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她促成了寡妇姐姐的好姻缘



姜小宁是海淀区的一名退休教师,她曾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她考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某中学任教,直至退休。说起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姜小宁还记忆犹新,她说当初她们五名女同学还当了一回护花使者,促成了寡妇姐姐(房东)的好姻缘。

知青往事: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她促成了寡妇姐姐的好姻缘

1969年的1月份,陕北的天气格外冷,就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姜小宁她们十几名初中同学到达了陕北延川县的陈家屹坮大队,她们五名女知青和七名男知青分在了陈家屹坮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插队,姜小宁她们五名女知青暂时借住在秋红姐姐家。二十五岁的秋红姐姐是个寡妇,她的男人陈根生上山打柴时掉进哨洞(鼠洞因雨水冲刷形成的深洞)摔死了,她和三岁的女娃陈香玲相依为命。

秋红姐姐家的那两孔土窑很宽敞,是她结婚时新打的土窑。秋红姐姐结婚一年后的腊月里,她的男人陈根生上山打柴,那天风很大,挑柴下山时,陈根生不小心栽进了两丈多深的哨洞里,等乡亲们把他救上来时,他已经不行了。当时香玲刚出生三个月,秋红姐姐经受了撕心裂肺的痛苦,要不是看娃娃可怜,她真不想活了。

知道了秋红姐姐的痛苦经历,姜小宁她们都很心疼秋红姐姐,也很同情她,更心疼那个可怜的小香玲。五名女知青都把从北京带来的糖果糕点送给小香玲吃,还把雪花膏擦在小香玲皴裂的小脸蛋上。

家里来了女知青,秋红姐姐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帮着知青们烧火,教给知青们做饭,还把家里不多的萝卜洋芋和咸菜给知青们吃,姜小宁她们都非常喜欢秋红姐姐。

当时的陕北正是农闲,地里没有什么农活,知青们偶尔到队部开会学习,其他时间基本就躲在土窑里不出门,陕北的冬季比北京还冷,知青们还真有点不适应陕北黄土高原的干冷(干燥又寒冷)。天气虽然很冷,可乡亲们都闲不住,只要队里没啥活,社员们基本都上山打柴。考虑到女知青们没参加过生产劳动,也没上山打过柴,再加上天气寒冷,陈队长就不让女知青上山打柴,他提议让大家都伸把手帮助一下这几名女知青,陈队长第一个带头给女知青们挑来了一担柴。

一担柴虽然不值多少钱,可那时陕北的自然环境不好,到处都是荒山秃岭,社员们打柴要去七八里路以外的山沟,打一担柴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所以,陕北的乡亲们都珍惜烧柴,都拿烧柴当宝贝。

腊月十六那天,一名后生挑着一担柴(两小捆)来到了秋红家,他把柴放在院子里,径直去了秋红居住的土窑里,一会功夫,只见秋红拿着扫炕的苕帚把那个后生打了出来。那后生看秋红真打,他挑起放在院子里的烧柴跑出了秋红家的院子。

那天晚上,熟睡中的姜小宁忽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她赶忙披上棉袄来到门口,打开一条门缝往外看。借着明亮的月光,只见秋红的窑门外站着一个人,在不停地敲门。姜小宁故意用力关了一下房门,那个人听到动静,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秋红领着香玲到知青居住的土窑里来玩,姜小宁无意中说起了夜间听到敲门声的事情,秋红红着脸说:“不怕你们笑话,夜里来敲门的那人是咱队的二孬(陈二平的小名),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是村里出了名的二流子懒蛋蛋,快三十岁了还是个光棍。自从香玲她爸不在了,他就常来纠缠哦(我),哦(我)怕坏了名声,只能躲着他,只能忍气吞声。哦(我)孤儿寡母的,实在是没办法。”

知青往事: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她促成了寡妇姐姐的好姻缘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照图片

听了秋红的话,大家都沉默了,对于这样的事情,几个十几岁的北京知青又有什么好办法呀。

过了两天,半夜的时候,姜小宁和四名女知青都听到了敲门声,姜小宁披衣下炕,故意用力开关了一下房门,敲门的那人又离开了。回到炕上,大家再也睡不着了,你一言我一语在商讨对策,她们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大家决定替秋红姐惩罚一下这个无赖二流子。

怎样才能制止这个二流子的骚扰呢?大家商讨了好久,也没想出好办法来。最后,姜小宁决定去找男知青一起商量一下,看男知青们有没有好办法。

吃过早饭,姜小宁和一名女知青一起来到了男知青居住的地方,她俩把陈二平半夜敲秋红姐姐房门的事情如实告诉了大家。有人建议逮住陈二平狠狠揍他一顿,也有人建议把这个事情反映给队长或大队书记。最后,一名叫张斌的男知青说:“这样,咱们去找大队书记,就说半夜有人去骚扰女知青,不提陈二平的名字,大队书记要是不管,咱就去公社找知青办。”

大家统一了意见,姜小宁和张斌去了大队书记家,把事先商量好的办法告诉了大队书记。大队书记当即就表态:“这还了得,这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哩,你们放心,今晚哦(我)就安排民兵去蹲坑,一定抓到这个坏分子。”

三天后,几名民兵真的抓住了陈二平,把他五花大绑押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一看是陈二平,上去踹了他两脚说:“二孬,你这是活够了,你知道破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什么罪吗?要枪毙哩。这下好,也不用给你娶婆姨了,你也不用受苦了,先押到公社去等候上级处理吧。”

一听要枪毙,陈二平扑通一声跪在了大队书记面前,哆哆嗦嗦地说:“哦(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自那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二平半夜再也没敢去过秋红姐姐的院子,也没敢骚扰过秋红。他不是怕秋红,他是怕知青们。

1971年秋后,上级为知青们修建了新窑洞,成立了知青点,姜小宁她们就要搬到知青点居住了。经过两年多的朝夕相处,女知青们和秋红姐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情谊,小香玲看到女知青们就喊姨姨,她跟姜小宁最亲。

看秋红姐姐娘俩生活得不容易,姜小宁就问秋红:“秋红姐,你还年轻,不能就这样一个人活下去啊,你还是再找个对象吧,有人照顾你,我们搬走了也放心呀。”“哦(我)是个寡妇,谁会要哦(我)?再说了,寡妇改嫁,旁人会笑话呀。”秋红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知道了秋红的心思,姜小宁心里就有数了。在陈家屹坮大队生活了两年多,姜小宁对村里的情况基本都清楚,谁家几口人,谁家品行好,谁家生活富裕,谁家的后生还没娶婆姨,她心里都有数。

三队有个叫王大柱的后生,因为他父亲得病去世早,家里条件不好,快三十岁了,还打着光棍,和他母亲一起生活。王大柱家的条件虽然不好,可他勤劳能吃苦,长得高大魁梧人也淳朴善良,乡亲们对他的评价都很好。姜小宁问秋红:“秋红姐,你看大柱哥这人咋样?你喜欢他吗?”“大、大柱哥可是个好、好后生,可哦(我)是个寡妇,配不上人家。”说到王大柱,秋红脸红了,说话也不利索了。

怎样才能把这两个苦命人撮合在一起呢?姜小宁还犯愁了,自己是个女孩子,也不适合说媒拉纤啊。想来想去,姜小宁找到了陈队长的婆姨,把这个事情说给了陈队长的婆姨。陈队长的婆姨是个热心人,她乐意做这个顺水推舟的人情。

1972年夏天,秋红嫁给了王大柱,是陈队长的婆姨牵的红线。过门那天,姜小宁一本正经地对王大柱说:“姐夫,秋红可是我姐,你要是对她不好,到时别怪我不客气。”“看你说的,哦(我)王大柱是啥人你不知道你姐还不知道呀,哦(我)要对她不好,天打雷劈。”王大柱指天发誓。

王大柱说到做到了,结婚后他不光对秋红疼爱有加,他对香玲也像亲生娃娃一样疼爱。

知青往事: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她促成了寡妇姐姐的好姻缘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1973年秋天,秋红生了一个白胖的男娃,王大柱高兴地都跳了起来。也是那年秋天,姜小宁到陈家屹坮小学当了民办教师,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她幸运地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所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姜小宁老师讲述完她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后,笑着说:“我给你讲的是我的插队经历,不知你信不信。我在学校时曾经给我的同事讲述过这段插队经历,可他们都半信半疑,还有人说我是编故事,弄得我很尴尬。后来我把秋红姐寄来的陕北红枣和小米分给他们品尝,他们才相信了。只可惜当年庞沄给我们照的照片我都没保存好,都找不到了。”

目前,姜小宁还和秋红保持着联系(王大柱不在了),陈香玲也经常跟姜小宁视频聊天,她们的关系特别好。秋红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宁妹妹,你不光是哦(我)的媒人还是哦的恩人,是你促成了哦(我)和大柱哥的这段好姻缘,哦(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陕北   插队落户   知青   寡妇   队部   姐姐   后生   乡亲   姻缘   美文   北京   大队   队长   书记   当年   往事   不好   事情   婆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