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杀论》的感悟

《自杀论》无疑是迪尔凯姆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它与《社会的劳动分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两本书结合起来看会更有功效。在此,主要说《自杀论》的内容及其价值。

《自杀论》的结构形式是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一、什么是自杀,即对自杀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二、引起自杀的非社会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有哪些;三、自杀的类型分为哪几种;四、对于这种自杀行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下面分而论之。

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所采取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行动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引起死亡的行为。每一个社会在它历史上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某种明确的自杀倾向。自杀倾向的基础是个人的体质,自杀可能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

影响自杀的非社会因素:一、个人性格与自然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等)。所有精神错乱的自杀都没有任何动机,或者是纯粹想象的动机所引起的。自杀者通常受到某种不正常的刺激的影响,而这种激情是突然爆发的或者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切反常的状态都可能使自杀率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神经衰弱可能导致自杀。男女都有某种自杀倾向,并且自杀的倾向是从童年到老年逐步增强的。种族与自杀没有关系,遗传不是造成自杀的主要因素。自杀与某种气候没有任何关系。极端的气候,都有利于自杀。仿效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影响自杀,仿效只是使一种状态更加明显。影响自杀的因素取决于某些社会环境状况。

自杀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一、利己主义的自杀。这种自杀的表现是个人对所在社会失望、沮丧、悲观消极,个人把自己独立于社会之外,沉浸与个人的狭窄的圈子,找不到存在的意义。社会思潮混乱不堪,个人找不到信仰之基,用自杀抵抗社会的不堪。自杀人数的多少与宗教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自杀人数的多少与政治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自杀人数的多少与家庭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二、利他主义的自杀。这种自杀的表现是个人服从于社会,遵从集体意志,有狂热的追求目标的激情,为了追求自己内心所要追求的东西而疯狂至极,为了这种信仰或者这个目标哪怕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自杀者追求一种他所信奉的东西,无个性达到最大程度。而宗教狂热与军队生涯能够培养起一种有效地促使人去放弃生命的心理气质。三、反常的自杀。这种自杀的表现出现在经济危机、丧偶危机、离婚等现象之中。经济危机为什么可以引发自杀?原因是经济危机打乱了集体秩序,打破了平衡状态。旧有的社会秩序失效而新的社会秩序没有建立,这中间有一个真空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社会失范,个人无助感增强。丧偶危机为什么可以引发自杀?理由是一夫一妻制有利于维持男女的心理平衡,人的欲望会限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但是男女一方不在,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希望不断落空,个人会产生厌倦和痛苦。离婚就意味着削弱婚姻的约束力,婚姻不稳定,个人会寻找其他东西代替。四、宿命论的自杀。即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陪同殉葬等,带有强制性 ,这是个人的一种义务。死的权利是高位者所拥有的,受死者只是有履行赴死的义务。

自杀的社会因素有:一,集体活动。每个集体都有一种固有的自杀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他们自杀的多少;二、社会环境决定自杀人数的变化;三、宗教社会的凝聚力下降,没有统一的意志。

面对自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抑制或者预防。迪尔凯姆认为对待犯罪应该严厉惩罚,树立法律威信;使社会群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条件。而真正可以预防自杀的团体是职业团体和行会。因为这样的团体与社会成员的距离更近,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个人。

迪尔凯姆从大量的案例、文献、参考书籍中寻找可以解释自杀现象的理由,并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揭示自杀产生的原因、自杀的类型、自杀的规律等,这对于研究自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自杀者   经济危机   美文   气候   秩序   倾向   团体   宗教   程度   人数   集体   因素   现象   状态   男女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