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弑母背后的隐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这段时间,在今日头条上一直关注吴谢宇弑母一案,每读到有关此案的文字,都心情沉重,既痛惜一个天才少年的坠落,又痛惜一个母亲的绝望,更悲哀当代教育人性的缺失。

很多网友不断地写文分析,分析吴谢宇的双面性格,什么"真自我"和"假自我"。而我更深思当代教育缺乏人性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从孩子上学,就强调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好的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就是为了以后挣更多的钱。有多少家长想到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培养高尚的品格,有多少老师不是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像吴谢宇这样具有很强学习能力的孩子,从小就是在被夸奖的好成绩里长大,他也在被夸奖里更看重自己的成绩,更看重自己的得失,当他上了北大,在天才济济的大学里,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他也是只能努力学习,在成绩里证明自己的存在,在母亲的更高的期望里,证明自己的存在。在出国留学理所当然的期许里证明自己的优秀。

当这种一步一步更高的期望和期许脱离现实,脱离经济基础,脱离自己的能力时,就是产生苦恼,就会迷茫,就会失去方向。根据网上对其家庭变故的分析,吴谢宇的母亲好强心高,把儿子出国留学,把自己的理想全都寄托在了吴谢宇身上,甚至要求儿子节衣缩食地积攒出国留学的资本。吴谢宇身上心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他又不能在众人面前,特别是母亲面前展示自己的无能无力,因为他是好孩子,因为他是天才,因为他是完人。他被这种光环笼罩,他不能露出自己的软弱。当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产生矛盾时,就会击垮一个人。

这个人要么自杀,要么他杀。自杀是因为自己无法摆脱矛盾的内心,他把一切罪过都归结于自己,更可怕的是他杀,他把一切罪过都归结到别人身上。像吴谢宇这样自认为自己很优秀,很自我的人,就把造成自己矛盾的罪过归结于最爱他最在乎他的人,也是给他最大压力大人。他以为杀了母亲就获得了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心高   痛惜   隐情   他杀   期许   罪过   美文   天才   当代   人性   矛盾   面前   身上   母亲   现实   距离   成绩   理想   自我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