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讲往事:插队落户期间,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她大白兔姐姐


1969年3月21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是吴小芹16周岁生日,也是那天,她和七名上海知青,一同乘坐北上的列车,来到了东北的八道湾大队,他们是到这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上海知青讲往事:插队落户期间,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她大白兔姐姐

知青油画作品来自网络


八道湾大队地处大山深处,那里偏僻闭塞,土地多为旱田,是东北地区比较艰苦的地方。八道湾大队共有两个生产小队,人口496人。八道湾大队离太阳公社18里路,山路崎岖不平,从公社驻地到八道湾大队要拐八个弯。八道湾大队的土地虽然算不上肥沃,可那里森林资源丰富,村南村北都是茂密的森林,还有一条山溪绕村而过。

这八名上海知青四男四女,他们来到八道湾大队后被分在两个生产小队。吴小芹、刘梦娣、韩强和魏智勇两男两女四名知青分在了第一生产小队,另四名知青分在了第二生产小队。因为大队和两个小队都没有可供知青们居住的房子,这八名知青只好临时分散开住在了社员家中。

吴小芹和刘梦娣暂时被安置在一队队长李金锁家,李队长家有两间空闲的东厢房,东厢房里有一铺火炕,也有锅灶,房子虽算不上宽敞,但住两个女知青还是绰绰有余的。李队长成家前和父母一起生活,等结婚成家后,他的父母在村子东头盖了三间土坯房,另起炉灶了。

当时李队长也就三十多岁,他家有两个闺女,大的八岁,叫李春梅。小的六岁,叫李秋兰,他们一家四口住在三间正房里。宽敞的院子里有一眼洋井(压水井),有两个简易的露天茅厕,还有一个存放烧柴的板棚子,生活居住都很方便。

东北的阳春三月比上海的寒冬腊月要冷很多,从温暖如春的大上海冷不丁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大东北,吴小芹和刘梦娣就像从暖室突然掉进了冰窖里,她俩冻的躲在屋里都不敢出门。好在有李队长媳妇的热情照顾,为她俩烧火烧炕,为她俩打水,教她俩做饭,还把自家的酸菜、咸菜疙瘩和冬藏的萝卜白菜送给她俩吃。和其他知青相比,吴小芹和刘梦娣真的是掉进了福囤里,她俩从心里感激李队长的媳妇,她俩都亲切地叫队长媳妇三嫂婶子(李队长排行老三)。

休息了两天,吴小芹和刘梦娣开始走出房间慢慢适应室外的环境了,就算暂时还不用出山劳动,可大队里要召集社员们开会学习,要安排春季备耕生产,还要趁着山上有冰雪上山砍柴拉柴,不能总烧队长家的劈柴吧。再看看李队长家的两个小姑娘,天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点都不嫌冷,吴小芹和刘梦娣突然觉得不好意思了。

那天在大队部开完会回来,吴小芹看李队长的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她赶忙跑进屋里,拿出几块从上海带来的奶糖和两根香肠递给两个孩子。李春梅接过奶糖和香肠说了声谢谢姐姐,然后又问吴小芹:“姐姐,这是什么呀?”“这个是奶糖,大白兔。这个是香肠,很好吃,你快尝尝。”吴小芹笑着说完,扒开一块奶糖,让李春梅咬了一口,把剩下的一半放到了李秋兰嘴里。两个孩子吃着奶糖,高高兴兴跑回屋去了。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李队长家的院子里突然来了十多个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小的五六岁,大的有八九岁,他们堵在吴小芹和刘梦娣的门前,叽叽喳喳说着什么大白兔香肠,还不停地喊大白兔姐姐,大白兔姐姐,还有喊知青姐姐的。


上海知青讲往事:插队落户期间,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她大白兔姐姐

天津实诚人供图


吴小芹明白了孩子们的意思,她在那个黄帆布提包里抓出两把糖块,打开房门,一人一块奶糖,十几个孩子接过奶糖,都陆续跑出了院子。

刚吃过午饭,院子里又来了一帮小孩,足有十多个,其中还有中午来过的。这些孩子堵在门外,不停地喊大白兔姐姐,也有喊上海姐姐的。吴小芹赶紧把提包里的糖块都掏了出来,还有九块糖。她打开房门,一人一块给孩子们分糖,可最后有两个孩子没捞着,她俩站在门口呜呜哭了起来。

从上海带来的糖块全部分完了,刘梦娣来时没带糖块,吴小芹不忍心看着两个孩子在门口哭,她只好拿出两根香肠,把两个孩子打发走了。说句实话,那个年代,城市里的物资也要凭票购买,香肠不像现在这样,想吃就吃。在上海时,吴小芹她们也很少吃香肠。

刚把这帮孩子打发走了,不一会又来了好几个孩子,看着孩子们乞求的眼神,吴小芹心里很难受,她笑着跟孩子们解释:“姐姐的大白兔都分完了,一块也没有了,你们回去吧,等我回上海时,多带一些来分给你们吃。”孩子们还算听话,都悻悻而去。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和悻悻离去的背影,吴小芹和刘梦娣心里都很难受。因为刘梦娣家里姊妹多,她家的条件不好,来东北时,她也没带什么好吃的东西。

之后的日子里,村里的孩子们看到吴小芹,都热情地喊她大白兔姐姐或上海姐姐。那个时候,要不是吴小芹,八道湾的孩子们都见不到这种奶糖,更吃不到这种美味。

五一节过后,春耕备耕的大忙季节开始了,冷不丁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上海来的这几名知青还真不适应,几天的功夫,八名知青就累病了仨,第一个累病的就是吴小芹,一连好几天发高烧。

听说大白兔姐姐生病了,村里好多社员来看望她,有个社员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给吴小芹送来了,李队长的媳妇还跑到公社供销社买来了半斤红糖和半斤蜂蜜。为此,吴小芹感动得热泪盈眶。

经历了两年多的劳动锻炼,知青们慢慢适应了山村艰苦的环境,他们一个个都能拉车挑担,都能自如地锄地收割了。他们虽然黑了瘦了,可他们的身体都强壮了,都结实了。

1972年秋天,八道湾大队和秋梨沟大队两个村子联办了一所小学,学校建在了八道湾大队,吴小芹和韩强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当地有了小学,孩子们就不用去翻山越岭去六里路以外的石井小学读书。

刚开始,八道湾小学就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一个班里二十多名学生。吴小芹教一年级的语文和算术课,韩强教二年级的语文和算术课。那时就有这两门课程,吴小芹还教孩子们唱歌,有时也在院子里做游戏。

那年学校放了寒假,吴小芹回上海探亲了,她是第一次回上海探亲。从上海回来时,吴小芹托亲戚在副食商店买了三斤大白兔糖块和一些香肠带回了八道湾大队。学校开学后,吴小芹就拿大白兔糖块当奖品,哪个学生表现好,她就奖励一块糖,每次考试的时候,前几名的学生都会得到一块大白兔。有了这样特殊的奖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陡然高涨,都在努力争取得到那块来自上海的奶糖。

从那以后,学校的孩子们都称呼吴小芹为大白兔老师或大白兔姐姐,连孩子的家长们也都叫她大白兔老师。

直到2003年秋天,八道湾小学和其他村子的学校合并搬离了八道湾村,吴小芹老师才办理了退休手续,从教三十多年,她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真的是桃李满天下。从教期间,乡里和县里多次让她去传授教学经验,她每次都会说起大白兔,她说是大白兔成就了她在教育事业上的辉煌。


上海知青讲往事:插队落户期间,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她大白兔姐姐


目前,吴小芹和她先生都在上海的黄浦区生活,她夫妇俩生活的很幸福。每年的夏天,吴小芹老师夫妇俩都会带上几斤大白兔和上海的土特产去八道湾看望乡亲们,去看望李队长和三婶子。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知青   上海   算术课   插队落户   糖块   姐姐   都会   奶糖   社员   小队   香肠   美文   村里   大队   队长   往事   两个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