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班级授课制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学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中特别是班级授课制作为重点考点,常以单选和多选题进行考查。教师教育网根据《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了班级授课制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

1.发展历程

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形成了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后来经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模式化。

在我国,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率先采用班级上课,1903年在“癸卯学制”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了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的组织形式,随即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得到推广。

2.特点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具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等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班、课、时”。

3.优点

(1)教学制度实现了教学的科学化、标准化,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教学质量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2)以课为单位科学地组织教学。这种作息安排和周课表计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精力旺盛地学习。

(3)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便教师更为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

(4)有利于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4.缺点

(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压制。

(2)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得不到充分发展。

(3)在组织形式上就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4)灵活性不足,不允许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地调整。

二、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

1.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不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学生可以进入自然环境或社会机构亲自观察、体验,或者借以验证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拓展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乃至培养熏陶品德的教学目的。

2.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个别答疑和教育指导两种形式。

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或发展不平衡,教育条件有限,师资力量、教室和设备相对较为欠缺,便会将多个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采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

四、班级授课制的改良——分组教学/分层教学

分组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

1.外部分组。外部分组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按年龄统一分班的做法, 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来编班。外部分组又分为跨学科能力分组、学科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三类。

2.内部分组。内部分组在保持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他们编人暂时性小组中进行学习,也称为班内分组。

该知识点较容易出现在简答题和客观题中,考生可以通过历年真题和题库进行巩固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赫尔   考点   班级   乌克兰   捷克   教育家   知识点   课堂教学   美文   考生   集体   形式   能力   教师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