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往事:当年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帆布挎包,至今他还保留着


东北边陲的五凤屯是一个只有三百人的小山村,村北是树木茂密的五凤山,村南是水质清澈的九水河,那里真的是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犹如人间仙境,更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五凤屯是全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早已达到了小康生活标准。

知青生活往事:当年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帆布挎包,至今他还保留着


五凤屯的支书叫张德生,五十七岁,担任五凤屯的支书已经二十五年了。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个褪了色的帆布挎包,张书记说那个挎包是当年在五凤屯下乡插队的上海知青姐姐送给他的。那位知青姐姐返城四十多年了,这个挎包他还保留着。

说起那个帆布挎包,当年的情景又浮现在了张书记的眼前。

那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五凤屯来了七名上海知青,五名男知青住在了生产队长王洪涛家的西厢房里,两名女知青住在了支书张明亮(张德生的父亲)家,当时张德生刚七岁,还没上小学。

张德生有三个姐姐,他的大姐叫张秀梅,当年19岁。他的二姐叫张秀华,当年16岁。他三姐叫张秀玲,当年13岁。张德生原本还有一个四姐,一周岁的时候夭折了。两名女知青住到他家后,和他的三个姐姐同睡一铺火炕。

上海来的这两名女知青都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一名叫杨梅香,另一名叫夏小琴,她俩都是十七岁。这两名女知青长得就跟仙女一样漂亮,皮肤细嫩白皙,头发乌黑油亮,穿着打扮也很漂亮,一看就是大城市来的文化人。和两位上海女知青相比,张德生的三个姐姐明显逊色了不少。

小山村里突然来了两个仙女一样的漂亮知青,平日里沉寂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了。自从杨梅香和夏小琴住到张德生家,他家的院子里天天都是来看西洋景的社员群众,来的最多的还是年轻社员,特别是年轻男社员,看到漂亮的女知青,浑身都不自在了。一直持续了三四天,还有年轻社员往支书家院子里跑。

五名男知青在王队长家居住,暂时也在王队长家吃饭,王队长家也热闹了好几天。两名女知青在张书记家居住,也是跟着张书记家吃饭。起初那几天,张德生看到女知青就躲在一边,知青姐姐给他糖吃,他都不敢接,也不敢抬头看女知青。几天后,张德生渐渐和那两位女知青熟悉了,也张口叫知青姐姐了。

东北的五月初,天气已逐渐转暖,冰雪消融,杨柳树也开始发芽吐絮了,沉寂了一个冬季的九水河又碧波荡漾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产马上就要开始了。

知青们参加生产劳动的第一天就是往田间运送土杂肥,队里有三辆架子车,每辆架子车配一头耕牛和两名社员往附近的耕地运送土杂肥,偏远的山坡地,架子车不能到达,社员们就肩挑人抬往田间运送土杂肥,女社员们负责装车装筐,两名女知青也跟着女社员们装车装筐。看着两名女知青干活时那笨拙的样子,女社员们都捂着嘴偷笑。

装车装筐虽然算是很轻松的农活,干一气能歇两气,可一天下来,杨梅香和夏小琴都累得无精打采的,手上还磨起了水泡。看两名女知青手上磨起了水泡,吃饭也叫不起来,张德生的母亲心疼地直抹眼泪。张德生看她俩不想起来吃饭,就喊道:“知青姐姐,快起来吃饭吧,吃了饭手就不疼了。”听到张德生稚嫩的喊声,杨梅香和夏小琴赶紧从炕上爬起来,跟着张德生娘俩走进了东间屋。东间屋宽敞,每次吃饭都在东间屋的火炕上,大家围着一张炕桌吃饭。

经过一季春耕春播和秋收劳动的锻炼,杨梅香和夏小琴渐渐学会了各种农活,也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习惯。秋收结束后,田间基本没什么农活了,社员把口粮都分到了家,也就进入了农闲时节。

虽然是农闲,生产队长也要带领社员们找一些零活干,比如修修路、修修农具啥的,平整一下坡地,搞一些农田基本建设,反正是天天有干不完的事情。偶有刮风下雨,张书记还要组织社员们开会学习,传达一下上级的政策和要求。但农闲毕竟是农闲,看着天天出工劳动,实质上就是磨洋工,晚出早归不说,一天连半天的活也干不了。

劳动强度不大了,再加上大半年的磨练,杨梅香和夏小琴收工回家就帮着张德生的母亲做饭,烧火洗碗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张德生的母亲动手了。自从秋收结束后,张秀梅和张秀华也帮着干家务了,像推磨、挑水、劈柴这样的家务活,基本就不用张明亮(张德生的父亲)动手了。

每天吃过晚饭,杨梅香和夏小琴就把张德生叫到她们居住的房子内,教他读书认字,教他算数写字。因为五凤屯没有学校,张秀梅、张秀华姐俩都没读过书,张秀玲在邻村小学读到二年级就辍学回家了。因为去邻村学校要翻过五凤山,还要过一道河沟,道路远不说还不好走,五凤屯的孩子很少有去读书的。

看张德生挺聪明的,一天能记住十几个字,杨梅香就建议让张书记送张德生去学校读书,接受正规教育。张书记也有这个打算,可一想到雨季和冰雪天道路太难走,张书记心里也打怵。好在张秀玲把一二年级的课本都保留着,杨梅香和夏小琴商量了一下,决定依照课本,认认真真教张德生读书。

知青生活往事:当年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帆布挎包,至今他还保留着

刘孔喜老师知青油画作品图片

只要有时间,杨梅香和夏小琴就教张德生学习,张秀梅和张秀华也跟着一起学,从汉语拼音到阿拉伯数字,全部依照课本上的内容,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只一个冬季,一年级的课程全部结束了,每次出题测试,张德生都能得九十分以上,张秀梅和张秀华也能得八九十分。

春节过后,张书记把屯子里该读书的孩子都叫到他家,让杨梅香教孩子们读书学习,也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从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开始,他还跑到邻村学校,找来了一到五年级学生用过的课本。

转眼就到了一九七二年的春天,上海女知青在五凤屯教孩子读书学习的事情不光受到了公社的表扬,还受到了县里的表扬。张书记和队长商量了一下,就不让杨梅香参加生产劳动了,让她脱产专心教孩子们学习,晚饭后还组织农民学习识字,不管岁数大小,谁来都欢迎。后来张书记家来的人太多,站都站不开了,张书记就把队部的那两间房子腾出来,让社员们去那里学习。在杨梅香和夏小琴的努力下,五凤屯成了全县文盲最少的村子。

1973年的秋天,夏小琴被招聘到公社,到公社驻地的中心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公社书记原本点了杨梅香的名,可五凤屯的乡亲们都不让杨梅香走,张书记只好带着夏小琴去了公社中心小学。

通过四年多的认真学习,张德生已经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张书记还专门带着张德生到公社中心小学和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参加了语文算术两科考试,他的成绩竟名列前茅。

按理说,张德生该到学校读初中了,可附近村子的学校都没有初中部,公社离五凤屯二十八里路,去上学实在是不方便,张书记也没办法让儿子去学校读书,只好让杨梅香继续在家教张德生初中课程。

1975年春天,杨梅香被招聘到县教育部门任职,是干部编制,张书记不好再挽留了,他也不好意思耽误人家的前程。杨梅香离开五凤屯的前一天,她问张德生:“德生弟弟,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知青姐姐,我长大了想娶一个像你这么漂亮的媳妇,咱屯子里的人都说你是最漂的知青姐姐。”张德生说完,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杨梅香伸手擦掉张德生脸上的泪水说:“德生弟弟,你现在还是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有个好的前程,就一定能找到漂亮的对象。我明天就要离开五凤屯了,以后就不能教你学习了,姐姐的这个书包送给你,留个纪念吧,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学习。”杨梅香说完,把她心爱的那个帆布挎包送给了张德生。接过知青姐姐送的书包,张德生失声痛哭。

第二天一早,杨梅香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和不舍,含泪离开了她生活了六年的五凤屯,去县里报到了。杨梅香走后,张德生没去学校读书,也没人教他读书学习了。他在家自学了两年,就到队里参加生产劳动了。

1979年,杨梅香考上了大学,去大学报到前,杨梅香回五凤屯看望了张书记一家,看望了乡亲们。临离开时,她抓着张德生的手说:“德生弟弟,你不读书那行呢?不读书怎会有好的前程呀。”

张德生心中最漂亮的知青姐姐走了,去了很远的地方。张德生也想读书学习,可当时的条件实在是不允许啊。

1981年秋后,张德生应征入伍去了哈尔滨,凭借杨梅香教的那些知识,张德生被选拔为汽车兵,在哈尔滨服役三年,又回到了五凤屯。利用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技术,张德生成了五凤屯第一个运输专业户,他也是五凤屯的第一个万元户。

直到三十一岁那年,张德生才和邻村一个叫玉荣的姑娘结婚了,玉荣姑娘长得很像杨梅香,五凤屯的乡亲们都说玉荣和杨梅香就像亲姐俩。只可惜杨梅香上大学后,再也没回过五凤屯,玉荣姑娘很想见见和自己长相一样的那位知青姐姐,可一直没能如愿。

知青生活往事:当年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帆布挎包,至今他还保留着

时隔这么多年,张德生至今还保留着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军用挎包,可他再也没见那位漂亮的姐姐。杨梅香,你现在在哪呢?生活的好吗?五凤屯的乡亲们还记挂着你呢,你的德生弟弟想念你呀。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知青   挎包   架子车   姐姐   农闲   邻村   社员   帆布   乡亲   美文   上海   课本   公社   队长   书记   当年   往事   漂亮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