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端午节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佳节,源自我国人民为纪念怀才不遇投江殉国的屈原。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大高峰,其中有不乏是和端午节相关的佳作。

1.

端 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开明而有作为的君王,在他当政前期我国古代社会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他的这首《端午》诗写的就是盛世时期端午节的美好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盛世美颜的自豪感,并谆谆教诲群臣提,希望他们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齐心协力,他们的功勋将流芳百世。

唐诗宋词里的端午节

端午节吉祥六宝

2.

端午节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赏析:

有谚语云: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端午节有这样的风俗,说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

诗圣”杜甫虽然才华横溢,流传后世的名作甚多,但他一生仕途不顺,只做过左拾遗之类的小官,晚年更是困苦潦倒。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本诗应该正是写于当时。“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被恩荣”的意思是诗人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表达了他端午佳节为官的喜悦心情。

唐诗宋词里的端午节

端午佳节诗意浓

3.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古代大户人家妇女端午节前锻炼、沐浴、妆扮等活动,以及准备过节时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4.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赏析:

这首描写端午节词作,上阙“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阙追叙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人生悲剧故事。东坡居士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不无一些相似之处。不难理解,苏轼看似在感慨屈原,又何尝不是在伤情自己呢!

唐诗宋词里的端午节

端阳怀古,纪念屈子。

5.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赏析:

这一年端阳节,友人邀请六一居士去做客,席上,大文豪即兴创作了这首词。该词的上阙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阙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在后面:以上五首诗词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关于端午节的唐诗宋词,您还有其他写端午节的优美诗词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汨罗江   端午节   龙舟   开明   屈原   东坡   端阳   才华横溢   杜甫   居士   端午   佳节   美文   风俗   盛世   喜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