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情感故事:北京女知青恋上陕北后生遭父母反对,结局很完美


北京知青周卫红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她的丈夫是陕北农村人,说起自己当年的恋爱经历,周卫红流泪了,她说为了追求爱情,她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自己也经历了很多痛苦,但最终的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只是她从心里觉得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

知青情感故事:北京女知青恋上陕北后生遭父母反对,结局很完美

周卫红是1969年3月28日到达陕北的李家圪坮大队插队落户的,他们一行十四人(八名男知青六名女知青)被分派在第四生产小队插队落户,男知青临时住在了生产队队部的一孔土窑里,那孔土窑里有一铺土炕,也有锅灶,正好能住下八名男知青。六名女知青临时借住在社员李广明家,他家共有三孔土窑,李广明和他婆姨住一孔土窑,他家的大小子李吉成单住一孔土窑,六名女知青和李广明家的女子李吉兰住在一孔土窑里。

李吉成当年18岁,小学毕业(初中读了一年),是李家圪坮小学的老师,长得很好看,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文质彬彬的,说话的声音很温和。李吉兰当年十六岁,参加生产劳动快两年了,长得很漂亮,也像她的爸爸妈妈一样淳朴善良,看到知青们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

因为女知青们居住的地方不能做饭,周卫红她们六名女知青也到队部和男知青们一起吃饭。陕北的苦不叫一般的苦,知青们的口粮虽然暂时由国家供应,可吃菜是个大问题,老乡家里也没有啥蔬菜,乡亲们只能自己少吃一口,把家里原本就不多的酸菜和咸菜匀给知青们一些。咸菜就着玉米面团子(像窝头一样,但下面没有窝,也有人叫玉米面馍)吃,这基本就是知青们的家常饭,偶尔吃顿炖菜,就当改善伙食了。看看乡亲们连饭都吃不饱(农闲时节要用菜团子和糠团子代替粮食充饥),周卫红她们感到了满足也感到了难受,满足的是她们的口粮够吃,不用像老乡们一样吃糠咽菜。难受的是看到乡亲们吃菜团子和糠团子,她们不忍心。

吃饭问题倒不算大问题,周卫红遇到了更大的问题。来到陕北没几天,她感觉自己浑身发痒,痒得难受。当初以为是水土不服,或是吃的东西不对路引发过敏,后来痒得不行,周卫红才发现腿上胳膊上都是绿豆粒大小脓包,又红又肿,挠破的地方已经有脓液渗出,看上去很吓人。

大家看到了周卫红身上红肿的脓包,也都感觉感觉到自己身上发痒,各自看了看自己的胳膊腿,她们的胳膊腿上也有肿包,但不像周卫红那么严重。找不到身上红肿发痒的原因,周卫红就去向房东大婶请教。李广明的婆姨看了看周卫红撸起的胳膊,笑着说:“不怕,木(没)事的,虼蚤(跳蚤)和虱子咬的,以后可不敢在用手㧟(挠),㧟破了要发炎哩。”那天晚上,李大婶(房东大婶)熬了盐水,让周卫红洗了洗化脓的地方,还告诉周卫红,实在痒得厉害,就用盐水洗一下。

李吉成听说北京知青受不了虼蚤虱子的叮咬,他专程去了一趟公社供销社,买了六六粉(一种粉状农药),还到公社卫生院买了消炎药片和外用涂抹的消炎药水。为此,女知青们倍受感动。特别是周卫红,接过李吉成递给她的消炎药,眼泪都出来了。

土窑里的脚地上和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跳蚤明显少了。周卫红口服了消炎药,涂抹了消炎药水,胳膊和腿上的脓包也明显减轻,也不那么痒了。慢慢地,大家也就不那么惧怕虼蚤和虱子了。

来到李家圪坮的第二年秋天,周卫红成了李家圪坮小学的民办教师,当时学校正好需要增加一名老师,李吉成就推荐了周卫红。周卫红长相好,声音洪亮动听,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也好,非常适合当老师。

李家圪坮小学的学生娃不多,五个年级的学生总共七十多人,三名老师(包括周卫红)一名校长,周卫红负责五年级的课程和所有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李吉成教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校长教四年级的学生,另一名王老师(大队书记家的女子,小学三年级文化)教一年级的学生娃。

周卫红刚当老师时,也遇到了不少麻烦,学生娃说方言,她一句也听不懂,和学生交流很困难,有调皮的学生还用方言取笑她。好在有李吉成的热心帮助,周卫红在慢慢适应,慢慢进步,李吉成还狠狠批评了用方言取笑周卫红的学生。有了李吉成的帮助和照顾,学生娃没人再敢用方言取笑周卫红,周卫红也慢慢能听懂部分方言了。

1974年秋天,李家圪坮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李吉成去央求大队书记,为周卫红争取了这个名额,可政审的时候,因为她姥姥家是民族资本家,周卫红没能通过政审,她和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想失之交臂。因为没能去上大学,周卫红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病倒了。好在有李吉成的耐心开导和帮助,周卫红才慢慢重新振作起来。

生病期间,周卫红的课都是李吉成和校长代上的,李吉成还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去公社卫生院为周卫红买了药。对于李吉成的所作所为,周卫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她对李吉成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她爱上了这个淳朴善良的陕北后生。

知青情感故事:北京女知青恋上陕北后生遭父母反对,结局很完美

邢仪老师知青油画作品

得到了周卫红的主动示爱,李吉成受宠若惊,他从心里喜欢漂亮开朗的周卫红,做梦都想和周卫红在一起。可一想到人家是北京来的知青,自己是个农民,还没有多少文化,他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周卫红,甚至觉得自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管多么自卑,在自己渴望的爱情面前,李吉成啥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沉浸和陶醉在了甜美的热恋之中。对于周卫红和李吉成两个人的感情问题,知青们都不看好,因为当时已有人通过招工招干或推荐上大学离开了李家圪坮大队,以后还会有机会,能离开农村进城工作,谁还愿意留在陕北的农村天天背着日头修理地球?大家都说周卫红是让恋情冲昏了头脑,早晚会后悔的。对此,周卫红并不以为然。

1975年年末,周卫红回北京探亲过年,她把和李吉成恋爱的事情如实告诉了她妈,没想到她妈坚决反对她在农村找对象,并撂下了狠话,父母和李吉成只能二选一,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从北京回到李家圪坮,周卫红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一边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人,她很难做出选择。听到周卫红父母反对他们在一起的消息,李吉成就像大冷天掉进雪堆里,简直是雪上加霜,他的心冰凉冰凉的。考虑到周卫红的前程和未来,李吉成决定牺牲自己的感情,不让周卫红为难。李吉成的爸妈得到这个消息,他们心里也很难受,这么好个女子,谁都喜欢。可考虑到周卫红的前程和周卫红爸妈的心情和感受,李吉成的爸妈也劝周卫红再考虑一下。李吉成他妈眼含泪水对周卫红说:”娃娃,这个事情你再考虑一下,现在做决定还来得及,等结婚有了娃娃,可就不敢再胡思乱想了。”

对于李吉成一家的善良和宽容,周卫红备受感动,她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她马上就和李吉成领取结婚证,她决定在李家圪坮生活一辈子。

1976年夏天,周卫红在她爸妈和亲友的强烈反对下,和李吉成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她妈得知她和李吉成结婚的消息,当即就昏倒了,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才能下床。周卫红的母亲给她写信,说就当没生养这个女儿,这辈子不准她进家门半步。

看完母亲的信,周卫红嚎啕大哭,就算妈妈不要她,她也不会不要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大,她说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婚后的第二年,周卫红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李爱京。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周卫红考上了延安师范学校,终于圆了她的大学梦。

周卫红考上大学后,李家圪坮就有了闲话,说这下可苦了李吉成父女,周卫红肯定要和李吉成离婚,她端了公家饭碗,咋会要一个农村男人。李吉成的爸妈也后悔让周卫红去上大学,他们真怕自己的孙女成了没有妈疼爱的可怜娃娃。

在上大学的日子里,周卫红除了寒假暑假,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她也常回李家圪坮看望李吉成和娃娃,看望公婆,李家圪坮离延安不到三百里路,一个来回两天的时间足够。知道李吉成担心她会变心,周卫红当着她公婆的面对李吉成说:“娃她爸,你尽管放心,不论我以后走到哪,也不会扔下你和咱娃娃。李家圪坮,永远是我的家。”

大学毕业后,周卫红留校任教三年,后来调到教育局任职。每月发了工资,周卫红留下一点生活费,其余的全部寄给公婆,娃娃一直由公婆照顾,周卫红从心里觉得亏欠公婆。常年和李吉成两地分居,她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男人。可自古忠孝都不能两全,为了工作,她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别无选择。

1986年秋天,周卫红去北京开会,会议结束后,她回到阔别十年的父母身边,看到面容憔悴的父母,周卫红长跪不起。看着失声痛哭的女儿,周卫红的父母一边为女儿擦泪,一边失声痛哭。

十三年后,周卫红的女儿李爱京考上了延安大学,就在那年秋天,李吉成被转成公办教师,从教三十年,他终于成了端公家饭碗的人。也是那年,李吉成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母。看到满头白发的岳父母,李吉成跪在了两位老人面前,哽咽着说:“爸、妈,哦这个当女婿的木(没)本事,让您二老操心受苦了。您要是不嫌咱李家圪坮偏僻贫穷,就到这来养老,哦和卫红一定好好孝敬二老。”周卫红的母亲擦掉眼泪,拉起跪在地上的李吉成,把他拥在怀里,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2004年夏天,周卫红退休后,把她七十多岁的父母从北京接到了李家圪坮,一住就是三年。周卫红的母亲说:“我的闺女婿憨厚淳朴又孝顺,真的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周卫红的父亲说:“陕北的窑洞冬暖夏凉,我的亲家公淳朴善良又热情,陕北真是个好地方。”2007年初冬,周卫红的父亲因为哮喘回到了北京,再也没回过陕北。

目前,周卫红和李吉成都在延安和女儿一起生活,每年的清明节,他俩都要回李家圪坮给李吉成的父母上坟,顺便在那住上半月二十天的。每年的春节他俩都要回北京,周卫红九十一岁的母亲还健在,他们要陪老人过节。

知青情感故事:北京女知青恋上陕北后生遭父母反对,结局很完美

周卫红说,她的大半生经历了很多,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公婆孝敬,对丈夫、家庭和孩子倾注了全部,唯独对自己的父母关爱很少。她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她亏欠父母很多很多,若要有来生,她一定会好好孝敬父母,加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陕北   知青   虼蚤   北京   学生娃   延安   父母   团子   公婆   后生   美文   方言   大队   胳膊   情感故事   结局   娃娃   女儿   老师   完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