的社交电商模式开始粉墨登场,台前的火爆始终都无法掩盖后台的冷清,社交电商浓重的妆容下已疲态尽显。

“社交电商之所以称之为社交电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用社交的方式第一时间明白用户的真实需求,第一时间感受到用户需求的变化。因此,社交电商不应该一味地用低价和情感维系来投资用户的需求,而是要发挥自己对用户的这种天然感知力,通过将用户需求的转变以最快的速度回馈给上游厂家来助力这些厂家的转型升级。”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当社交电商逐渐缺乏新意的时候,作为社交电商的玩家通过他们对于用户的这种天然感知力不仅可以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新蓝海,同样可以与当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新零售、新制造等诸多新概念结合在一起。”

社交电商下半场:喧嚣之下的市场乱象将迎来强监管


因此,产品始终是社交电商持续发展的动能所在和关键要素。无论是改造上游行业,还是对用户需求把控,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生产出用户真正需要,真正能够激发起用户购买欲望的商品。一旦脱离了这个核心,所谓的社交电商的转型和进化都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和噱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社交   洼地   商法   假货   疫情   政协委员   下半场   美文   市场秩序   两会   力度   需求   诚信   建议   档案   用户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