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邓星子的这部《归去来》诗集开篇不凡,《绣女的愿望》奇巧大气,如挥毫泼墨,顷刻挥洒出世界大千,又能流转如珠,展露寸寸柔肠,昭示了这部诗集的基调:柔媚与豪气相融,既有女性的柔肠媚骨,又能决绝慷慨,阳刚铿锵。一首诗中也许柔多三分,也许刚盛几许,但绝少一般女性诗歌中常见的,困于一隅的闲愁幽怨,可称为婉约派中的豪放风,诗人自我形象中透露出现代版的花木兰气质。

邓星子作为女性,诗歌中含有特别强的独立意识,透露着不加掩饰的傲气:“不是不争/只是不愿 与蝼蚁比卑微/更不会 与巍巍山脉争锋”(《不争》)。表述不卑不亢,只缘有着自己的独立追求,鸿鹄之志,铮铮傲骨。这种意识不同于一般的女性独立意识,后者很多是建立在性别对立的反抗和批判视角上,本质属于一种心理补偿机制。邓星子的独立意识比这一范畴宽广,它并不依赖批判视角和对抗机制,是自足的、遨游宇宙天地间的潇洒自在。读邓星子的诗,有着阴阳同体的妙处,俯仰天地的从容:

“我 不如/写上几行/短得不能再短的文字/搭上几缕清风/这样 也许就可丢下所有苦痛/去匹配/风中的甜 水中的咸/还有浩浩荡荡的/天时 地利 人和”(《沉默的水域》)。再比如这首:“当我老去/也要留下几页诗行/陪你/在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冬日寻访春秋寨》)。从容潇洒,来去自如,不写到阔大宏伟,不写到汪洋浩荡不罢休。这种情感在爱情诗上有着独特体现:

“加上我的时辰/看 我与哪阵春风相匹配/看 甲乙丙丁 子丑寅卯/谁能唤醒谁的五行”(《报上春的八字》)。


写得豪情满怀,溢出一般的情爱范畴,有了指点江山的意味,这是诗人气质的不自觉流露。她与万物敞开胸襟,平视对话,使得天高地广,八面来风,情爱也好,万物也罢,莫不虚怀入心。虽未明说爱得轰轰烈烈,但在大气的意象背景下,情爱的开阔与敞亮,率真与激切毕露无疑。再如另一首《心心相印》:“我将鼓动满池静水/不与你为友/便与你为敌/模棱两可/从来不是爱的行迹”。爱情观上绝不捣糨糊,爱得决绝,恨得彻底,手起刀落,快意江湖。

邓星子的诗歌内含生命的热力与智慧的通悟,避免了泛滥的抒情,它们由内而外,使诗人在风雨人间闲庭信步,刚柔之间转换自如。她的心远看波澜不惊,春暖花开,近观惊涛骇浪,一望无涯:“这哪里是走向末路的荷/分明是/无视四季的英雄/大刀阔斧地走进秋日灵魂”(《问残荷》)。这首诗中,残荷本来是悲剧性意象,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却并不在意,充满生命热力。秋的深沉在此有两层意味,既使生命热力得以抑制,又让生命颓败归于宁静,这里表达的并非轻浮的乐观,更无粉饰悲观之意,而是诗人对于生命的平衡与把握,虽然在某些时候,内心难免有着丝丝涟漪:

“你这一生 我这半生/成为一名闺秀 或者一名才女/都不是初心/帘卷西风 月满西楼/是你的也是我的/醉卧沙场 迎风点兵/也是我们共同的”(《从一条渠掉进一条河》)。

诗人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将心比心,让我们看到作为女性的微妙心态,有着壮志未酬,未充分自我实现的感叹。这种复杂心态在《两个愿望》中,有着更直接的表述,可视为上一首的姊妹篇:

“要么 挽起一头乌发/长袖拂风 女扮男装/在东方欲晓时/与雄鸡伴舞 /不无谓等待 也不虚妄依靠/只等成为那一抹光亮本身/自己成为自己的荣耀/归来 不忘天下之责/远去 记得全家老小”。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这首诗表达的,是范仲淹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大情怀的现代翻版。所不同的是,在邓星子这里,所表现的情感和价值取舍并非始终确定,而是有着矛盾:

“藏几分年少轻狂/删几许少年老成/终于相信/金戈铁马 长矛在手/不抵人间/说来就来的温柔/不抵 寂静世界里/那些琴瑟和鸣 与均匀的小儿鼾声”(《人间气息》)。这也是刚柔相济的女诗人真实内心写照,这种矛盾心态在某些时候获得融合,化作更深层次的宁静:

“给我一盏茶的时间即可/在乎泡茶的技艺/不在乎手法是否优雅/只要对面/有浅浅的笑/有一些寂静欢喜”(《做一片随性的叶子》),诗句充满禅意,仿佛侠客闯荡江湖,将军驰骋疆场后的盘坐,跳脱人生境遇,感受来自内心的淡淡况味。

邓星子的诗既是现代的,也是古典的,经常从诗中看到源于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她的意象是可感的,充满文化意味的,突出了视觉和各类身体要素,能够表现人与天地自然的感应与默契,情感与万物幽微的对照象征:

“你隐藏的生机 长长的秘密/在春天来临之际/暴露无遗/一阵虫唱 几阵蛙鸣/还有你留下的千声天籁万遍叮咛/都通过垂肩双耳 达到地底”(《我问花 花不语》)。那种幽微、隐秘的情愫,通过万物感应,通过身体与外界的连通,归于沉默,人与天地相顾无言,心领神会。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邓星子对古典的家国情怀有着现代的阐释和理解,这种古典意象和神韵给其诗歌带来阴柔意味,与自带的阳刚之气相互牵制,丰富了诗歌张力:

“是饱读诗书/或者倚剑行侠的模样/或者千娇百媚 伴你衣锦还乡/醒来 床前是春天/枝头是春天/到处都是 不可回避的春光”《还有春光把我收藏》)。

在这首诗中,邓星子既有着行走天涯的游侠梦,又有着重家立业的田园梦。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古典意象而苛责邓星子的思想陈旧,价值观落后。在邓星子那里,她不过是借助古典意象,表达自己向往现代自由和顾家恋土的双重心态罢了,这种精神指向既有着传统成分,也有着现代性的自我理解。尤其是侠客梦,作为人类永恒的精神向往,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由与独立的追寻,在每个时代,人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时代,做出当下的阐释和理解。这些已经融入文化血脉的古典意象和文化价值,在不同的现代诗人那里,自是可以为我所用,“翻唱杨柳枝”。

这部诗集中,一些诗歌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故乡在邓星子那里,与乡土、亲人及个人成长经历紧密相连。她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在故乡这片乡土里,会变得更加柔软和谦卑。乡土在各类诗人那里,都是长期吟诵的主题,这类抒写总是赞颂疏离后的完美修复,生命意境的纯美,天人合一的默契。作为精神符号,它是人们被经验和文化冲击后的原始记忆和生命追溯,充满了母性意味,对其的依恋反证了人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对于一个傲气、不乏阳刚的诗人而言,这一点尤为惹人注意:“将稻子与青春勾兑一壶沉酿/不用祝酒歌 不用推杯换盏/只将往事一晃 多少如烟昨日/便化妆成一笼乡愁/唤出丰年的寓意 唤出满天星光”(《回乡》)。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在亲情的描写上,邓星子两次写到了自己的父亲,读来异常真切:“这个夏天 我想回到日记里/把您还原成/背脊挺拔的英雄/把我还原成/自行车后座的小丫头/父亲 这个夏天/不是您病了/生病的/只是银发之上的时空/只是无法停住脚步的岁月”(《父亲,在这个夏天生病了》)。这首诗歌里,通过视觉画面的对比直击人心,其对于父亲的爱异常浓烈,居然让时空来承担父亲的病痛,虽然表述口吻颇为温和,但让人听到了古诗“上邪”的余音,情真意坚。

是为序!

作者:钱刚,湖北咸宁人,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湖北省作家协会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影视编剧。


编委会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钱刚:不屑群芳柔媚态,含苞依然铁铮铮——《归去来》序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黄冈市   湖北省   作协   柔媚   群芳   意象   诗集   乡土   美文   万物   诗人   诗歌   意味   父亲   古典   独立   生命   女性   钱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