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原创:史锡腾

春节刚过,连长、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时正式宣布的:“同志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援越抗美的战斗任务,现在根据中越两国政府的协商,完成了任务的部分中国部队就要分批回国了。从这个月起,四十四大队等几支部队就要离开越南,返回祖国,去完成党和毛主席所交给的新任务。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我们师的几个大队还要留在此地,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任务。四十四大队走后,他们还留下了一些收尾工作,需要我们协助去完成。也就是说,从今天起,我们大队不但要继续完成我们自己既定的任务,还要增加一些额外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汽车连,从现在开始也要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去,配合施工连队一起把这项艰巨任务完成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留在连队的人虽然不多,但声音非常整齐洪亮。这时,在场的全体战士,不管是老战士还是新战士,内心都非常激动。因为在越南艰苦奋斗了好几年,现在终于盼到回国的希望了,遗憾的是这批回国的部队中没有我们,我们不知道还要在此继续战斗多久。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陈国强(后左)与战友在北江大桥工地上

1968年4月美机暂停对越南北方地区轰炸以后,我们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战斗间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越两国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便利用这一间隙加紧对破坏严重的铁路、公路进行彻底的大修。被炸残的桥墩重新浇筑,被炸弯的钢梁尽量更换,钢轨、枕木大量更新,就连路基、道砟都彻底重铺。支队全体指战员沿着北线及河内附近的铁路线满负荷地加紧施工。我们二大队负责北江以南到河内郊区的桥梁、线路维修,还有四十四大队走后留在西线及河内郊区的一些器材和物资,如桥梁、钢轨、枕木、道钉、起道机等,也将由我们收集、装车,转运回国。在靠近中国的谅山省一带,三、四两个大队正在日夜奋战,加紧完成新线铁路和桐模机务段工程的建设。我们汽车连和施工连队一样,任务也十分繁忙,几乎所有的车都分派到施工连队驻勤,与施工连队的同志们一起挥汗奋战。


所谓驻勤,就是为了配合某个单位完成一项任务,连人带车住在那个单位,由那个单位调遣、使用。具体任务视在驻单位的情况而定。如运送施工工具、器材,接送施工人员来往于工地和驻地之间,往工地送饭等等。假如开的是自卸车,则主要在工地上运送土方、沙石。驻勤时间长的在半年以上,短的三五天,七八天。由于是在兄弟单位,人家一般会把我们当客人对待,吃、住的条件都比较优惠,而且在各方面管得都比较松,如不用站岗,也不强求参加连队的集体活动等。但是,任务都是满负荷安排,生活还是很紧张的。跟上余师傅的车后,我们就来到红河北岸边的小城镇安员,到我们的一分队驻勤,配合他们收集散落在河内附近铁路线上的各种物资和器材。


红河,它起源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南部,在中越边镇河口、老街处越过边境进入越南境内,然后直奔东南方向,流经河内,最后在太平省与南河省之间的区域泻入北部湾。在下游地区,宽阔纵横、密如蛛网的红河水系将泥沙堆积成一个肥沃的三角洲。有人形象地把越南地图比喻为一条南北狭长的扁担挑着一对米萝,这南边的一个是湄公河三角洲,北边的就是红河三角洲。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河内,就处在红河三角洲的中心位置。


河内四周河网纵横,道路交集,越南北方的主要铁路干线和公路网络,大多在它附近汇集。一分队驻扎地安员,在红河的北岸与河内隔江相望。安员火车站,像北方的克夫火车站一样,是河友铁路南段的重要枢纽,也是由北方进入河内的门户。西线铁路与北线铁路在安员火车站接轨后,再越过安员大桥和红河大桥通向河内。安员大桥,坐落在一条叫做急流河的河面上。急流河不宽,实际上只是红河众多汊流中的一条。过了安员大桥不远就到了红河的北岸,站在岸边的河堤上,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红河,也可以看到架设在河面上气势雄伟的红河大桥。因为河内在历史上曾经叫过“龙编”,所以红河大桥又称龙编桥。由于红河河面宽阔,龙编桥的引桥加上正桥,十几座桥墩加上起伏的钢梁,差不多绵延数公里,一直延伸到对岸看不到的地方。


在安员驻勤的日子里,我有幸见到了老同学齐在德战友。只是由于都任务在身,加上部队纪律严明,我们也没有机会在一起多聊。但是我还是了解到,他在新兵第一次上工地时就得到了一次营嘉奖和一次全师通报表扬,要不是当兵资历太新,说不定还可能被评上三等功呢!

那是在抢修安员大桥的任务中,配合施工的一条趸船因受物体撞击而船侧边被撞了一个大口子,眼看江水从破洞汹涌而入,大家连忙找来棉纱塞向洞口。可是水压太大了,每每刚一堵上,马上就被涌上来的水冲开,水继续往舱里涌,趸船眼看有沉没的危险……


这时齐在德说:“水是从外面涌进来的,堵漏物应该从船外面往里塞才对……”


大家一听,说:“对呀!可是江水这么急,又没有潜水员,谁能有这个水性下到水中去堵漏呢?”


齐在德笑着说:“我呀,武汉的长江水又宽又急,我都能横渡过去,这点小江小河算得什么!”


大家一听,对呀!这不现成的潜水员么?得到班长的批准,齐在德便在大家面前露了一手,很快就把漏洞堵住了。不久后,一个营嘉奖喜滋滋地落到他的头上。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一有空闲时间,我总是爱站在河堤上眺望,想看看河内城内的高大建筑。可是,除了一望无际的河水与树木,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到了晚上,才可以看得见南部天空的彩云通红一片。我们猜想,那彩云的下面就是河内,那美丽的云彩是被河内上空的灯火照亮的。这段时间,由于敌机停止了轰炸,首都的灯火管制放松了许多。而据说半年以前河内的夜晚可不是这样的,偌大的城市经常是漆黑一片。就是现在,只要有侦察机飞临河内上空,我们就能听到河内防空警报声凄厉的尖叫,也常常听到防空导弹升空的巨响。警报过后半小时,云彩又明亮起来,城市上空的一切又归于宁静。

在驻勤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接送施工的战士上下班。由于要在附近的铁路沿线收集工程设施和器材,施工地点几乎每天都不一样。今天在这个车站,明天在那个车站,后天又要到另一座大桥附近。反正哪里有器材就要到哪里去。我们每天早晨将战士们送到工地,晚上再把他们接回连队,充当公勤车。二是负责器材的运输。战士们将钢轨、枕木、道钉从周围收集到一起,然后装上车,由我们的车把它们运送到一个比较集中的地点。等有了火车皮,再把它们装上火车运到其它工地或运送回国。

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工地离连队比较远,早晨出来时,还带上炊事员,带上粮食和菜蔬,带上做饭的锅、碗、瓢、盆等炊事用具,就在现场做饭。等到中午,热腾腾的米饭熟了,香喷喷的菜肴出锅了,下了工的战士们正好也围过来了。每人添上一大碗饭,再端上满满的一盘菜,随便找个地方一蹲就吃起来。虽然那时野外就餐还没有时髦起来,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战士们施工时,我们这些司机有时就会有一些比较清闲的时间。我们可以帮助炊事员淘淘米,摘摘菜,重温一下做饭的乐趣;还可以锁上车门,尽情在附近周围转一转,看一看,了解一下当地的民风民情。尽管连队战士不允许与越南人过多地交流,但我们现在则在三不管之列。因此,我便有了一些与越南老百姓进行交流的机会。

一天,我正在和炊事员一起做饭,一位瘦瘦的,高高的,带着高度近视眼镜,年约三十岁的男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与我们搭话:“中国同志,你们好!”他的中国话说得挺不错,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广东普通话。而且,他身上带有读书人的儒雅风范。

“你好。”我回答说:“你的中国话说得不错!”“是吗?有你这样的称赞我很高兴。我是河内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很高兴有机会能和你们交谈,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的中文水平。”“河内大学的学生?”“对,对!我还是个学生。看起来很老,是吗?我们现在生活很艰苦,一个星期才吃一回鱼,根本没有肉,所以身体很差。但是,现在正处在抗美救国的时期,因此我们大家都不能怨声载道。”他稍停了一下,瞟了瞟我们锅里带肉的菜肴,又接着说:“我们学校为了避开美国飞机轰炸,现在都搬到乡下来了。我的老家在义安省……你知道义安吗?那是胡主席的家乡,就是说,我与胡主席是同乡。你明白吗?义安在十七度线附近,离这儿还很远。美国飞机在那里轰炸得很厉害,那里的生活更艰苦。我的父母生活在那儿,我的妻子和小孩也生活在那儿,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我很想念他们。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打美国,我们很感谢你们!”

我看着他真诚的表情,相信这番话是从他的内心深处说出来的。虽然有时用词不是很恰当,但基本没有语法错误,而且说得很流畅。作为一个司机经常在外活动,我也曾与不少越南人进行过一些交往。我的感觉是,一般的越南人对于我们这些站在他们面前的中国士兵,态度是友好的。他们看到我们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流血流汗地忘我工作,如果不是为了支援他们的救国斗争,跑到这里来受苦又是为了什么?但是,对于笼统的“中国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比如不久前,我碰到过两个在武汉钢铁公司学习过的年轻人,对中国特别有感情,听说我也是武汉人,更是亲热得不得了,不停对我们回忆在武汉度过的日日夜夜。但也有不少从苏联学习回来的,他们和我们的思想感情明显有一段距离。涉及到他们每个具体的人究竟是亲华还是亲苏,则是与他们的具体经历有关的。

“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他问我。“噢,我今年二十一。”“啊,你还很年轻!那么你呢?”他又问旁边的炊事员。炊事员显得比较老气,他干脆骗骗他:“三十五。”“啊,你还很健壮!”他总能找到比较得体的话。我和炊事员一起大笑了起来,弄得他莫名其妙。“怎么,我说得不对吗?”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2010年作者重返越南,在河内巴亭广场留影

当时到过不少地方,所能记得的地方有慈山、多福、越池、福安等。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嘉林机场去搜集器材。嘉林机场,是河内近郊的一个重要机场。那一天,我们的车开过一座长长的大桥,向着河内方向驶去。桥很长,也很宽,形式却和这条铁路线上的其它桥梁一样:当中是铁路,两边走汽车。桥上被敌机轰炸的痕迹尤在,路况很差,我们在桥上慢慢开,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才到达对岸。过桥不远再拐个弯,有一个很大的用围墙围着的空旷地带,里面就是嘉林机场。如果顺着一号公路一直向南走,据说再有九公里就可以到河内市区了。我当时多么希望能去河内看一看啊。

据曾经到过河内的战友介绍,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在城市中心,有著名的巴亭广场。巴亭广场是越南的政治中心,广场面积宽阔,可容数十万人集会。越南国庆节或其它重大节日,集会及阅兵均在此举行。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就是在巴亭广场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在广场的一端,坐落着越南主席府,这是胡志明工作的地方。越共中央及国家机关各部也多设在广场附近。距巴亭广场仅200米,还有一个美丽的西湖(有的史书上又称金牛湖),是河内的著名胜景,为河内第一大湖。历史上,早在李朝定都河内(升龙)时,西湖就已成为河内最著名的游览胜地,号称“河内第一名胜”。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历代封建帝王陆续在西湖周围建起了许多寺庙、宫殿。湖畔的古迹至今仍有镇武观、镇国寺、金莲寺等。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剑湖烟水西湖月”之美称。

但是河内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我们作为外国部队,不经允许是不能随随便便进入的。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这样的机会。有时,中国驻河内大使馆有任务需要我们的车去出勤,有运气者便能有幸进去一趟。当然,只有少数外观比较新的车才会有这种机会。高立新,也是我们一同参军的同学,他已经于不久前定车。他的“坐骑”是一台崭新的南京跃进,因而能有幸摊上给大使馆运送物资的机会,在河内市中心美美地逛了一圈。他回来后在我们面前吹得口沫横飞,使我们感到无比羡慕。不过能碰上这样好事的机会是极少的,就像今天中大奖一样。

现在通往河内的道路就在我们车前面不到50米的地方,只要师傅将手中的方向盘向右一扳,不出十分钟我们就能进入河内市区。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是中国军人,要时时处处遵守出国纪律。我们知道,哪怕我们只要有任何思想上的松懈,就会出大事,就会给两国关系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嘉林机场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吸引人,整个机场空荡荡的,既没有一架飞机,也没有一个地勤人员,连一个像样的指挥塔台都没有见到。能见到的只有一堆堆器材和设备,我们就是为了它们到这儿来的。我不知道当时这个机场是否还在使用,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疏散了,还是河内另有一处新机场替代了它。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作者(右一)与李志华、胡林冲及夫人肖英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留影(2010年)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作者史锡腾,原铁道兵二师,曾参加援越抗美战争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纪实:河内上空的灯火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责任编辑:梦醒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河内   红河   炊事员   枕木   西湖   越南   连队   大桥   美文   中国   工地   上空   灯火   纪实   部队   机场   铁路   器材   记忆   广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