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成败之间可能只差最后1%的努力

稻盛和夫:成败之间可能只差最后1%的努力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


正是因为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稻盛和夫《干法》


01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我有一位叔叔是海军航空队的飞机维修员。这位叔叔从战场归来后跟我讲过的一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每当轰炸机起飞时,维修员也要随机飞行。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而是乘坐别的维修员同事维护保养的飞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自己在维修保养时竭尽全力,但如果被问道:“你做得万无一失吗?完美无缺吗?”却没人敢充满自信地回答“是”。正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虑到万一情况,所以维修员们都选择乘上同事负责的轰炸机。


我还听过类似的事情。自己的子女、妻子、父母患重病,许多医生都不愿亲自诊断,因为他们也缺乏自信。亲人要动手术时更是如此,往往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动手开刀。


我们常听到的理由是:“因为亲人的骨肉之情,自己开刀的话,动手之前,手就会发抖。”但我不认同这个理由。


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果我是外科医生,当亲人需要做手术时,我不会委托任何人,必定亲手执刀。


为什么?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真刀真枪”地干,我都会从正面面对,这样天天积累,我一定会对自己的手感、技术拥有自信。“完美主义”只有在每天认真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产生。


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追求“完美”,这很苛刻,也很困难。但是如果你真心想把事情做得令人满意,除了竭力做到“完美”之外别无他法。


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我从年轻时开始就把贯彻“完美主义”作为信条


一方面,这是我与生俱来的、先天的性格。另一方面,这也是从我从事产品制造的经验中学来的,是后天形成的观念。


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哪怕99%都很顺利,但只要最后的1%因疏忽而出了问题,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特别是新型陶瓷的制作,只要一个小差错,很小的一点粗心,就会造成致命的失败。这种事情绝不少见。


新型陶瓷的制作,需要按比例将粉末状态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镁等原料混合后,放在模具内加压成型,然后在高温炉中烧结,出炉的半成品还要进行研磨,对表面进行金属加工处理。


完成一个产品需要许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技术,每位员工工作时都必须全神贯注。


因此,要完成一个产品,99%的努力是不够的。一点差错、一点疏忽、一点马虎都不能允许。任何时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义”


如果懈怠了最后1%的努力,就会产生不良品,那么材料费、加工费、电费不说,前面各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智慧,所有一切也都全部泡汤。


在多道工序中只要有一道工序出现微小的缺陷,之前的全部努力都化为泡影。同时,还会让等候着产品的客户蒙受巨大的损失。


京瓷生产的电子工业用各类陶瓷零件,几乎全都是按客户订单生产的。客户都是电器厂家,“我们机器中的重要零件,要使用你们京瓷生产的新型陶瓷,请按这种规格制造,要求你们某月某日交货。”


我们的销售员就这样从客户处获得订单。客户机器装配的日程安排,与京瓷提供的配件交货期是紧密相连的,京瓷必须严格遵守预定的交货期。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发生一点点差错,承诺的交货期无法兑现,就是违约,那将损害公司的信誉。


例如,临近交货期了,因工作不到位而产生了不良品;如果该产品的制造周期是两个星期,而问题又发生在最终出货阶段时,就意味着要再花两个星期去重新制造产品。


如果真是这样,销售员就得立刻向客户解释,并且一个劲儿地低头道歉,请求再宽限两个星期。这时往往会遭到客户的严厉训斥:“产品委托给了你们这样的公司,就要连累我们整个生产线停产吗?”“再也不会和你们这样的公司做第二次生意了!”


我们的销售员,一个大男人遭到如此责骂,哭着鼻子狼狈而归。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这些痛苦的经验使得“工作一定要追求完美主义”的理念渗入我的骨髓。


为了防患于未然,自始至终,我要求每个人的神经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到事情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要求员工无论什么细节都要精心对待


这种将意识高度集中的做法叫作“有意注意”。与之相对地,听到声响,突然回头,予以注意,这就叫“无意注意”。工作中要做到“有意注意”相当困难。需要靠平时不断训练、养成习惯才行。


如果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贯彻“有意注意”,那么,不仅能大大减少差错和失误,而且当问题出现时,也能够立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予以解决。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为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02

橡皮擦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能做成事业的人,都是掌握了“完美主义”,并将它贯彻始终的人。这不只是限于制造业,所有的行业,所有的职位都适用这一条规则。


京瓷还是小企业时曾发生过这样的事。


当时,我在会记方面有不理解的地方,就一一向财务部长提出疑问。这让他大伤脑经,我提的都是“财务报表怎么读”、“复式薄记的处理方式”等这样的问题。


一个连会计的“会”字都不认识的人却提出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那位年长的财务部长每次都露出不悦的神情。


不过我虽然年轻,却是他的上司,他也不好太敷衍了事。“常识都不懂,尽提些幼稚的问题,”他内心一边这么想,一边勉强应答。


有一次,这位部长说明的数字我无法接受,我连连追问,弄得他非常窘迫,无言以对。最初他看我是外行,不把我放在眼里,但在我再三追问之下,证明他的数字有误。


他大概也感觉不对头,轻轻地连声说了几句“对不起”,赶紧拿来橡皮将错误的数字擦去。对他的这种做法,我实在难以容忍。


只要有一个文字,一个数字错了,就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致命后果。这一点他毫无意识。如果这种性质的事发生在新型陶瓷的制造过程中,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


所以,当时我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他。


当会记的人,为了便于擦改数字,先用铅笔写,发现错了就用橡皮擦掉再重写,他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正因为以这种心态做事,所以非常简单的错误却总是改不过来。


发生了错误用橡皮擦掉、重新再写就行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绝对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


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人自身的素质


03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工作要想做到“完美无缺”,就必须注重细节。


我学会这一点,是在新型陶瓷研究开发刚开始后不久。新型陶瓷的粉末在进行混合时要使用罐磨机——一种陶瓷器具,其中放入球形石块,罐磨机转动时石块滚动将原料粉末细化。


某一天,我的一位前辈技术员坐在清洗场上,用刷子仔细洗刷罐磨机中的石块。这个人一贯工作认真,但沉默寡言,一点不引入注目,正如此时他又在默默地做着清洗石块这样简单枯燥的工作。


“爽爽快快洗了不就行了吗?这么做不是不得要领嘛!”我一边嘟囔一边就想走开了。但是我想了想,突然停下了脚步。我开始用心观察,只见他正用刮刀将石块中的粉末剔除。石块常会产生缺损,在凹陷处就会粘附上前一次试验用的粉末。这位前辈用刮刀仔细将粉末刮除后,再用刷子用心清洗。


不仅如此,他还用挂在腰间的毛巾将洗过的石块擦拭得干净光滑。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头上好像挨了一棒,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新型陶瓷的性质非常细腻,因此罐磨机中残存的粉末就会成为新试验时的“杂质”,阻碍原料的精确混合。


因此,每天实验结束后,用过的器具都必须用水洗干净。当时我认为清洗石块不过是一件杂差,与研究开发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清洗作业每次都草草了事。


因为草率从事,混入杂质,所以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我为自己感到羞耻,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真态度——前辈具备,我却缺乏。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呢?必须注重细节


清洗实验用的器具,这好像是杂差,是很单纯的作业,但是正因为是单纯的作业,就更有必要精心做好。德国有句格言:“神寄宿在细节处。事物的本质决定于细节,美好的事物产生于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视经验


翻阅无机化学的教科书,关于新型陶瓷,书上写着:将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等原料混合,成型,高温烧结。


确实,从理论上讲,书上写得不错,但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不亲临现场,不亲自动手,不反复试验推敲,许多事情都弄不明白,罐磨机的清洗就是一例。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可能把技术开发做得非常出色。


不厌其烦,持续、专业地工作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天天持续努力才会进步。即使是清洗,这种简单枯燥的工作,在天天持续努力的过程中也能够积累非常有用的技术和经验。


如果讨厌做这样的努力,缺少“持续力”,那么,要做出优良的产品,要完成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这些涉及工作本质的基本理念以及劳动的基本态度,就是在这位默默工作的前辈身上学到的。制作“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必须是“会划破手的”、崭新的。我一直这么想。


所谓“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就是要像刚做出的崭新的纸币那样,手感、质感都很好,美观悦目,无可挑剔。“会划破手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有价值的产品的、我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为了用陶瓷制作半导体封装(将用于电子设备的半导体基板封装,以保护基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能接续电流),我们京瓷公司由一位工程师牵头,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负责推进这一项目。


这项研发工作,需要高精的技术,需要多道严格的作业工序,这些都是京瓷从未有过的。仅仅做出样品的过程,就花费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辛劳。


这位工程师把做好的样品拿给我看:“社长,虽然经历辛苦,现在总算把东西做出来了。”我接过来看了一眼。不用说,我心里非常清楚,这个样品是他们汗水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他们苦心钻研的技术的精华。


但是,我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并非我所期待的理想的产品。因为看上去总觉得它“不纯净”。


陶瓷半导体封装是用新型陶瓷原料,放进氮、氢混合的气体在炉中烧结而成的。如果产品上稍稍附着一点脂肪,燃烧时它就会炭化,产品就会呈现浅灰色。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不纯净”。


对于负责研发的这位工程师来说,或许有点冷酷无情,但我还是下了结论:“性能或许尚可,但它不合格,它的颜色不够鲜亮。”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这可以理解,因为自己倾注全力开发出来的样品,我却不是凭它的“性能”而是凭“外观”就否定了他,他难以接受。


于是他沉着脸反驳道:“社长也是技术出身的,希望你做出合理评价,颜色不鲜亮同产品的性能无关。”


“性能方面或许满足了相关要求,但它不是合格的完成品。”我说着,把样品退还给他。


具备优良性能的产品应该是外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因为“外观”就是“最外显的品质内容”。外表赏心悦目的产品也会让人觉得是性能优良的产品。


我又强调说:


新型陶瓷本来应该是纯白的。人们看到它时,会不禁产生不忍用手去碰的敬畏之心。冒失地用手触摸,会觉得有“手甚至会被划破”这样的虔敬之心。如果外表能做到如此美丽,那它的性能也一定是最好的。


我把这样的产品称为“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


太好看了,太完美了,用手摸它、触碰它,手甚至会被划破!制造如此完满无缺的产品,就是我的目标!回忆起来,这样的形容词,是我幼小的时候常听我父母说的。


眼前摆着的东西太出色了,令人着迷,人们对它怀着憧憬、敬畏之念,不忍心用手玷污它。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就用“会划破手的”这个词来形容它。所以这话我也常常脱口而出。


要确信自己一定要做到“已经最好,好得不能再好了”。


为了把产品做到这样的程度而不惜一切努力——这种“完美主义”,是企望登上“创造”这座高山山顶的人们无论如何必须具备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京瓷   努力   石块   差错   工序   美文   粉末   成败   陶瓷   细节   事情   性能   主义   完美   客户   工作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